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修行是为了调练心性

修行是为了调练心性修行的目的,在去〝我执我爱〞、断〝烦恼〞持咒、诵经、拜佛、听经、闻法,都是修行的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
修行是为了调练心性

皈依三宝的介说

皈依三宝的介说(一)于自由时报92.08.14(四)刊载  皈依三宝,一般称为三皈依。佛教所说的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及僧宝。古德云:「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炎炎火宅内,三宝为雨泽;冥冥大夜中,...
皈依三宝的介说

福从俭中来

福从俭中来——本性法师中国古字很有意思。  福字,拆解开看,一口人,有衣,有田。有田,就有食。衣食无忧当然有福了。...
福从俭中来

维护自尊

维护自尊白云禅师著述  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  自重,就是自己重视自己。  其实,自尊与自重,二者是同义而异词的名相;于义理的内涵,应该是完全相同的。  人人都有自尊,却不...
维护自尊

论中国佛教对生产作务态度的转

论中国佛教对生产作务态度的转变圣凯法师  序论  荷兰许理和先生曾经指出,佛教在中国并不是一种思想模式或哲学体系,而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高度纪律化的行为方式,它被认为...
论中国佛教对生产作务态度的转

转识成智,当机立断

  曾经北京有个居士,他跑法源寺找我问:“我真倒霉!我真倒霉!”唉声叹气,“我倒霉死了,我倒霉透了,我倒霉透顶了!”  我说:“到底什么事呢?你倒霉透顶,...
转识成智,当机立断

用佛号如何伏住烦恼

净空法师说了一个念佛的秘诀,他说:“不怕念头起,只怕觉悟迟。阿弥陀佛就是觉悟。我们不管是起的善念、恶念,只要念头一起来,立刻换成阿弥陀佛,这要换得快。念头一起,很快,第二个念头...
用佛号如何伏住烦恼

甲申年起七法语

甲申年起七法语...
甲申年起七法语

达照法师:人生应具备的三种境

【人生境遇何须料,岁月无痕独自游。 寄语如今营营客,回光一照是来头。】人生应该具备三种现实而超越的境界,可是很多人却并不了解自己真正的人生,更不知道这最珍贵的三境界了,这是多么...
达照法师:人生应具备的三种境

佛光是佛智慧之相

  《往生论》(八、七三页)言: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论注》(七四页)释此言:“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
佛光是佛智慧之相
  • 首页
  • 261
  • 262
  • 263
  • 264
  • 265
  • 266
  • 267
  • 尾页
  • 共 1000 页
  •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