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众生,有人因一句佛法而浪子回头,有人因一句佛法由邪见转而正见,有人因一句佛法而大澈大悟,毕竟,佛法是觉悟之法。
衲从事于弘法历经数寒暑,诸如各佛寺、电视弘法、学校、监狱、全省各县市文化中心、国父纪念馆等,尽心阐述圣教。无常的人生,幻化佛事,水月道场,空幻的岁月,一一无非导归于历史上的影尘。
『性空世界』此书之问世,乃集合大藏经六百卷之大般若经精粹法要,是过去于山上阅藏所笔录,于弘法期间,无不引用大般若经而开导有情,一字一句皆为如来大智慧所流露,如来演说佛法四十九年,大般若经就说了二十二年之光阴,毕竟,大般若经能令众生由邪见匡导正见,由我洞澈无我,由凡转圣,如是破除一切虚妄颠倒执着,前后与性空相呼应,以达成佛陀出世本怀 性空世界。
诸佛出世,皆说本性空义,化导众生,性空是入圣道得圣道果之根本要阶,本性空是十方三世诸佛所尊所护,本性空即是佛眼。
如本深见法义堂奥,乃出世解脱无上醍醐,不敢心存悭贪、吝法,倍受法喜之下,一一节录供养我佛门第子,与大地诸有情,共结般若智慧,同登性空世界,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
诸佛出世, 皆说本性空义, 化导有情; 要闻佛说本性空义, 乃入圣道得圣道果; 离本性空, 无别方便。
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住十方界, 为诸有情宣说正法, 无不皆用此本性空, 本性空即是佛眼。
譬如虚空, 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 大乘亦尔, 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 又如虚空, 无来无去无住无见, 大乘亦尔, 无来无去无住无见; 又如虚空, 前后中际皆不可得, 大乘亦尔, 前后中际皆不可得, 三世平等故名大乘, 菩萨大乘, 具如是等无边功德。
一切善法、 菩提分法、 若声闻法、 若菩萨法、 若佛法, 如是一切, 无不摄入般若波罗蜜多。
大乘不异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不异大乘, 何以故? 若大乘, 若般若波罗蜜多, 其性无二, 无二分故。
一切法皆毕竟空, 毕竟空中, 都无有法可名能证, 可名所证, 可名证处, 可名证时, 何以故? 诸法皆空, 若增若减, 都无所有, 皆不可得。
一切法一性非二, 当知诸法一性, 即是无性; 诸法无性, 即是一性; 如是诸法一性无性, 无造无作; 若菩萨摩诃萨能如实知, 诸所有法, 一性无性, 无造无作, 则能远离一切执着。
诸法皆空, 五蕴不坚固, 无我无我所, 色是谁色, 受是谁受, 想是谁想, 行是谁行, 识是谁识, 诸法皆空,
离我我所。
般若波罗蜜多者, 一切声闻、独觉、菩萨、 如来能到彼岸,故名般若波罗蜜多。
菩提以何为义? 证法空义、 证真如义、 证实际义、 证法性义、 证法界义, 是为菩提义。
以何义故名为佛陀? 所谓: 随觉实义, 现觉实法, 通达实义, 如实现觉, 于一切法, 自相共相, 有相无相,
自然开觉等等, 故名如来。
诸法自性, 即是无性, 无性不能现证无性。
佛说一切法, 皆以无性为其自性; 若一切法, 皆以无性为其自性, 谁染谁净? 谁?谁解?
胜义谛者,即本性空, 此本性空, 即是诸佛所证无上正等菩提。
何谓空解脱门? 观一切法自相皆空。
何谓无相解脱门? 观一切法远离诸相。
何谓无愿解脱门? 观一切法远离所愿。 三解脱门亦名三三摩地。
诸法自性空, 非声闻作、 非独觉作、 非菩萨作、 非如来作、 亦非余作, 有佛无佛, 其性常空, 此即涅槃, 无生无灭故。
一切法都无实有, 离我我所, 皆以无性而为自性, 本性空寂、 自相空寂; 唯有一切愚夫异生, 迷谬颠倒。
善用智慧分别万法、万境, 于清净本性而不动, 名为解脱, 亦名登彼岸。
本性空是十方三世诸佛之正法眼藏, 是生死度涅槃之宝筏。 涅槃是空性义、 寂灭义、 不生不灭义 、 法身义。
菩萨摩诃萨, 欲疾证得一切智智, 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即是智慧。
菩萨摩诃萨, 欲拔一切烦恼习气, 应广学诸法自性空, 共登正觉。
菩萨应以无住而为方便, 安住于空性, 能住所住, 不可得故。
菩萨摩诃萨, 欲超越声闻与独觉地, 应广学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即是大菩萨之义。
何缘菩萨复名摩诃萨? 菩萨于大有情众中, 定当为上首, 以是缘故, 复名摩诃萨。
菩萨摩诃萨, 发金刚喻心, 决不退坏, 由此心故, 于大有情众中, 定当得为上首。
勤求无上正等菩提, 利乐有情, 故名菩萨, 具如实觉, 能遍了知一切法相而无所执故, 复名摩诃萨。
菩萨摩诃萨, 安住般若波罗蜜多, 以无所得而为方便, 应圆满三十七菩提分法, 是三十七菩提分法, 不可得故。
般若波罗蜜多, 就是到一切法究竟彼岸, 亦称智慧到彼岸。
若菩萨摩诃萨, 欲得六种神通, 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 欲知一切有情心行所趣差别, 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 欲得世世常见诸佛, 恒闻正法, 得佛觉悟, 蒙佛忆念教诫教授, 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 欲得佛身, 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八十随形好, 圆满庄严, 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 欲得世世常忆宿住, 终不忘失大菩提心, 远离恶友, 亲近善友, 恒修菩萨摩诃萨行, 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 欲生佛家入童真地, 常不远离诸佛菩萨, 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 欲得世世具诸相好端严如佛, 一切有情见者欢喜, 发起无上正等觉心, 速能成办诸佛功德, 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 欲得五眼, 所谓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应如是观, 菩萨但有名, 佛但有名, 般若波罗蜜多但有名, 五蕴六根六尘但有名, 四大因缘但有名, 以不可得故空, 但随世俗假立客名, 诸法亦尔, 不应执着。
菩萨摩诃萨为大施主, 施诸有情无量无数无边善法, 是真福田, 生长胜福, 因而圆成佛道。
恒与般若波罗蜜多速得相应, 在所生处常得值佛,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能令般若波罗蜜多, 渐得圆满。
菩萨摩诃萨, 与般若波罗蜜多恒相应故, 从此处没, 生余佛土, 从一佛国至一佛国, 在在生处, 常得值遇诸佛世尊,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终不离佛。
有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方便善巧化身如佛, ?入地狱傍生鬼界, 若人若天, 随其类音为说正法,
令获殊胜利益安乐。
六度不可得, 不得声闻、 不得独觉、 不得菩萨、 不得如来, 何以故? 于菩提道中, 一切法皆不得故。
虽能圆满一切佛法, 而于诸法, 无执无取, 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菩萨摩诃萨, 得净慧眼, 于一切法非见不见, 非闻非不闻, 非觉非不觉, 非识非不识。
诸菩萨摩诃萨, 由得如是清净佛眼, 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智慧境界, 无所不见、 无所不闻、 无所不觉、 无所不识, 于一切法, 见一切相。
菩萨成熟有情, 严净佛土, 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常不离佛。
若正问言: 何法能摄一切善法? 应正答言: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 欲得如是清净五眼, 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于一切法善达实相, 了知其中无染净故。
般若波罗蜜多, 最尊最胜, 最上最妙, 具大势力。
菩萨摩诃萨, 得六神通, 不生欲界, 不生色界, 不生无色界, 游诸佛土, 从一佛国至一佛国,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量如来, 应正等觉, 修诸菩萨摩诃萨行, 渐次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诸法毕竟不可得, 性非有故, 既然非有, 声闻、缘觉、菩萨、如来, 皆不可得, 六根六尘、 四谛十二因缘、 六度万行、 三十七道品、 乃至一切空不可得, 皆为名法假施设。
菩萨摩诃萨, 应如是觉, 名假施设, 法假施设, 是故不应着一切法。
有为界不见无为界, 无为界不见有为界, 何以故? 非离有为施设无为, 非离无为施设有为故。
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于一切法都无所见, 于一切法无所见时, 其心不惊不恐不怖, 于一切法心不沉没, 亦不忧悔。
菩提心应知不应着, 何以故? 是心非心本性净故。
菩萨摩诃萨, 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于一切法中, 由此心住一切法,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应以本性空观一切法, 作此观时, 于一切法心无行处, 是名菩萨摩诃萨无所摄受三摩地, 此三摩地, 微妙殊胜, 广大无量, 能集无边无碍作用, 不共一切声闻独觉。
一切相智, 非取相修得, 所以者何? 诸取相者皆是烦恼。
一切法自相皆空, 能取所取俱不可得故。
一切法不取不舍, 实相法中无取舍故, 乃至于涅槃亦不取着,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本性皆空, 不可取故。
菩萨于一切法无所取着, 能从此岸到彼岸故, 若于诸法少有取着, 则于彼岸非为能到。
何者是般若波罗蜜多自性? 无性是般若波罗蜜多自性。.
菩萨毕竟不堕女人胎中, 常受化生, 亦永不生诸险恶趣, 除为利乐有情因缘。
菩萨成熟有情, 严净佛土, 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常不离佛。
于一切法皆无取着, 以诸法实相不可得故。
一切法自性不可得, 何以故? 一切法以无性为自性故。
一切法都无自性, 不可取故。
愚夫异生, 以于诸法执着有性, 于诸法空不能信受, 由不信故, 不能成办声闻独觉菩萨如来所有圣法, 故于圣法不能安住。
菩萨摩诃萨, 欲学般若波罗蜜多, 欲成办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常以无所得为方便, 如应而学。
若能以无所得为方便, 依此法勤修善根, 不令回向声闻独觉, 唯令证一切智智。
菩萨摩诃萨, 欲住菩萨不退转地, 应广学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 欲于一切法, 等觉一切相, 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观一切法皆毕竟空, 以大悲心而行精进。
虽有所为而无一实, 诸法性空皆如幻故。
一切法自相空。
菩萨摩诃萨, 为欲利乐诸有情故, 发趣大乘,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具修一切种空解脱门, 无相解脱门, 无愿解脱门, 以无所得而为方便, 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佛出世, 若不出世, 一切法, 法住、 法定、 法性、 法界、 平等性、 离生性、 真如、 不虚妄性、 不变异性、 实际, 皆由他性故空。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以无所得而为方便, 审观自身, 行时知行, 住时知住, 坐时知坐, 卧时知卧, 如如自身威仪差别, 如是具念正知。
于三界法, 心无所住, 是为菩萨摩诃萨。
达一切法自相皆空, 是为菩萨摩诃萨。
于三界法不乐不动, 是为菩萨摩诃萨。
善摄六根, 是为菩萨摩诃萨。
以一心智, 如实?知一切有情心心所法, 是为菩萨摩诃萨。
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诸佛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因而证无上正等菩提, 转妙*轮, 度无量众。
诸法都无和合自性, 何以故? 和合有法, 自性空故。
不坏假名, 而说法性。
设更有法胜涅槃者, 我亦说为如幻如化如梦所见, 所以者何? 幻化梦事, 与一切法乃至涅槃, 皆悉无二, 无二分故。
菩萨摩诃萨, 知一切法无非假名, 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无依处, 是故如来非所依处, 亦无所依, 但为随顺世俗施设, 说为依处。
假使?满十方无量无边世界, 有声闻独觉之福田, 有人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尽其形寿; 若复有人, 经须臾顷,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一切发心六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 以前功德, 比此福聚,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百千分不及一。
不学般若波罗蜜多, 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无有是处。
如来所得一切智智,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因。
不可思量, 不可宣说, 无上, 无上上, 无等, 无等等, 一切智智, 皆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出生故。
布施、 净戒、 安忍、 精进、 静虑、 般若波罗蜜多, 皆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出生故。
如来一切智智及相好身, 并设利罗, 皆以般若波罗蜜多为根本故。
无量无边佛法, 皆摄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难可得, 恶慧懈怠, 下劣精进, 下劣胜解, 下劣有情, 不能证故佛以清净无障佛眼,
观察十方无量世界, 虽有无量无数无边有情, 发心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而由远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难得若一若二若三有情, 得住菩萨不退转地, 多分退堕声闻独觉下劣地中。
若佛住世, 若涅槃后, 应依般若波罗蜜多, 常勤修学, 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是诸如来应正等觉真实法印, 亦是一切声闻独觉真实法印。
若此般若波罗蜜多, 在赡部洲人中住, 则此世间佛宝、法宝、 比丘僧宝皆住不灭。
诸佛所得一切智智, 皆从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 如是般若波罗蜜多, 皆从诸佛一切智智而得生故。
诸佛所得一切智智, 不异般若波罗蜜多; 如是般若波罗蜜多, 不异诸佛一切智智; 诸佛所得一切智智, 与此般若波罗蜜多, 当知无二亦无二分; 是故般若波罗蜜多功德威神, 甚为稀有。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佛设利罗, 决定不复堕三恶趣, 常生天人, 受诸快乐, 富贵自在, 随心所愿, 乘三乘法而趣涅槃。
如来所宣说十二分教, 皆依般若波罗蜜多而出生故。
若见如来应正等觉, 若见所写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此二功德, 平等无异。
菩萨摩诃萨, 以无所得为方便, 长夜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尚不得菩提及萨埵, 况得菩萨摩诃萨, 此菩萨摩诃萨既不可得, 岂得菩萨摩诃萨法, 菩萨与法尚不可得, 况得诸佛及诸佛法。
于此般若, 乃至布施波罗蜜多, 毕竟无有少法可住, 可超可入, 可得可证, 可受持等, 所获功德, 及可随喜。
回向菩提,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自性皆空, 都无所有, 若无所有, 即是般若。
净自心, 福田方净。
是心于心, 理不应有随喜回向, 以无二心俱时起故, 心亦不可随喜回向, 心自性故。
于此般若乃至般若波罗蜜多, 毕竟无少法有入有出、 有生有灭、 有断有常、 有一有异、 有来有去、 而可得者。
一切法自性皆空, 空中都无能所随喜回向法故, 虽如是知, 而能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清净般若波罗蜜多, 于一切法无所执受, 法界不动故。
菩萨摩诃萨, 于随喜心不生执着, 于回向心不生执着, 于所回向无上菩提不生执着; 由无执着, 不堕颠倒, 如是菩萨摩诃萨, 所起随喜回向心, 名为无上随喜回向。
若有谤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则为谤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亦等于谤毁过去、未来、现在 诸佛一切相智, 亦等于谤毁佛, 亦等于谤毁法, 亦等于谤毁僧, 亦等于谤毁世间正见, 亦等于谤毁如来一切诸法。
于此般若波罗蜜多, 取名取相, 取名相已, ?着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证得实相般若。
菩萨摩诃萨, 行六波罗蜜多时, 所行布施波罗蜜多, 以无所得为方便, 与一切有情, 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护净戒、安忍、精进、静虑、 般若,亦复如是。
如来应正等觉, 宜说种种着不着相, 令大乘者学般若波罗蜜多, 离诸染着, 速得究竟。
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住此岸, 不住彼岸, 不住中流, 是为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以三世法性平等故, 成道相智。
菩萨教化众生有四种无畏:
一、 总持不忘,说法无畏。
二、 尽知法乐,知众生根机欲趣, 说法无畏。
三、 善能问答,说法无畏。
四、 能断物疑,说法无畏。
如是般若波罗蜜多, 甚深法性, 若说若不说, 俱不增不减, 如本无异。
若菩萨摩诃萨, 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如虚空学。
菩萨摩诃萨, 不观视他好恶长短, 平等怜愍而为说法。
菩萨摩诃萨, 终不轻尔而发语者, 所发语言, 皆引义利, 若无义利, 终不发言。
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如修虚空都无所有, 如虚空中无色可施设, 无受想行识可施设, 所修般若波罗蜜多, 亦复如是。
佛对众生说法有四种无畏, 何等为四?
一、一切智无所畏:佛有一切智, 所以无惧怕之心。
二、漏尽无所畏:佛已断尽一切烦恼,故无惧怕心。
三、说障道无所畏:佛说明种种障碍佛道之法,无惧怕心。
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佛说明种种可灭除苦之道理,无惧怕心。
假使十方一切世界, 满中如来应正等觉, 如竹麻苇甘蔗等林, 若经一劫, 或一劫余, 为诸有情常说正法, 各度无量无边有情, 令入涅槃, 究竟安乐, 而有情界, 不增不灭, 所以者何? 以诸有情, 皆无所有, 性远离故。
如来一切诸法, 毕竟空故, 不生不灭, 不染不净; 如四圣谛、 十二因缘、 三十七道品、 五眼、 六神通、 大慈大悲、 大喜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 毕竟空故。
若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多, 如理思惟, 为他演说,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 六根无患, 肢体具足, 身不衰朽, 亦无夭寿, 常为无量百千天神, 恭敬围绕, 随逐护念。
般若波罗蜜多, 名无所得, 大法宝藏, 能化三界有情 无量无边大苦聚, 令速证无上正等正觉。
般若波罗蜜多, 不超三界, 不住三界; 不超色界, 不住色界; 不超无色界, 不住无色界。
若佛出世, 若不出世, 如是诸法, 常无变易, 法性、法界、法定、法住, 一切如来等觉现观, 既自等觉, 自现观已, 为诸有情, 宣说开示, 分别显了, 令同悟入, 离诸妄想, 分别颠倒。
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虽证菩提, 而无所证, 证不证法不可得故; 虽转*轮而无所转, 转法还法不可得故; 虽度有情而无所度, 见不见法不可得故; 如是大般若波罗蜜中 转*轮事, 毕竟不可得, 以一切法, 皆永不生故。
弃舍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 求学余经, 而攀枝叶, 终不能得大菩提, 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 出生一切菩萨摩诃萨, 与世间出世功德法故。
诸法自性, 皆无所有, 不可得故, 即是无性, 如是无性, 即是般若波罗蜜多, 非无性法能书无性, 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不可书写。
诸法相, 有佛无佛, 法界法尔, 佛于此相, 如实现觉, 故名如来。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能生诸佛, 是诸佛母, 能示世间诸法实相。
菩萨摩诃萨, 欲得无上菩提, 当于一切有情, 住平等心, 不应住不平等心。
菩萨摩诃萨, 能观一切法, 无行无状无相, 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
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 成就柔润可爱可乐身语意业, 恒常成就慈悲喜舍, 于诸有情, 心无罣碍。
受不退转记菩萨摩诃萨, 若堕地狱、傍生、鬼界、 阿修罗中, 终无是处, 何以故? 不退转菩萨, 定无不善业故, 亦无善业招苦果故, 如来必无虚诳语故, 诸佛所说, 皆为利乐一切有情, 大慈悲心所流出故。
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多, 于佛无上正等菩提而有退转, 无有是处。
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 于无上正等菩提而有退转, 斯有是处。
一切法空皆不可说, 如来方便,说为无尽、或说无数、 或说无量、或说无边、或说为空、 或说无相、或说无作、或说无生、 或说无灭、或说离染、或说寂灭、 或说涅槃、或说真如、或说法界、 或说法性、或说实际,如是等义, 皆是如来方便演说。
诸法实相, 不可宣说, 如来甚奇方便善巧, 而为有情方便显示。
一切法空即是无尽, 亦是无数,亦是无量,亦是无边, 诸法空中,尽不可得,数不可得, 量不可得,边不可得,由此因缘, 无尽无数,无量无边,文义无别, 皆共显了诸法空故。
一切法皆不可说, 一切法皆毕竟空, 无能宣说毕竟空者。
非用初心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亦不离初心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非用后心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亦不离后心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而诸菩萨摩诃萨, 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譬如大地, 少处出生金银珍宝, 多处出生砂石瓦砾; 诸有情类, 亦复如是, 少分能学无上正等菩提, 多分学声闻独觉法。
若诸有情, 于诸菩萨功德善根, 不随喜者, 当知皆是魔所魅着, 皆是魔之眷属。
观色如聚沫, 观受如浮泡, 观想如阳焰, 观行如芭焦, 观识如幻事。
菩萨摩诃萨, 欲居一切有情上首, 欲普饶益一切有情, 无救护者,为作就护; 无归依者,为作归依; 无投趣者,为作投趣; 为眼目者,为作眼目; 无光明者,为作光明; 尖道路者,示以道路; 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当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真如尚不可得, 何况得有安住真如? 修菩萨行, 速当安住不退转地, 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为诸有情宣说正法, 此若实有, 无有是处。
如来随世俗, 假立名相, 方便宣说诸法法性, 而无执着。
菩萨摩诃萨, 欲于诸法得大自在, 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何以故?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是诸善法生长方便所趣向门, 能成就声闻、独觉、菩萨, 无上正等正觉故。
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应知诸佛所变化者, 虽有所为, 而无执着。
一切法, 但有假名, 但有假相, 而无真实, 圣者于中亦不住着, 但假名相。
以不生法离诸戏论。
菩萨摩诃萨住一切法, 但假名相, 应行般若波罗蜜多, 而于其中, 不应住相。
一切法但有名相, 如是名相, 但假施设, 名相性空; 诸有类, 颠倒执着, 流转生死, 不得解脱; 是故菩萨摩诃萨, 发菩提心, 行菩萨行, 渐次证得一切相智, 转正*轮, 以三乘法度脱有情, 令出生死, 入无余依般涅槃界, 而诸名相, 无生无灭, 亦无住异施设可得。
一切智, 是声闻及独觉智; 道相智, 是菩萨摩诃萨智, 一切相智, 是如来应正等觉不共妙智。
一切法皆同一相, 谓寂灭相。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于有为法及无为法, 俱无所作, 非恩非怨, 无益无损, 是故般若波罗蜜多, 不与诸法为义非义。
菩萨摩诃萨, 应知一切法, 皆以无性为其自性。
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中, 有性无性, 俱不可得, 不应于此执有无性。
菩萨摩诃萨, 于诸有情, 其心平等, 无差别想而行布施。
佛、菩萨、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七道品、六道、十八界、六度、十二因缘、四圣谛、生死涅槃、烦恼菩提、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如是一切名,皆是假立,为表诸义,施设诸名,故一切名皆非实有;愚夫异生,于中妄执,菩萨方便善巧,教令远离,勿执着一切施设假名,名无实际,自性皆空故。
上从诸佛, 下至傍生, 平等平等, 菩萨了达诸法及诸有情, 自相皆空, 都无差别, 故无异想, 无所分别, 而行布施。
何谓佛眼? 即本性空, 名为佛眼。
诸佛出世, 无不皆说本性空义。
一切法不空无道无果。
诸阿罗汉, 诸漏永尽, 昏沉睡眠, 盖缠俱灭, 毕竟无梦。
依世俗说, 行菩提行, 及得无上正等菩提; 不依胜义, 胜义中, 都无所得, 毕竟空, 无所施设名相故。
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方便善巧, 虽观诸法, 皆无自性, 都无实有; 而依世俗, 发趣无上正等菩提, 为诸有情, 种种宣说, 令得正解, 远离颠倒。
菩萨摩诃萨, 以二谛为有情宣说正法, 所谓世俗谛与胜义谛。
如来于法方便善巧, 能于无相建立种种法等差别。
于空性中, 一切差别相, 皆不可得。
离有为法, 无为法不可得; 离无为法, 有为法不可得; 有为界无为界, 如是二界, 非相应非不相应; 无色无色无对一相, 所谓无相。
一切法平等、 一切法远离、 一切法不动、 一切法无念、 一切法无畏、 一切法无际、 一切法一味、 一切法无生、 一切法无灭; 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平等、 亦远离、亦不动、 亦无念、亦无畏、 亦无际、亦一味、 亦无生、亦无灭, 何以故? 一切法与般若波罗蜜多, 无二无别, 毕竟空故。
如来法身, 无所从来, 亦无所去, 诸法实性皆不动故。
一切如来应正等觉, 不可以色身见, 夫如来者, 即是法身; 如来法身, 即是诸法真如法界, 真如法界, 既不可说有来有去, 如来法身亦复如是, 无来无去。
诸佛弟子, 凡有所说, 一切皆承佛威神力加被。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是诸如来应正等觉真生养母, 是诸菩萨摩诃萨众真轨范师, 一切如来菩萨咸共尊重恭敬赞叹。
菩萨摩诃萨, 于一切法无所执着。
菩萨摩诃萨, 以无所得而为方便, 应成熟无缚无解有情, 应严净无缚无解佛土, 应亲近供养无缚无解诸佛, 应听受无缚无解法门。
一切法无缚无解, 一切法无所有故。
修行无缚无解六波罗蜜多, 能证无缚无解一切法性, 无所有故、 远离故、 寂静故、 无生无灭故、 无染无净故。
诸佛弟子, 于一切法无依著者, 法尔皆能随所问诘, 一一酬答, 自在无畏, 何以故? 以一切法无所依故; 譬如色, 色本性空故, 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间。
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故, 于诸法亦不取相, 亦不坏相, 何以故? 是菩萨摩诃萨知一切诸法自相空故。
一切法无依持, 是故如来非所依, 亦无依持, 但为随顺世俗施设, 说为依持。
三宝不断绝故, 如来一切法亦不断; 三宝断绝故, 如来一切法亦断绝。
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四大王众天, 乃至色究竟天, 若声闻独觉菩萨佛, 乃至一切具大威力龙神药叉人非人等, 皆共守护如是般若波罗蜜多, 不令众恶为作留难; 何以故? 诸天等皆依般若波罗蜜多威力神故。
一切法皆以空无相无愿为趣, 趣与非趣不可得故。
如来初发心乃至成佛, 及十方佛, 于诸法中, 求实不可得, 是名不可得空。
菩萨摩诃萨, 行般若波罗蜜多, 一日修智慧, 出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
诸法不见诸法, 诸法不见法性, 法性不见诸法; 法性不见地种, 地种不见法性, 乃至识种不见法性, 法性不见识种, 诸法毕竟空故。
若菩萨知是心相, 与淫怒痴不合不离, 诸缠流、缚等诸结使, 一切烦恼, 不合不离, 声闻辟支佛心, 不合不离, 是菩萨心相常净。
诸法不坏不分别, 是名无心相。
若有见现在佛, 若见般若波罗蜜多经卷, 等无异, 何以故? 是般若波罗蜜多, 与佛无二无别。
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于无上正等菩提, 乃至无有少法可得, 是名无上正等菩提。
如来所得无上正等菩提, 于是中无实无虚。
诸法实相, 不可宣说, 佛为有情方便显示。
一切法性皆毕竟空, 不垢不净, 不生不灭, 无能宣说, 毕竟空故。
何谓无上正等菩提? 一切法真如, 是谓无上正等菩提。
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无增无减。
诸菩萨摩诃萨, 依止无增无减, 无所有为方便,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由此为门, 集诸功德, 便证无上正等菩提。
菩萨摩诃萨, 住一切法自相空中, 为度诸有情, 入三三摩地, 大悲愿力所引逼故, 依此三定成熟有情。
菩萨摩诃萨, 成就二法, 一切恶魔不能障碍, 何者为二?
一、 观诸法皆毕竟空。
二、 不舍弃一切有情。
菩萨摩诃萨, 观法空时, 先作是念: 我观诸法, 诸法皆空, 不应作证, 我为学故观诸法空, 不为证故观诸法空, 今是学时, 非为证时。
心住一切法, 则有罣碍, 罣碍故有退没, 退没故劣弱, 心劣弱故, 便生懈怠。
菩萨摩诃萨, 除空、无相、无愿解脱门, 更无有余要所学法, 何以故? 三解脱门, 总摄一切妙善法故。
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 上从诸佛下至傍生, 施尊贵下贱亦尔, 平等布施, 无所分别, 不观福田胜劣有异; 菩萨摩诃萨, 了达一切自相皆空, 空中都无上下差别, 故无异想, 无所分别而布施, 当得圆满一切相智。
菩萨摩诃萨, 要具足圆满一切善法, 方得无上正等菩提。
菩萨摩诃萨, 若有一善法未能圆满, 而得无上正等菩提, 无有是处。
菩萨摩诃萨, 于一切法无所取着, 能从此岸到彼岸故; 若于诸法少有取着, 不能从此岸到彼岸。
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与空相应, 最为第一, 最尊最胜, 无能及者。
大乘都无所住, 以一切法皆无所住, 何以故? 诸法住处不可得故, 如是大乘以无所得而为方便, 住无所住。
譬如真如、法界、法性、 不虚妄性、不变异性、 平等性、离生性、 法定、法住、实际、 虚空界、不思议界、
非住非不住; 大乘亦尔, 非住非不住。
菩萨摩诃萨成就二法, 一切恶魔不能留难, 何等为二?
一者如说悉皆能作。
二者常为诸佛护念。
依胜义理分析诸法, 乃至无有少法可得, 依此义故, 名为般若波罗蜜多。
观一切法平等平等, 皆以无性为性。
于诸法相求正?知, 说明菩萨; 若至究竟, 即名如来应正觉, 于一切法自相共相, 照了无暗, 清净具足。
住因位时, 名为菩萨; 若住果位, 即名如来。
通达诸法都无实事, 性相俱空。
自圆满无上佛道, 亦劝他圆满无上佛道, 欢喜赞叹圆满无上佛道。
离本性空, 无有一法是实是常, 可坏可断。
诸法真如, 是谓无上正等菩提。
诸法本来自性清净, 是菩萨摩诃萨, 于一切法本性净中, 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如实通达,
心不沉没, 亦无滞碍, 远离一切烦恼染着。
诸佛说法, 随众根性, 虽说三乘而实一道。
佛无上正等菩提, 能证所证, 能知所知, 一切寂空, 是故无上正等菩提, 非难信解, 非难证得, 以一切法无不皆空, 如是信知, 便证得故。
性离文言, 心行处灭, 是名为法, 一切法性皆不可说, 若有所说, 即是虚妄, 虚妄法中, 都无实法。
如来常说诸法平等, 不可攀缘。
诸佛赞叹三事最为无上, 何等为三?
一者发菩提心。
二者护持正法。
三者如教修持。
菩萨最初发心, 超阿罗汉, 应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妙供养故; 菩萨第二发心, 超独觉地, 普觉我法二空,
所显平等真法界故。
如来觉一切法毕竟空寂, 证大菩提, 随顺世间假立名字, 故称为佛, 非为实有, 若有若无, 不可得故。
诸法性相, 不可表示、不可分别、 不可取着、不可造作, 一切有情, 设能如实了达诸法皆如幻化, 应本已证无上菩提; 然由有情于一切法, 不通达诸法皆如幻化, 故于诸去生死轮回。
为初学者说生灭如幻, 不生不灭不如幻; 为久学者说生灭不生灭一切如幻。
不着一切法, 而学一切法。
众生及诸法, 非以入无余涅槃时乃空, 从本以来常空。
菩萨不学一切法, 不能得一切种智。
五蕴如梦无自性, 响、影、焰、幻化皆无自性; 若法无自性, 是法无相, 若法无相, 是法一相, 所谓无相。
若一切法不空者, 菩萨摩诃萨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切诸法中, 定性不可得, 但从因缘和合起法, 缘起毕竟空故。
般若波罗蜜多不可得、 菩萨不可得、 行亦不可得、 行者、行法、行处, 亦不可得故, 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不行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诸戏论不可得故。
无上正法, 佛为根本, 佛为导者, 佛为所依。
莫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可贪者, 所以者何? 诸法自性空故。
菩萨观一切法毕竟空, 不生悭贪心, 何以故? 毕竟空中, 无有悭贪, 悭贪根本断故。
缘起、法住、法位, 不关如来出不出世。
众生实不知诸法自性空故, 不得脱六道生死。
行菩萨道而无所着, 诸法本空, 如幻如化, 无染无惑无动, 是名行菩萨道。
菩萨摩诃萨不净佛国土, 不成就众生, 不能得无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 因缘不具足故, 不能得无上正等菩提。
菩萨摩诃萨都不见有法可生疑处, 如五蕴乃至无上佛道, 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般若波罗蜜多, 是诸菩萨摩诃萨道, 乘是道, 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知诸法一性, 即是无性; 诸法无性, 即是一性; 如是诸法一性无性, 是本实性, 此本实性, 无造无作。
菩萨观一切法空, 无法性可见, 住是性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无性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