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人从何而来

居士:师父,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人来到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谢谢!如瑞法师: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今天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时候,他的弟子就问了他这个问题。孔子...
人从何而来

人一直活在恐惧当中

人一直活在恐惧当中人一直活在恐惧当中,你看一个男人在家里乃至管不了一个太太,可是佛只是坐在那里,他说如是如是、众生当如何如何,众生就听话了。那是因为佛陀的觉性已完全显发之故...
人一直活在恐惧当中

中谛之介说

中谛之介说(一)于自由时报91.11.05(二)刊载  在佛法的真理中,可分为「俗谛」、「真谛」和「中道第一义谛」,在这当中,「中谛」是佛法最高的境界。所谓「谛」就是真实的意义和道理,世间...
中谛之介说

慈悲与感情有没有一样?

  慈悲(梵语maitrya)与感情是有差别的,慈悲是由感情的净化而来,感情本身未得修行净化,是故,慈悲是慈悲,感情是感情,现在细腻分析慈悲与感情之不同处。 慈悲是拔生苦,给予众...
慈悲与感情有没有一样?

佛教与人生 善生经与人生佛教

善生经与人生佛教这部善生经,在大藏经中有几种译本,向来很少人讲解。所以这经名,大家听来似很生疏,不如心经、金刚经、法华经等因讲的人多,大家已把那些经名听得滚瓜烂熟了。  已故...
佛教与人生 善生经与人生佛教

佛教是东方文明的特质

中国佛教,既是东方的文明,又是大中华地区的文明。其精神核心或特质,我的总结是:慈悲、包容、自省、忏悔、和合与非暴力。这里,包容是慈悲的延伸,忏悔是自省的落实,非暴力是和合的体现...
佛教是东方文明的特质

忏与谶

忏与谶忏,是梵语忏摩的简称,依「悔改」的意思而有忏悔一法,于仪轨中叫做忏摩法;此法于佛弟子对「业报」有坚定信心的功德,具精进波罗蜜同样效用。...
忏与谶

怎样面对压力?

怎样面对压力?找不到出路的时候,那就变更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放下自己,出路就有了。  有人说: 活得很累。  有人问: 怎样面对压力?  有人唱: 你爱了不该爱的人,心中满是伤...
怎样面对压力?

楞严新粹 引言

引言略说《楞严经》在佛学架构中的地位  《楞严经》与中国禅宗  真空与妙有  达摩以楞伽印心  楞严经与明心见性  近代学术的诤议  本来清净的症结  本来杂染的症结 ...
楞严新粹 引言

出家人不做这件事,罪报至地狱

  在《法苑珠林》第九十卷中记载:六朝时代,刘宋国有一位出家沙门,名叫智达,他不诵戒,只是念经,念得很好。在他二十三岁的那一年,突然去世,死了一两天,胸口还有余温,大家...
出家人不做这件事,罪报至地狱
  • 首页
  • 682
  • 683
  • 684
  • 685
  • 686
  • 687
  • 688
  • 尾页
  • 共 1000 页
  •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