大悲咒讲解网

人格魅力是从修行中来的

发布时间:2023-11-07 13:59:21作者:大悲讲解

人格魅力是从修行中来的

  今天是爱心联盟开课的第一期,在这个有意义的日子里来这里听闻佛法,说明大家都很有福报,我在此给大家讲课,感到非常殊胜。为什么说大家是有福报之人?有福报之人总是能机缘巧合地遇上许多善知识,他们的世界是光明自在的,如此慈悲。没福之人看到的世界是仇恨的、纠结的、邪恶的。有福之人看到的是积极向上的,阳光的一面,无福之人看到的是阴暗、邪恶,所以我们大家要努力使自己变成一个有福报之人。那么要怎么样去修福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

  很多人认为《金刚经》仅仅是一门智慧之学,事实上它也是一门修福之学。怎么样看待这个世界,决定了你有没有福报。有句话说:“福德非福德,是名福德。”这就是说我们越是执着于一件事,就越是得不到它,只有放下它,才能得到它。就像我们教育孩子,如果你总是指责他的缺点,要求他这样做那样做,这只会让孩子增加压力,感到苦恼,并不能使他变得更优秀。讲课也是一样,如果你太在乎自己的表现,站在台上你就讲不好,只有你放下自己,把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你才能尽情地发挥。

  这个道理你放在哪个领域都是相通的,培养孩子是这样,讲课是这样,做企业也是这样。凡事都要有自己的见解,照搬别人的东西,你很难超越别人。每个人所处环境不同,自身情况也有别,同样一种方法在别处适用,在你这里未必适用。因此我们要有自己的东西,凡事经过自己的思考,把学来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有一次我去拜访日本的一座寺院,里面的花草美轮美奂,让我震惊,后来我们几个朋友去爬山,等爬到山顶俯瞰这座寺院时,竟发现那些花草黯然失色了,充满人工雕琢的痕迹,非常不自然。当时我们就一起讨论了这件事,如果这些树木不经过人工雕琢,而是让其顺应环境生长,就会显现出不一样的效果。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刻意去改变一些东西,本来是想把它做得更好,结果却是画蛇添足,把事物搞得一团糟。人的发展也是这样,刻意的雕琢是没必要的,充分发掘自己内在的潜能,在顺应环境的前提下去展现自己,这才是合乎事物存在之道的。

  我经常会做一些冥想,让自己静下来,去感知我的心跟我的身体,我的身体跟环境,我的存在跟世界的关系。把这些关系理清楚,并把它们处理好,这样以后你这个人的能量场会越来越大,你对世界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处理不好这些关系,你就会被世界淘汰。我时常会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的存在有多少价值?我这短暂的一生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当我们跟这个时代融合得越来越默契,我们的存在就越来越有价值。每一个人都像一滴水,只有和大海融合在一起,这滴水才不会干涸。只有当我们跟这个世界合而为一时,我们才能让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正如古人所言“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

  我们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时,也要从我与世界合而为一的高度去思考。现在有些城市提出来“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鼓励大家与生活的城市紧密融合在一起,用智慧去改变这座城市,让每一个人做城市的主人。一座城市不管有多大,始终是围绕着人来建设的,因为人有上学的需要,所以建立学校;因为人有道路畅通的需要,所以修建道路;因为人有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需要,所以设立警局。没有人的需要,一切的活动都不需要了,所以我们常说要以人为本。

  修行也是以人为本的,学佛讲究自度度人,你度化的人越多,你的福报就越大。你若能参透这个道理,世间没有什么阻碍得了你修行的脚步。每一件事你都可以依着自己的本心去做,但前提是你要明白宇宙万物存在的规则。老子有句话叫“道法自然”,是说万物存在之道遵循自然法则,你若不遵循这种法则,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重重阻碍,若遵循这种法则,你会身心受益。好比一个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买大家想吃的说大家想听的就能使之长盛不衰,这样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喜好,人是一种意识动物,在衣食住行之类事情上很难达成统一,唯有建立大家共同的信仰,设立集体的理想,大家为这个理想一起去奋斗,这样才能让一个集体永远生机勃勃地存在下去。在一个集体中,只有大家的想法一致时,才能正常发展,如果大家各有各的想法,统一不起来,这个集体迟早要垮掉。

  人类社会很奇怪,人们各有各的想法,但是在这种互不相同的想法中又能找到共同点。老子有言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这是对人生的一种高境界的概括,是一种入世修身的指引,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大智慧。我们学演说,最关键的一点是找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一种能达到自我最佳状态的全身心欢喜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没有恐惧,没有忧伤和疑虑,你会感到自然而然,有一种说不出的自在。人只有做他喜欢的事情才会乐在其中,作为一名讲师,如果你能找到演讲的乐趣,你的演讲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你会思路清晰,口齿伶俐,你会带动现场的气氛,和大家融为一体。

\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看到别人微笑,不希望看到别人哭泣;希望看到别人的眼睛里充满喜悦,而不是满怀仇恨。一个人最灿烂的模样,就是微笑的时候,人与人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大家追求幸福的愿望是一致的。你能这样想,就能笑对别人,不给别人带去痛苦,有了这样的心境,世界在你眼中就是美好的。人在世间,怎样才能做到富有、包容、快乐、幸福?就是要打破小我,融入世界,拥抱世间一切。

  佛教唯识宗有一种观点:转识成智。什么意思?“识”分为八种,“智”有四种。“转识成智”就是转舍有漏之八识,转得无漏之四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人类用眼耳鼻舌身意以及第七识、第八识去观察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声音等等这些属性都是通过感觉器官去认识,眼见色,耳听声,鼻嗅香,舌尝味,身受触,意就缘法。世界是美还是丑,完全取决于你身体的这些器官怎么样去接收外界信息,你感受到的是恶,世界就是恶,你感受到的是善,世界就是善。

  要把我们的贪嗔痴化解掉,转化成一种智慧,打开心结,开心面对生活。第七识是分别、取舍、想象、演绎的过程,我们要微妙地观察事物,把这个过程变成一种智慧。这是一种深藏在潜意识里的东西,人的行为受潜意识的影响,有些事我们转身就忘,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没有这些东西,有些事历经多少岁月仍旧记忆犹新,是因为这些东西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潜意识。第八识是常识,比如某天我们见到一个人,对他印象很好,我们就会把他的信息存在我们的第八识里,等下次再见到他,那种熟悉感就会不由自主的升起来,这个过程就像在人意识里种下一棵种子,遇到适宜的条件,种子就会起现行。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身心会不断发生变化,这是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它改变着我们身上的诸多因素。池塘里的淤泥越浑浊,长出来的莲花就会越肥硕,淤泥越贫瘠,长出来的莲花就会越消瘦,这也是环境的影响。在一个集体中,如果你关心这个集体的事,投入的精力越多,你对这个集体的感情就会越浓,你投入的很少,对它的感情就会很弱。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会越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事实上遇到的问题越多,你对整件事情的印象就会越深刻。

  人生的阅历跟他投入的多少也有关系,一个经历过苦难的人,他的思想境界和对生活的看法跟一般人就会不一样。很多人一碰到逆境就逃跑,不敢去承担,这实际上是放弃了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这个道理放在企业管理和教育孩子也是相通的,当你的孩子或者员工遇到问题时,你要做的不是无休止的批评谩骂,不是剥夺他再次尝试的机会,而是要鼓励他勇敢去面对问题,让他们在历练中成长,去为社会创造一份价值。当我们达到一定境界时,我们的人生就能够创造出各种可能。我们可以到各种各样的社区,去传播各种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促使自己不断去学习,针对不同人群,试着用各种主题。讲课要平实,千万不要卖弄学问,别贪多而流于肤浅,这本书翻开讲两段,那本书翻开讲两段,永远没有自己的东西。书上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是你内在的东西。我们要结合生活实践,对所学进行深入思考,得出自己的看法,再把这个东西讲出来去利益别人。

  一个有修行的人,别人看见你这个人就能看到你的思想,看到你的思想就能看到你的一生,你永远跟别人不一样。我们要如何从淤泥中长出莲花?如何化挫折为力量?我们每个人都走在修行的路上,要怎样把学来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怎样把现实中的事情上升为理想状态?对此,我总结出几个步骤:

  第一个,关照自己,冥神想象。就是要抛开一切杂念,让心安静下来,去想象自己的一言一行,过去走过的路有哪些对,哪些不对?未来的路要怎么走?观想自己的性格、爱好,喜欢的、不喜欢的,自己跟周围的人交往的状态。一个人真正想改变世界,就要从改变自己做起,自己不改变,你的世界永远不会变。佛教讲相由心生,你的心改变了,世界就改变了。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的人,为什么有的活的很开心,有的活得很痛苦?原因就在于他们看世界的方式不同。世界有种种可能,但是如果我们的心没有改变,我们永远只是在沿着过去的轨道往前走,不会有丝毫改变。

  你跟身边的人的关系,你与世界的关系,都是由你的心来决定的,心胸放开了,看到的世界也就不再那么狭小。你发现不了问题,就解决不了问题,解决不了问题你就会生活得很痛苦。你包容别人就能得到快乐,你总是挑别人的毛病,就会烦恼重重。心胸宽厚的人,我们称他“厚德载物”,这样的人是有大福报的人,他不会有福报的人就会很富有,很快乐,做什么事情都能顺利,那些看什么都不顺眼,都像讨债鬼一样的人,他永远都会痛苦下去。像易经中的太极图,一边是阴、一边是阳,阳到了极致就会转为阴,阴到了极致也会转为阳,所谓“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也”。世间的万物都是这样,除了阴就是阳,除了正就是反;树也是一半在土里,一半在外面,树叶有正面也有反面;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冬天就有秋天,月亮有圆就有缺,事物永远在变化的过程中向前推进。我们看待世界也是这样,不看好的一面就会看到坏的一面。

  当我们冥神想象的时候,就能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真实的自己你才能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想快乐你就要放下痛苦,想轻安你就要放下烦躁。什么东西都抱得紧紧的,你做不到。你越把生活搞得很复杂,你的时间越少,生活得越简单,时间越充裕,也越能获得快乐。所以你不舒服的时候就静下来关照自己,找到不舒服的原因,转变它,让它和这个环境融合起来。

  美国历史上有个伟大的总统叫富兰克林,他开始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平凡人,后来随着名气增大,他变得有点不可一世,渐渐的他的朋友们都远离了他。于是他开始反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总结出十三条造成自己被孤立的原因,写下来督促自己,如果没做到就打一个差,做到了就打一个勾,每天坚持,逐渐改变自己。在富兰克林被选举为总统以后,他也一直坚持这种修行,他凭着这种严以律己的态度,最终成为一个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人。所以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怎么来,就是从修行中来的。

  一个企业的品牌来自于全体职工的努力,职工素质来自于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文化来自于企业家的内心格局。你要构建世界级企业,就要用世界级人才。那你要怎样来吸引这样的人呢?这要靠你的福报,没有福报,想成就很难。每个人都不满足于眼前的状态,都喜欢跟眼前的人比,在对比之中,你有多少时间去关照自己?水越深,能承载的轮船越大,浅的水只能承载小帆船。

  第二个,布施。布施是培福,珍惜自己的拥有不浪费,并同时去为别人付出,这是两种很高的境界,不浪费已拥有的,但又不是吝啬,而是把它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就是布施给别人。这是相辅相成的。布施需要智慧去引导,就像做慈善,有的人是通过救助的形式,别人没钱,给他钱,这是最简单的慈善形式;有的人则是通过一些项目,让别人去做,通过为他们提供工作平台来帮助他们。我觉得第二种方法更有智慧。人如果总是不劳而获,就会变得消极和贪婪。

  第三个,改变原点。要想改变一个人,就要改变一个人的原点,因为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离开他的原点,做什么事情也总有一个原点,从原点出发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就像要防止一个人犯错,要从思想上使他向善,而不是等他犯错以后处罚他,靠强力是管不住一个人的,只能激发他内心的良知,让他自己管好自己。地球就这么大,不会因为人数增加就增大一分,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过度开发终归要出问题。就像栽树,一片空地只能栽100棵树,你栽了一万棵,最后肯定会有很多树不能正常存活。人类并非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要看地球的供给极限有多大,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要让人和谐地生存下去,就要减小人的欲望,消除争夺,大家和谐共处。

  企业也是一样,要使企业走得更长久,就要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我们反思一下自己,要如何才能让自己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如何能让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好?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利他的还是自私的?是布施还是索取?你如果知道这些道理,你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你要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做什么都会很勉强,像赶鸭子上架一样。一个人如果能把他的一生定位在修行上,他就能从中获利,把生活中一切事情都当成修行。做你擅长的事情时,不贡高我慢,这是修行;做你不擅长的事情时,不畏惧退缩,这也是修行;在名利面前能守住自己,这是修行;在失败面前能锲而不舍,这也是修行。

  我们活在世间,要以修行的心态来看待生活,有人找你吵架,你就想,这个人是来成就我的;公安无缘无故把你关进牢房,你就想,这是在给你提供闭关的机会。有的人还故意给自己弄一个地下室关禁闭,时不时进去体验一下,这种自发的修行效果是很好的。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恐惧,把它当成一种修行,去接受它。人一旦走上修行的道路,就没有什么害怕的事情了。如果你内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外界的东西永远改变不了你。有时我也会想,有一天如果我不在香海了,被调到一个小寺院看门,那时我怎么办?我也只能接受它。事实上在小寺院也没什么?只不过吃住差一点,我的修行不会因此减弱一分,反而会有更多清静时间去修行。

  人们整天担心的是些什么事?老了没钱养,病了没钱治,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人生永远有各种的问题存在,如果我们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就会每天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只有把一切事情放下,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一个人即使再富有,离开人世的时候和穷人也无异,财富能给人物质上的享受,却给不了重生,所以我们只有通过修行提高自己的内心修行,才能坦然面对生死。对于世间的一切苦难挫折,贫穷、破产、疾病、生老病死等,都无须担心,学着接受它们,坦然面对,自在生活。

  有个母亲,她的孩子在大学里教书,后来辞职了,她急得不得了,来找我诉说。我告诉她,这有什么好着急的,你能劝她就劝她,劝不了她就接受她,说不定离开大学她能成就一种更好的人生。再说也只不过是失业,她还没去做坏事。少一分担心就少一分烦恼,你的世界就会多一分快乐。不纠结,你会更有福报;不贪婪,你更没有烦恼;不执着,你生活得更洒脱。所以大家要放下苦恼,快乐生活,唯有快乐能吸引财富,吸引人才,吸引善知识,吸引一切你想要的善的结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

加素念居士共修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