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问:“佛法经论浩如烟海,古今法师众说纷纭,不知信佛从哪里开始,身心又该到哪里去,谁能为我开示一下吗?”请为其方便解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佛法经论浩如烟海,开示悟入的义理,虽普度众生,却多为信行者说;古今法师众说纷纭,信解行证的知见,虽众生平等,却各有侧重而论。对初始发心信仰佛教者,各依因缘善根,各有选择依止;其共同特点是,一切从善行开始,一切善行皆依十善法为基础,一切善法皆依戒律为标准。皈依三宝为善行,供养礼佛为善行,慈护众生为善行,修身养德为善行。诸恶莫作有遮止,众善奉行无边际,无缘大慈心平等,同体大悲唯佛性。善行是善心的体现,善心是品质的体现,品质是功德的体现,功德是福慧的体现。在此世界,若离开善行,一切信仰都无法存在;佛教从始至终不离善行,悲悯救护一切众生。
信佛善行后,身心依法而修行,可往生人天善道,成就声闻、缘觉、菩萨道,直至证得佛道。同样信佛善行,为何差别这么大呢?缘故很多,主要有六;一是受持戒律不同;二是依止法门不同;三是精进程度不同;四是证悟境界不同;五是发心大小不同;六是善行功德不同。修行人应知,不依名相论道果,不依我法说圣凡;具足圣心可超越,具足圣行乃彼岸。胜境不可作圣解,圣心不可妄揣度;四谛因缘法为道,慈悲喜舍是圣心。胜行人天有为法,圣行无为在平凡;善行可行入门口,难行能行成道艰。心行功德不可说,有说有想无功德;言语道断缘心远,中道自入无二门。
往生人天善道的人,身皈依三宝而心未皈依,或相为三宝而不具三宝圣心;名受戒而实不能具足守戒,或说戒思戒而身心不能行持戒律;未依止明师而修行传承法门,或以念佛为宗及以因为果;不能依法持戒精进禅行,或依法不持戒及持戒不依法;不得正定而无证悟境界,或口说理悟而无真修实证;嘴上喜乐大乘而实不能行,或惧身苦行而未发道心;只能善行得人天福报而无圣德,或不具圣行而不入法流。
成就声闻道果的人,身皈依三宝而心无疑惑,或具声闻圣心而道果渐修;身心受具足戒而能持戒律,或清净梵行中得无作戒;依止明师而能供养亲近善知识,或修行传承法门而能一门深入;能依法持戒精进禅行,或身心苦行而闭关及住山洞茅蓬;得正定而有体悟境界,或观三界有限因缘而觉空苦无常;乐闻大乘法而不能具足实行,或见众苦而渐发菩提心;能善行世间而具圣德,或身心圣行而未达彼岸。
成就缘觉道果的人,身心皈依三宝后其心坚固,或缘觉圣心猛于声闻;身心具足受戒持戒得戒,或清净梵行中喜乐身心无为;依止明师而能供养受教善知识,或不舍一门而又入多门;能依法持戒大精进禅行,或身心苦行而避开尘世;得正定而有证悟境界,或观十二因缘而独觉诸法空相;喜受大乘法而次第渐修,或观众生因缘而增道心(即成道后再度众生);具圣德善行而离世尘扰,或身心圣行而渐证彼岸功德。
成就菩萨道乃至证得佛道的人,身皈依三宝后心合三宝,或心法自然于菩萨道;身心具足受戒与严持正戒,或得自性戒于一切善行中;依止明师净行而重弘法利生,或舍身命财供养受化大善知识;能依法持戒大精进禅行而不疲厌,或苦乐行于世间而常修忏悔法;得正定正慧而有证悟境界,或观世与出世因缘而不舍众生;修行大乘法而赞佛功德,或发菩提心而行菩萨道;具足菩萨圣德而善行不同法界,或舍我法名相而具足彼岸功德。2016/2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