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普门品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12-01 15:58:20作者:大悲讲解

普门品的启示

  刚才王居士的介绍里,说到我在佛法里面五十年了,这个话我听见了以后,我这心跳了一下,我有一点惊。我自己也常说过,我是一个很笨的人,不要说五十年,说是一百年也可以,如果不用功的话呢,光阴都是空过了,也还是不会有成就的。而我本人是很笨,而且也不是那么用功,所以这五十年说了,也等于没说,我的看法是这样。虽然最近多少年,在这里,在台湾,有寺院,有佛学院邀请我来讲经,是有这件事。但是在我个人来想,这就是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而已,并不表示我对佛法有成就,所以我也希望各位不要误会。

  今天的题目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启示。在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这个灾难是特别多的,火灾、风灾、水灾,还有一个地震。我是东北人,好像都没听说过地震,不要说有这件事。但是最近多少年来,似乎是特别多,这个地震的事情特别多。这个天灾之外,还有人为的一些苦恼。所以我们若是学习《观世音普门品》是最恰当的了,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我们非常的庆幸是佛教徒,所以我们可以依赖观世音菩萨,我们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礼拜、赞叹观世音菩萨,使令我们的生活环境,各方面能好转,的确是这样子。

  我这个话说的好像观世音菩萨只是慈悲我们的佛教徒,非佛教徒就不在内了吗?非佛教徒也是在内的,观世音菩萨也是平等的慈悲、爱护。但是其中还是有多少分别,你譬如说:(我现在想到那里说到那里,对不住,我是希望这样子)譬如说我有什么问题,我有困难,说不定我有病,医生治不好了,我买花、我买果,供养观世音菩萨,求观世音菩萨帮助我,病痛早一点好了。观世音菩萨欢喜那个花?欢喜那个水果?欢喜那个生果?然后就帮我、加被我,消除我的病痛吗?是那样意思吗?我看不是!我看不是这样,观世音菩萨就算满我所愿了,消除我的病痛了,使令我恢复健康了,也决定不是那朵花,那个生果的力量,决定不是的。那么我们就不要买花了,也不需要买生果了,是不是?也不是!

  从我们的内心来观察这件事的时候,买花、买果,与不买花、不买果,在我们内心里面有分别,有什么分别呢?我们若是去买花了、去买果了,就是我们的诚心,我们的诚恳心,我们对于观世音菩萨的恭敬心,那个度数高一点,不是说我不买花就不诚,我没有买生果就没有诚心,也是一样会有诚心。我们只要是佛教徒,我们对于佛法僧有信心,我们没有买花果,乃至都没有去瞌头,但是心里面还是有恭敬心的。但是你若是买花、买果的时候,恭敬心不同,自己本心就会欢喜,我买了花、买了果,把这个花,把它弄的好好的,把这果也弄的很清净的,然后很恭敬的供养,心里欢喜,加倍的欢喜,这个诚心就高起来,那就不同了。

  这个通常会我们说:「诚则灵」,这句话就是在这里,我们心一诚,它就会有灵,会有灵验。如果我们误会了,观世音菩萨像世间人那样子,你贿赂他一下,给他什么可爱的东西,贿赂他,然后他帮我忙,解决困难,我们若是这样想就是罪过了.观世音菩萨绝对不会是这种人。但是刚才说过,可是我们这样做了,诚心会强起来,它就有作用,诚心会发生作用,这个道理会在那里?我在想这件事,我们有什么困难,譬如说我有严重的病痛,医生治不好,在佛法的道理上说呢,这个病,就是因为自己有罪,或者现在生中,过去生中,做了什么严重罪过的事情,做了这个事情,现在要受到果报;我们做了什么功德的事情,也会受果报,那么做了罪过的事情,也一样要受果报。受了果报的时候,这个罪过,病是个支末,这个罪过是根本。这个罪过在那里呢?就是在我们心里面。这个病痛若好了,若希望病痛能够消除,一定要把这个罪过消除才行的,不然这个病没有办法好的。那么现在医生不能治疗了,不能治疗我的病,我来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怎么办呢?

  罪过分两种:一种是容易消灭的;一种是不容易消灭。这个容易消灭,和不容易消灭,从那里去分别呢?就是我们造罪的时候,做恶的时候,心里做的很欢喜,你这个罪做成功了的时候,它得果报的时候,不容易转。你想要说是,那我这个病痛好了,不容易;如果你造罪的时候,心里不太欢喜,勉勉强强做的,那么这个时候,容易消灭,这个罪容易消灭的,那么医生也可能把你的病治好了,观世音菩萨也比较容易帮你的忙。若是你造罪的时候,做的很欢喜,成功了的时候,自己感觉到很快乐,明明白白地欢喜做这件事,这件事做成功了,无论是做功德也好,造罪也好,得了果报的时候,都是很坚固的。

  你譬如说,我做功德,我现在得了富贵的果报了,那么这个果报也很坚固,任何人推不倒你,你若假设做了皇帝的时候,任何人不能打倒你,就是你以前功德做的有力量。说我没做皇帝,我发财了,这个财,任何人偷不去、抢不去的,土匪抢不去,任何人也抢不去。若是你造这个功德的时候,不是做的很有力量,也不是太欢喜做,但是是做了,做了嘛,就是有因就是有果,可是你做因的时候,不是做的那么有力量,得果报的时候,就容易有问题。

  那么现在我们若求观世音菩萨的时候,观世音菩萨说:「你不要造恶!」我们说:「什么叫善?什么叫恶?都是迷信!」等到得果报的时候:「观世音菩萨慈悲,救救我!」我们凡夫就是这样子,结果观世音菩萨还是慈悲,还是救护的。是怎么办法救护的?观世音菩萨不能消你的罪的,不能把你的罪过消灭,叫你不受果报,观世音菩萨没有这种力量。但是他另外有办法,有什么办法呢?这个经论上,我们中国的古德,古德的大智慧,他不用消灭,用「转」,转变的转,你向左转,向右转的那个「转」。就是佛菩萨有办法能转,使令这个业叫它不发生作用,使令它潜藏在那里不动。它一不动,这个罪得果报,假设是得病,这病就好了。佛菩萨不能消你的罪的,只能转,使令它不发生作用。

  那么这个「转」也还是不容易做的。怎么才能够做?如果我们本身不相信佛法,不相信因果,但是也希望病痛好。因为你不相信佛、不相信法、也不相信僧,当然也不可能向观世音菩萨来求,向观世音菩萨恭敬心、清净心,都发不出来,那么观世音菩萨无可奈何。观世音菩萨虽然慈悲,也愿意你身体健康,不要受苦,但是不行,办不到。但是你在佛法里面生了恭敬心,生了忏悔心了:「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诚恳地忏悔,发出来恭敬心、发出来清净心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这一念心和那个烦恼就脱离关系了,就有距离了,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才能够把你的罪业转一转,才能转的。若是你不发这个清净心,不发这个惭愧心,不发这个恭敬心,恭敬心也就是清净心,观世音菩萨没有办法,也还是不能的。所以刚才说,我们很庆幸是佛教徒,我们能相信观世音菩萨,你这一念信心,一发动起来,就是清净心,那么就能转,就有办法能转。所以信佛不信佛,买花不买花,还是有关系。

  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一共是分两大部份,前一个部份,就是无尽意菩萨问佛: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有这样的名号,名为观世音菩萨呢?「以何因缘名为观世音菩萨」呢?这是一个问;第二个问,就是问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那么这两个问题,释迦牟尼佛答复这两个问题,一问一答,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部,这一品的文,这是两个问答。

  那么第一个问答,就是我刚才说的,我们人世间苦难的问题,现实的问题,不管你是信佛不信佛,乃至有道德、无道德,都有苦难,都有老病死、都会有病痛、都会有困难。那么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要解决。而在佛法的中心点来看,佛法不是解释这个问题,佛法不是说你有病了,来给你看病,佛法不是这个意思。佛法的中心思想,是令我们转凡成圣的,教我们作圣人,要我们得涅槃的。像《金刚经》上说:「皆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是这样意思。这个与我们刚才说:「消除一切的苦难」,有什么分别呢?是有分别的。消除苦难这个问题,譬如说我们有病看医生,我没有白去,病是看好了,我心里也快乐,医生也快乐。但是过了多久又有病了,所以看好了病这个问题,是我们所欢喜的,但是并没根本的解决问题,将来还会有病,所以问题没能根本解决,若是佛法里面说:「皆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件事,若是能成功,就是根本的得大解脱,永久不会再有病,永久不会再有老病死,这问题就是根本的解决了,所以这两个部份不一样。

  第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最后,第二个问答,就是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就是根本的解决这生死的问题,是为众生说法,为他讲解佛法的真理,众生如果能够信解行证,能够有信心,能够明白这道理,能够按照这样去修行的话,你就成功了。这是第二个问答。

  第一个问答,是解决现实的问题,也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也就是佛菩萨慈悲,不但是观世音菩萨,佛教里面有成就了的,这些大自在的圣人,都有这样的大悲心。不过观世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对我们的慈悲是最殊胜的。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有观世音菩萨,不但是佛教徒,非佛教徒都知道,我们有什么问题,都是求观世音菩萨帮忙的,所以观世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确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圣人。

  所以第一问答就解决现实上的问题,虽然不能彻底地、究竟地解决问题,但是总是问题还是暂时地解决了,也还是很好嘛!我们有病,一下子医好了,还是很好。所以也还是需要。需要这件事,有《普门品》上面说,一共说出来十二样事情。第一个是:能救我们的七种灾难,水灾、火灾、风灾,乃至鬼神的灾难,或者我们到了牢狱里面去了,一共有七样苦恼的事情,我们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观世音菩萨立刻的会有效。譬如说:这房子起火了,真诚的念观世音菩萨,就有效。这是佛教徒才能知道。那么其它的水灾,一切灾难也都是一样,立刻的都会有效。这在《观世音菩萨灵感记》、《高僧传》上看,这个故事多的很,很多的故事,说到这件事。但是在上面还有没有列出来的,在《观世音菩萨灵感记》上看,还有我们佛教徒,还有其它的问题,也有很多,观世音菩萨也照顾我们。

  我现在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说什么呢?是两夫妻之间的问题,夫妻之间,这个丈夫性格弱一点,太太的性格特别的强,虐待她的丈夫,使令她的丈夫很苦恼,是这个问题。这件事是在我们中国满清时代的事情,是东北吉林,我是东北人,这件事发生在东北的吉林。这位先生姓高,叫高凡,他的太太姓范,樊江城。这个故事,很多的地方有提到。我暂时有一个地方先保密,在这先不说。这两个人小时候是同学,在同一个学校里读书。这个时候,小孩子都很天真没什么,但是后来渐渐大了,在一起,就是有感情。高先生似乎是家里面有多少财富的,这个樊江城,这个小姐家里面,樊江城的父亲还是个做老师的,可是似乎是家庭贫苦一点。最初要结婚的事情,父母还不是太同意,但是高凡还特别欢喜这范小姐,最后终究是结婚了。初开始结婚到没什么,但是后来逐渐逐渐的就有问题,就是太太的性格非常的泼辣,性格很暴躁,或者说是很恶,性情很恶烈的,时常虐待她的丈夫。结果使令她的丈夫一天一天的瘦下来。那么父母看见儿子一天一天的瘦下来,最初的时候还不知道,儿子媳妇拿公婆也不看在眼内,就是公开的虐待她的丈夫,所以这母亲心里痛,连樊江城的母亲都不同意,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丈夫,但是也无可奈何,你说什么,她都不听你的。不听,那怎么办呢?后来这高先生的母亲心是太痛了,所以对这件事非常的忧心,非常的关心。忽然间有一天作梦,说是你儿子受到媳妇的虐待,不是没有原因的,什么原因呢?因为樊江城前一生,是在庙里面,一个出家人,一个老和尚养的老鼠,这个高先生是个读书人,到庙上去,也是弄这个老鼠,一下子不谨慎,把这个老鼠弄死了,所以这个老鼠恨他,今生要来报仇,非要把他搞死为止的,是这么回事情的,他欠她的命,所以今生来要命。说是这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念观世音菩萨,念《普门品》,也说到念咒,说到这个事情。那么一醒来,知道这是一个梦,这位老母亲心里还算是好,心里还是欢喜,总算有办法了,那么就是念佛名,念大悲咒,她还有念一个咒,念观世音菩萨,这样念。念了也没有多久,也没有什么感应,然后也通知了樊江城的父母,也是念,也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也礼拜,也是买香花、礼拜、祈求。这样求,求了三个多月了,也没有消息。但是为父母对儿子的爱心特别强,还是求,这信心还没有失掉,还是继续求。

  这一天来了一个老和尚,老和尚来,不是讲经说法,来相面.就是到了乡村各处地方来相面,来相面,人都欢喜,就是来相面。这时候,樊江城也来了,她也来参加,来相相面,这样子。相完面,这老和尚忽然说:「你们给我一杯水,拿一杯凉水来」,当然有人就给他准备一杯凉水,然后这老和尚就对樊江城说了:「莫要瞋!莫要瞋!」就是你不要发脾气,不要虐待你的丈夫。「莫要瞋!莫要瞋!前生亦非假,今世亦非真」。前生他欠你一命,的确有那么一件事,他是对不住你了,但是今生作了夫妻这件事,你也不要那么执着,虐待你的丈夫,把它看淡一点,不要那么执着。「前生亦非假,今世亦非真,鼠子缩头去,莫使猫儿寻」。说你这老鼠要回头,你不能一直地向前冲,虐待你的丈夫。虐待的太过头了,猫就来了,你这老鼠就受不了。就说这么一句话。说完这句话呢,他喝了一口水,就向樊江城喷了一口水。其实她,大家都是闻名的,知道这樊江城是很厉害的,你这老和尚怎么可以对她这样子,为他担心这件事。但是樊江城默然,没有出声就回去了,就回家去了。回家去以后,就完全转变了,就变成一个贤妻良母,对于公婆也好,对于父母也好,对于自己的丈夫也好,都是很温和、很亲爱,孝顺父母公婆,也爱护自己的丈夫了,完全转变了,和以前完全不同了,那么有这么一件事。

  这是说,我们人与人之间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很难解决的问题,而我们念观世音菩萨,念《普门品》,念大悲咒,还是念什么咒,就有效,就是有效,能够改变这件事。所以我们应该多多的、常常的念《普门品》,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是对的。这样子,对于我们有所求的事情,就能有效。这是说太太性格暴躁,虐待丈夫。如果丈夫虐待太太也是一样,也一样应该有效,可以求观世音菩萨的,那么这是一样。

\

  其中,在《普门品》前面,我是说:能够救护众生的七种灾难,火灾、水灾,这些问题,这是七样。另外还有两样,还有两件事,是什么呢?就是求男、求女,或者是父亲、或者是母亲,结婚了,没有儿女,希望有儿女,但是偏偏就是没有,那么也可以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能满愿的。能满愿这件事,当然有人可能已经有这件事,可是在《观世音菩萨灵感记》上说到一件事,就是这两夫妻没有儿女,听人说:观世音菩萨慈悲,我们常能够礼拜、赞叹供养观世音菩萨就会满愿,两夫妻就这样做,一个念观世音菩萨,一个念《普门品》。有一天作个梦,梦见有个老太婆,拿一个盘子,盘子里面有一个小孩,送给他,这个母亲作梦,这个母亲就伸手要去抱这个小孩,忽然间,中间有一条牛过来,这小孩没抱到,醒来就知道是一个梦。结果过了不久,也就是有孕了,也就生了孩子,心里面也很欢喜,但心里面还在犹豫,不久这小孩就死掉了。死掉了,心里面还是不欢喜,不欢喜,有的时候,就把这件事向人说,向这个人说,向那个人说。就有人忽然间就有灵感就说:「这牛在中间障碍,你是不是吃牛肉?」「哎呀!是啊!」这两夫妻欢喜吃牛肉,所以因为这件事,你想要得一个小孩不容易。那么他就从这以后不吃牛肉,果然后来又做一个梦,梦见观世音菩萨来了,拿个盘,又送个小孩,那么这母亲作这个梦,就把这小孩抱过来了,一醒了,知是个梦,这回没有牛,果然也是有孕了,后来也是得一个小孩,有这样事情。这样事情,就看出来,观世音菩萨他不说话,他给你一个梦,也等于是说话了,告诉你,你有问题,你把这问题解决了,就会有小孩了。所以我们若是有这个问题,我们也应该想一想,那么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能解除七种灾难,还能满足我们求男、求女的愿望,加起来就是九个了。另外有三样事情,就是我们如果感觉到自己,贪心大,这个贪心特别大,或者说,这个欲心特别大,特别强,自己都不高兴这样子,但又做不得主,这也是一个苦恼;第二:我脾气大,瞋心大;或者是其它的愚痴,没有智能,很多的事情都搞错了,也引起了很多的苦恼。贪心重、欲心重、瞋心重,容易发脾气,或者愚痴心也是很强,那么怎么办?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普门品》也说了:「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就可以离欲,欲心就会减少下来,瞋心也会减少下来,或者愚痴心也会减少,就开智慧了,能减少、能消灭我们贪瞋痴的烦恼,观世音菩萨有这个力量,只要我们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也就有这个灵验的。

  我们佛教徒本来说修不净观可以对治欲心,修慈悲观就可以对治这个瞋心,或者说是修这个缘起观能对治这个愚痴心,但是我们修不来,修不净观,修不来,修慈悲观也修不来,修缘起观也修不来,那怎么办呢?没有办法!现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慈悲,你就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就行,对观世音菩萨表示恭敬,你常常能忆念,常常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可以满愿。你看这件事情,这就比较容易,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件事比较容易做,不是很难,我们可以做,可以解决这个欲的问题,也能解决发脾气,瞋心大的问题,使令我们开智慧,这也是非常好。

  这个愚痴、欲心大,的确是个问题,有很多的过患。但是我们凡夫有这种问题的时候,你想解决,自己还不想解决,明知道不对,还是随顺这样做,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这样做,而不肯用自己的智慧,改正修正自己的错误,还不肯做。你看这明知是火坑,还往里面跳,这等于是这样子嘛!那么现在我们还是可以说这句话:「我们幸而是佛教徒,有观世音菩萨慈悲,我们就得救了,我们可以多念观世音菩萨,就可以得救。」

  我再讲一个故事,说到观世音菩萨照顾我们的事情,我有几个故事,不要都讲,先讲一个。有一个人姓王,大概这个人没有读过什么书,别人给他的一个外号,叫做王大胆,胆子大。那么这是年轻人,年纪不是很大,他的父亲不在了,就是一个老母亲,老亲相信观世音菩萨,相信佛,家里供观世音菩萨,常拜佛,常拜观世音菩萨,常念观世音菩萨。她这个儿叫做王大胆,就是很孝顺这母亲,什么事情总是随顺母亲的意思。当然他就是出外做工,维持生活。可是这个时候,这个地区,有一个特别的事情,什么事情呢?就是人死了,夜间的时候,要找一个人来守夜,就看着这个死尸,死了的人立刻没有埋葬,旧的时代是这样。没有埋葬的时候,放在家里面,要找人来看守着,这件事,就找这个王大胆,找他来做这个事,待遇很好,给的酬劳也特别的多,比做其它的工不同,所以他也就肯做这件事,也不害怕,所以人家称他为王大胆。

  有的时候,人与人各有各的因缘了,人死了以后,把它埋在一个地方了,也要雇一个人去看守几天,也有这种事情。那么就是常常的雇王大胆来做这个事。他母亲就不高兴,母亲不太同意,可是他总是跪在他母亲面前,一定要母亲同意,母亲也就勉强同意了。可是忽然间,有一天在夜间,也是给人做这个事的时候,来个老和尚,而他做这个事,是在夜间,实在也是在睡觉。睡了,这老和尚来了,就踢他一脚,他就醒了,老和尚说:「你母亲不同意你做这个事,你要听你母亲的话,如果你继续做这个事,将来对你不利的,你要知道!」这老和尚就没有了,说完这话就没有了,他也不管,还是睡觉。

  但是这天发生一件事,就是那个地区有一个有钱的人,很多财富的人,只有一个儿子,可是死掉了,这个主人心里面非常痛,非常的痛苦,就是没有办法。但是他有一个亲戚,这个亲戚是个读书人。他就和这读书人一方面喝酒,一方面充壳子,说是:「我的儿子死掉了,我的心非常痛,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叫我的儿子活过来,有什么办法?」这个书生不可以轻视,不可以轻视书生,他的心机就是多,他懂得很多事。这书生就说了:「办法是有,可以使令你儿子活,但是不容易办,这个事情,不容易处理」。「有什么办法,这么难办呢?」「就是要找一个替死鬼,找一个人来替他死,才可以,这就难了。」「我家里有钱,你是知道的,我可以用钱来补平这件事,平衡这件事。」「说是那样,也有办法,我有个亲戚,叫王大胆,你是知道的,他的母亲是我的姑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如果叫他来做,他是大胆,他可能来做。但是我姑姑就这么一个儿子,你叫他死了,这件事,在我良心上过不去。」「不要紧,不要紧,我负责他母亲的生活,她一切的问题都由我来负责,也就好了嘛,她有个儿子,就是养她老就是了嘛,我用钱来养她老就可以了,就等于有儿子了。」「再想一想!」「这时间不能太久,因为我这儿子刚死,久了死尸坏了,这就有问题。」想了一想,想了一想说:「好!那你就直接和他谈一谈好了。」

  那么这个大富翁,有一天就把这王大胆找来了,找他谈:「有一件事,拜托你」「什么事?」「没有别的事,就是你平常常做的事,就是人家若死了,就请你去看守。」「那好,这事容易,不难。」「但是我们要立下合同,我若是给你多少土地,给你多少条牛,还给你多少黄金,给你这么多的酬劳,要彼此签字,立下合同的」「可以啊!」他也同意。那么就了签字了。他心里这么想:「我这一下子得到这么多的财富,最后没有问题,我生活问题就完全解决了。」心情还很快乐的,就签字了。

  到时候,这大富翁就请他来了,这一天晚间就来了,到他家一看,有钱的人家,和没有钱就是不同了,就是一个大厅里面,他儿子死尸就停在那里,但是预备一桌酒席,很好的菜饭给他吃,给他饮酒、吃肉,很多他满意的事情,他心里很快乐。吃完了酒肉,就有精神了,他就看着这个死尸,看着也没有什么事。

  但是一到了半夜间,这个死尸就在那里动,死尸就开始在那里动,好像是类似一个大的床铺,这个死尸就停在这床铺的中间,这个死尸一动,动、动,这王大胆,的确是不怕,他就去踫这个死尸,一踫就不得了,这死尸就落到地下,落到地下就站起来了,站起来就追这个王大胆,向王大胆来了,王大胆就跑,向前面跑,这死尸就在后面追。但是这死尸跑的不快,所以他就是跑了一夜。但是鸡叫呢,这死尸就倒下来了,他就把这死尸抱起来了,又放在那抬上。早晨天亮了,这个合同就是夜间的一夜,白天他不需要在,那么他就回家去了。夜间这一夜虽然跑得不快,但是没有睡觉,回家去,还没有吃饭,就倒下来睡觉了。睡觉醒了的时候,心里面不欢喜,哎呀!从来没有过这种事,怎么这样子呢?心里有点惊了。但是已经定了合同,签了字了,还是得要来。

  那么第二天,天还没有黑,他又来了,这个富翁又给他预备一桌席,又给他吃,他还照样吃。吃完了,他还是照样看着死尸,等到半夜间的时候,死尸又在动,动、动,但是这时候,王大胆不敢踫他,但是死尸一个劲动,自己就下来,下来就捏他,比头一天晚上跑的快了,不同了,他就在前面跑,因为他总是年轻人,多少胆子大,但是心里也不是太安,这个死尸跑的稍为快一点,但是还追不上他,等到鸡一叫,又倒下来了,他又把他抱到抬上去了,等到天光了,又回家去了。回到家去,他老母亲又给他预备饭,他不能吃,睡觉也睡不着,心里面惊,这可怎么办?心里面想,想要不去了,但是已经签了字,就在那里犹豫不决。

  到了晚间,天还没有黑,有人敲门,这时候,这老母亲看他儿子气色不太对,心情不太快乐,也就在责备他的时候,有人敲门,开门一看,这老和尚来了,这老和尚说:「我上次告诉过你,不要做这种事情,你看,现在你有麻烦了,你知道吗?」这王大胆不出声,「今天这个问题,你安心,我给你一个办法,用三张纸,给他三张纸,这老和尚在那里写了一写,画了一画,然后用火烧了一下,这灰就叫王大胆吃下去。另外这一张,你今天晚上去,就贴在这死尸的心口,贴在那里。另外一张,你用火烧了它,预备一杯水,把这灰放在这水里,如果这死尸要捏你,跑的快的时候,你没有办法解脱他的时候,你就把这杯水倒在他身上,倒在这死尸身上,这问题就解决了。说完这话,这老和尚就没有了。

  有个办法了,心里面总是安了一点,他就又去了,那个主人翁又是给他预备了一桌更丰富的酒席给他吃,吃完了,还是照常这样子,到夜间的时候,这死尸更厉害,一下子就下来了,不要说慢慢动,一下子就下来了下来就捏他,跑的快,和头两天都不同了。他自己吃了一张灰,另一张已经放在死尸心口上,好像不感觉到有效,他心里面也是惊,但是他还有预备一杯水,他感觉死尸跑得快,真是厉害。没有把握,能够解脱他,他就把水一下子就泼在这死尸身上。死尸一遇到这水就倒了,一倒地就听到隔壁,发出一个大叫的声音,就完了。原来是怎么回事?这个书生,他在那里作法。所以我们说,这个巫术是很厉害的,我们读四书,孔夫子,也说到这个巫,可见很久很久就有这种事情,就是现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这南洋一带,还是有这种事情,就是现在香港都有了。就是这书生懂得这种术,他作这个术,就是使令这个鬼起来,就是把这个王大胆搞死了,然后这王大胆的魂就跑到死尸的身上去,死尸就活了,是这么一个办法。但是现在这老和尚的帮助,没有成功,所以那个书生死掉了,这叫做起尸鬼。你命令这起尸鬼做这个事,没有做成功,这个起尸鬼就来杀这个做法的人,是这么回事。

  那么这死尸倒下来,他当然就一样的,把这死尸放在那台上去,等到天光了,他就回家去了。那大富翁一看,那个书生死了,他的儿还是死在那,没有成功,这件事失败了。当然还按照合同办事,就是酬劳他很多的钱,还有多少条牛的事情。

  那么这里面,王大胆他本身不信佛,但是他孝顺他母亲,他母亲信佛,所以观世音菩萨来照顾照顾这件事。所以我们信佛的人,我们相信佛法的人,不可以说,我们只是在书本上学习佛法就算了,不可以,你一定要有多少功课,对于佛菩萨要有恭敬心,然后才能和菩萨有感应,还是刚才这句话,我们对佛菩萨有恭敬,我们常念《普门品》,念念大悲咒,或者念《金刚经》,念《法华经》,使令内心清净,然后才能转我们的罪业,我们想不到,念不到的灾难,就有希望由这里,蒙佛菩萨的加被,就消除了。

  如果我们只是像书生那样子,学习佛法,只是由书本上学一学,口头上也可以讲一讲,内心里面一点恭敬心也没有,这是不行的。当然年纪大的人,在社会上生活久了,会知道社会上的险恶。这个小孩天真,不知道社会上的事情,年纪大了,于初出茅庐,初入到社会,可能不知道。但是这年纪大了,社会经验多了,就知道,人心险恶,社会险恶,社会险什么恶?就是人心坏。所以我们若相信了佛教,常常要做点功课。我们现在说《普门品》,我们可以念全部的《法华经》,我们也可以念《阿弥陀经》,念《无量寿经》,念《华严经》严经》,念《般若经》都好,有无量无边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我还看见过一个故事,我也讲一讲,这件事可能是在唐朝,发生在唐朝,一个姓赵,赵先生,这位赵先生也是读书人。他是从河南,开封是在河南省的,从开封到长安去,从长安又回到开封,就是来来去去,我也不知道他做什么。那么他有一次,从长安回来到开封,但是走到中途,就是太阳要落了,赶不到开封了,中途就是住在店里面,这个店的老板叫做板桥三娘,你们读书可能读到这件事。这位板桥三娘不是中国人,她不是汉人,是中东一带的人,可能伊朗这一带的人,不是中国人。但是她在中国,在这一个地方开一个店,这店里面有特别什么事情呢?就是常常廉价出售驴,她贱价出售,她做这件事。

  那么这一天,这位赵先生到这里来住店,客人不多,那么这板桥三娘就把他安排在一间房子里住,住下来。走了一天,辛苦了,应该休息,但是他住那房间在隔壁是用木板钉的,中间有缝,就感觉到隔壁有亮,有光,有灯,那么他也就顺着这个光去看一看,一看就是板桥三娘,她在干什么呢?她有一个小木板,有一个小小的犁,还有一条小牛,她在口中念念有辞,就用这个牛在拉那个犁,在木板上耕田,然后就撒种子,很快就生出来苗,打成谷,然后把它磨成面粉,就做成饼了。这些做完了的时候,收藏起来就休息了。

  这个赵先生是读书人,他就明白,这是巫术。他就第二天早晨一起来,反正没有客人,他急急忙忙的就想走,他就自己骑着马就走出去了。但是总是心里放不下,又骑马回来,回来又注意这店里的情形,一看到客人坐下来,这板桥三娘就端出来饼,正好就看出是夜间那种饼,还有什么菜放在那里,那么客人就吃,吃完了的时候,这人就倒下去了,倒在地下的时候,我看这书本上记这事,说是这板桥三娘对这每一个人都踢一脚,一踢完这人就变成驴了,每一个人都变成驴了。她也有工人,这些工人都是很痴呆的样子,就拉这个驴到后院子去,当然后来就贱价出售,就是这样子。然后这些人都变成驴了,客人总是带多少行李,然后这板桥三娘都把这行李收去了,就是这样子,这店就是这么一个店。

  这个赵先生看完了,他自己有急要的事情,他就走了,他就回到开封去了。过了多久,赵先生又来了,又来了的时候,也住在这。但是这一天也有很多客人,板桥三娘把他安排到另外一个地方,看不见板桥三娘究竟搞什么鬼?不知道了。但是第二天早晨,他就起来,大家都坐在那里吃早餐,又是有饼。板桥三娘走了,赵先生就把那个饼拿下来几个,放在自己的带子里,然后把自己的带子里带来的饼放在那盘子里。然后这时候,这板桥三娘,有时候就照顾客人,就到这赵先生的桌子来,赵先生就把这盘子的饼拿来就吃,他说:「你这饼很好吃,我也带来了饼」,就把带来的饼拿出,说:「你尝尝」,板桥三娘大概是罪过造的太多了,也应该受报了,她也就是吃了,吃完了以后,她也一样,也是倒下来了,赵先生也是照样学,踢她一脚,她也变成驴了。变成驴,他也就把她拉出去了。拉出去以后,他就骑这条驴,从开封到长安,从长安到开封,就是这样子。他感觉到这驴很听他话,一点都不发脾气,很随顺他的,给他服务。

  这个时候,有一年,到长安,经过华山下,西岳华山,在中国也是很有名的山,经过华山脚下,走到那里,远远看出来有一个老人,胡须老人就过来说:「赵先生,板桥三娘为你服务多少年了,你应该放她了。」赵先生听了这话,心里头惊,怎么他会知道这事情?那么赵先生是读书人,是非常聪明的,所以下来,对这老先生非常客气,说:「是的,是的,可以释放她」。那么这老先生到驴的鼻子那里捏这么一下,驴就没有了,就变成板桥三娘了。板桥三娘头也不回就走了,就是有这么一件事。这件事啊,这个故事出在什么书上呢?是在《太平广记》上。

  我到美国以后,在星岛日报,在香港的是星岛晚报,也有记载这件事,它比《太平广记》上说的稍微多几句。《太平广记》上说就是一个老翁,但是星岛日报上发表呢,说是个老和尚。我看那《太平广记》,是中国大陆出版的,它不是说老和尚,说是老翁,而星岛日报上说是老和尚,我认为这个笔者,这个人他可能不是佛教徒,他一定是其它的教徒,恶意的破坏佛教,所以加为老和尚,这个人有过失的。

  那么这件事,表示什么意思?社会上,你不知不觉的,有很多陷阱在那里,我们如果没有这种知识就跳进去了,如果我们若是念观世音菩萨,我们念《普门品》,念《金刚经》,你有佛法的功课的时候,就不同,这些事情就都没有,它不能苦恼你。

  我又有个故事,对不住,我想要讲这个故事,《金刚经持验记》上有一个故事,这是宋朝时候的事情,是一个年纪大的老女人,背着包裹,也来住店。住店的时候,当然店里面招呼她,也就住下来。住下来,到半夜的时候,店的老板,派儿子拿着刀,就到这老女人的房间,开她的门,要向她下手了,但是门就是开不开,怎么样也开不开,但是感觉里面有光,有灯,他就从缝里面一看,有一个高个子的人,头能顶到屋顶,拿着刀站在那里,他一看,他自己都害怕,就回去,就报告他的父亲,他的老板,老板说:「你这人怎么这么没有用,连这门都开不开?」「你自己去看!」他一看,不敢动,就回来了。回来了,等到天要亮了,门开了,一看这老太婆,梳洗,然后对老太婆非常恭敬,说:「是你在那里读经,在那么读什么?」,说:「我读《金刚经》」。原来就是读了《金刚经》有护法善神,就是保护了你的安全,有这种事情。

  所以我们是佛教徒,对于佛法要有信心,一定要做功课,或是念佛也好,念经也好,念大悲咒也是好,要有功课。当然我们最根本的,我们自己要改过迁善,不可以做害人的事情,对别人有爱心,伤害别人的事情不要做,有力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没有力量,做不来只好不做,但是要存好心,不做恶事,然后不断地栽培善根,这样子我们信佛,我们才能在佛法里面得到功德,才能栽培善根,没有白信佛一场,所以应该这样做。

  我们平常做功课的时候,不管是怎么用功,你参加打禅七,参加打佛七,怎么样用功,没有事的时候,没有什么事,也不感觉到有什么好处。但是有事情的时候就知道了,所以我们应该…,我们的精神不要完全放在钱上,一天尽量的去赚钱,赚钱也不是不对,但是拿出一点时间精神在佛法上用一点功,栽培善根。栽培善根,现在有用,将来还有用。我们赚了很多钱,只是现在有用,将来一口气不来以后,你用不着,你一点都用不上。所以要多做功课,要栽培善根才好。我这很对不住,老是讲故事。

  现在我们讲《普门品》下一段的大意,我刚才说过一点,就是「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这件事。这件事,我们若是读《无量寿经》,大本的《无量寿经》,我们就会知道观世音菩萨,他是在「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士有佛号阿弥陀」,他是阿弥陀佛的学生,他是阿弥陀佛的弟子,他是在那个世界住的,住在那里。但是观世音菩萨是大菩萨,所以他能够现身在十方世界,弘扬佛法,广度众生的。他方世界我们姑且不提,说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多灾多难,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那么他在阿弥陀佛国怎么会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但是观世音菩萨还在阿弥陀佛国的世界,并没有离开极乐世界,这就是圣人的境界,和我们凡夫不同。我们凡夫在家里面,没有在外面,若是离开了出到外面,家里就不在了。但是观世音菩萨不是,他在阿弥陀佛国照常的在那里做事,但是同时他能分身到无量无边的世界去度众生的,还是有这种事情的。那么就是所谓化身,应化身,去度化众生的。这么样度化众生…(Tape被洗掉了)

  天上只有一个月亮,那么地面上所有的水,如果它不混浊的话,都会现出来水中月,现出月影来,那就可以譬喻,观世音菩萨他的本身,是在阿弥陀佛国,他的化身在十方世界,就像水里面的月亮似的,也可以这样譬喻。当然这是观世音菩萨他那清净无分别的大悲心、大智慧现出来无量无边的作用,是这样意思。所以他「云何游此娑婆世界?」就是这样游此娑婆世界,来到我们这个世界,来到我们这世界,我们通常说,在我们中国就是离宁波不远的海里面,那个舟山群岛,普陀山,在那里住。但是我们若是读《华严经》,观世音菩萨是在印度的南海岸,那里有一个普怛洛迦山,观世音菩萨是在那里的。若是有人诚心到那里去的时候,就能见到观世音菩萨,是能见到。那个所谓「见到」呢,就是真见到,见到可以和观世音菩萨说话,观世音菩萨也可能招呼你,你远远去,也等于是客人了,他也会来招呼你,是这样意思。但是这印度南海岸的普怛洛迦山,我们中国佛教徒知道的不多,但是读《华严经》的人会知道,我们中国佛教知道最熟悉的就是普陀山,普陀山也的确是观世音菩萨在那里,那也是观世音菩萨的一个据点,一个道场,那当然就是所谓的化现的道场。那么观世音菩萨在那里住,我们若是有诚意的话,去,也是能见到,也不是说不能见到的。有些人并不是怎么信佛,但是他若临时发出一点诚心,也是能见到。观世音菩萨的确是慈悲,你有所求的时候,他不会令你一点也得不到什么消息,一定是能满足你多少的。

  观世音菩萨来到我们娑婆世界,他的大悲心来救度我们,愿意我们根本的解决了一切苦恼的问题,而不是像医生看病那样子,给你病是治好了,但是过几天又有病了,观世音菩萨不欢喜这样子,但是也做这件事,你一直有什么问题,观世音菩萨也是帮忙的,那么根本的解决问题,观世音菩萨怎么办呢?就是「云何而为众生说法?」就是这句话。「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身而为说法;应以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就是这样子。就是为我们讲解佛法,讲解佛法这件事,所以这也看出来一件事,根本的要解决问题,一切的佛菩萨,只能告诉我们一个方法,其它的事情,你要自己做,你要自己努力才可以。如果观世音菩萨为我们说了佛法,我们听一听就算了,没有照做,问题还不能解决的,还是不能解决的,只此而已,一切佛菩萨只是这样。

  那么这件事,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是得要我们学习佛法,我们要深入的思惟、修行,这问题才能够解决,只是这么一听,听一听,从文字上学习学习,就到此为止,还是不行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那么这样子,在我们凡夫来说,我们凡夫日常生活都在贪瞋痴里面活动,有人有理智,贪瞋痴轻一点,减轻一点,理智不强的人,贪瞋痴重一点,就是这样子。这样情形的人,和佛法讲的道理有一段距离的,所以人想要学习佛法,人要向上才可以,我们人要向上呢,就难一点,我们人向下容易,向上难。世间上的荣华富贵,对于我们凡夫人来说,这个引诱性很大,我们说是修行好,念大悲咒,念《普门品》,念佛求生净土好!但是等几年以后,我现在先去荣华富贵二十年,以后再说,总是愿意这样子,而不肯说是我把荣华富贵放下,我就去用功修行,不肯这样,我们很难这样做,不容易做到这里。

  所以看《释迦牟尼佛传》,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怎么呢?释迦牟尼佛就是把荣华富贵放下,然后到深山里面去修行,他才成功了。他如果说是:「我等二十年,等三十年,先做国王,尝尝味道,然后我再去修行。」那就不行,就差一点。这个里面有什么不同呢?还是等于说一个故事,有一个《那先比丘经》,「那先」翻成中国话翻成龙军,龙蛇的龙,军队的军。在这们中国的祖师的著作里称他为龙军论师,其实这龙军是个大阿罗汉,和他同时有一个人叫做弥兰王,是个国王,在印度的北部,那个时候,他是希腊人,是现在的希腊人,他不是印度人,那么这个国王也是非常聪明的人。这国王是非常聪明,有辩才的人,他和他周围的大臣在一起商议事情,大家都感觉到这个国王是有智慧,有头脑,有辩才的人。但是有一天他的大臣就对他说:「有一个比丘,叫做龙军比丘,这个人的辩才很不得了,大王不妨和他去见见面」。弥兰王本来自己很自负的,「我的辩才是最第一的了,任何人都不如我,现在还有一个人还有辩才」,对他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他就派人去请这个比丘来。龙军是大阿罗汉,也就来了。

  有智慧的人,和我们这笨人不同,我们做什么事情,就老老实实的做,这国王他不,他等他来了,给他预备饭,预备的很不好,这个菜饭非常的不好,那么就请这位龙军论师吃了。但是龙军论师就少少的吃了一点,就放下了,说:「这饭,我吃饱了」;然后这国王又拿非常好的饭菜,又请他吃,这龙军比丘就吃,国王就说了:「你不是说你吃饱了,怎么又吃了呢?」这个龙军论师说:「那个粗劣的饭,我吃饱了,这个细的还没有吃饱。」这就是辩才。若是我们笨人就不会说,而他就会说:「粗的吃饱了,细的还没吃饱」,这样说。这样说完了,饭吃完了,他就提出一个问题,这就是有意的要辩论,但是有个道理,这个国王就提出一个问题说:「佛教徒有出家人,也有在家人,在家人也可以作佛教徒,出家人也可以作佛教徒,是不是在家作佛教徒也可以得道吗?出家的佛教徒也可以的吗?」那么这时候龙军论师回答说:「是的,在家也可以得道,也可以得初果,得二果,得三果;出家人也是,你要好好修行,也能得初果,得二果,得三果,得四果,得阿罗汉果,都能得道。

  我想你们很快的会说出一句话来:「那又何必出家呢?」就是这句话,那么这国王就提出这个问题:「那你不必出家了嘛!你就在家修行,在家一方面也以得道,一方面也还可以享受在家人的事情,这不是好吗?」那么这龙军论师就说:「我问你一个问题」,问什么问题呢?说是:「距离你这里有三千里远的那个地方,有什么事情要办,你派一个年轻人,年轻力壮的人,骑着一个很好的马,拿着粮,拿着刀剑,骑着马,去办那件事。这个年轻人能够到那里,因为这马也好,也带了资粮了,走路随时还有饭吃,拿着刀剑还可以保护安全,所以你是能到的;若是派一个老年人,年纪很老了,走路自己走不动了,那么给他一个很瘦很弱的马,还不带干粮,叫他乘着这个马到三千里以外的地方去办一件事,他能不能到?这是靠不住,也可能到,也可能不能到。」

  那么这龙军比丘说:「在家人修行,就像这老年人骑着这瘦弱的马到三千里外去做事的这种情形。若是出家人,出了家修行,就像年轻人骑着这壮马到三千里外的那样情形。出家人容易一点,但出家人难的地方,就是你要出家就是难,要把你在家的色声香味触的五欲要放下,这是个难,这个难,过来了,你出家的时候,你能一天修这个四念处,修八正道,你就能得解脱,可以得圣道。若是你不出家呢,在家,你要去工作,你有父母,有妻子儿女,这些事情,你都要负责的话,你把你的精神、财力都用在这上很多,剩余的精神,你去修行的时候,也可能会成功,也可能没有成功,靠不住。」

  所以这个「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是要我们用功修行,用功修行就是这个问题。修行你就是得要放下,你才能够修行,你不放下,就不能修行。

  我最近看见一本书,那上面说到,南洋这一带,这地方捉猴的人,就捉这个猴,这猴怎么捉法呢?就是南洋有一种树,长着很大的一个东西,叫椰子,捉猴的人,把那椰子拿下来呢,钻一个洞,就是猴的手可以伸进去,里面稍微大一点,放些花生在里面,这椰子旁边周围也放些花生,那么猴经过这地方呢,吃这花生,就逐渐看见这椰子,这椰子洞里面也有花生,牠就伸手进去,拿里面的花生,你不拿花生,这手还容易拿出来,牠一拿这花生,这拳一攒起来,手就拿不出来了,拉不出来,牠就叫,牠一叫,这捉猴的人一来,就把这猴捉走了。

  这件事表示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放下,就可以解脱!你把里面的花生放下,不要拿,你手就可以伸出来了,你一抓,手就大了,就是没有办法出来,没有办法出来,魔王就把你捉去了,就是这么回事。所以修行这件事,佛菩萨大慈大悲,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来到我们世间给我们说法,观世音菩萨也来到我们这世间开导我们佛法,开导是开导了,若是你不放下,是不行的。说我出家,我也能出家,出家以后,你还是没有放下,还是不行的,也是不行。

  所以就是要明白这意思,要放下,然后你的精神,你的时间,用在修行上,它才能有效,你不放下不行。我们读这个经,读这个《阿含经》,读这个《般若经》,读这些大乘经看,就感觉出来,佛在世的时候,得圣道的人很容易,并不难,就是听佛说法,就是在听经的时候,听完经了,他就得初果了。所以我们若要批评人:「你这个人光只是学习佛法,你没有修行」,这句话还要重新想一想的,有的人根性特别利,他就是在那里读经,还心里面思惟,他有可能会得圣道,有可能得初果,得无生法忍了。你不能说是:「你没有坐破几十个蒲团,你怎能够有修行?」

  我们在禅师的语录上,古代的高僧,他是在深山里面,住了四十年不下山、二十年不下山,在深山里面修行,是的,的确是值得恭敬、赞叹的。但是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根性利,也不可思议。当然有的人,只是书本上、文字上的佛法,有一点心得,而事实上还是凡夫,还没有成就,也是有的,不是没有的。

  总而言之,我们若是相信了佛法,想要得圣道,就是要把世间上的五欲要放下,不然的话,就会像那猴似的,被魔王捉去了,所以要放下才可以。说我不能放下,那怎么办呢?也有办法,也有办法能放下,你静下来,你思惟,思惟佛法的价值,世间上五欲的价值,你的智能慢慢的就会增长,你就能放下,不然的话不行。所以只是这么的看一看,佛法好,但是世间上的五欲也很好,这样没有力量,你若加上了思惟的时候,它就有力量,它就会有力量。

  我心里面又有一个故事,我看《史记》,楚汉相争,楚霸王的确了不起,他到了咸阳以后,其它的这些诸侯王,见楚霸王的时候,在地下爬,跪在那里和他见面,那个楚霸王的威德不得了。所以那个时候把秦王朝灭了,他就是皇帝了,他封这个诸侯王,那个诸侯王,而自己号称西楚霸王,就回到徐州来,这个时候,他认为天下就是太平了。但是不呈祥,刘邦拜了韩信做大将军,这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是个计,经过多少回的战争,楚霸王失败了。最后有一个人,告诉他,你还可以回到楚,还可以再起来,再和刘邦作战,他说我没有这个面目,再去见家乡父老,他就自杀死了。这个有什么意思呢?就是荣华富贵是我们所爱的,但是你拿到了以后,若失掉了,你受不了。若根本没有去拿荣华富贵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也过得去的时候,心里面也很平静,也没有事。但是你若拿到以后,你很光荣,失败了你受不了,那么我们应该想一想,我不要去拿,不是很好吗?所以世间上的荣华富贵是人之所爱,但是它使令人苦恼。

  我头多少年在美国,遇见一个人,他的太太走了,就把他弃舍,他的心情就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了,自己都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哥哥弟弟来维持生活,就是这样子。这就是世间上可爱的事情,也就是可恨的事情,如果我们能放下安心修行,心里面很平静,你这样去思惟这件事,就应该是觉悟了,不会被世间上的事情所迷惑,那就会很自在的、很自然的修行,也就能放下。所以有的在家居士,有心出家修行,总感觉到我出家持戒,持不来,其实不是,谁是一生来就是圣人?不是的。你出家以后,按照佛法修行,佛法在你心里面会发生作用,那么你原来感觉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地方,就改变过来了,自己就有信心了,我可以持戒清净,我可以修行的。如果说是自己完全能够持戒清净,这种人也是有。但是,若是从佛菩萨的慧眼来观察,我看一个也没有,只是他这个时候,他四大调和,善根发生一点作用,这个烦恼就不起作用,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出家。但是烦恼不起作用,不是永久的,随时它会起作用的,所以出了家以后呢,对于佛法的信心,加上有一点惭愧心,临时的能调伏自己的烦恼。但是这个时候,你是修学戒定慧,戒定慧逐渐的、逐渐的就把你的烦恼取消了,你的世界就太平了,就成功了。

  所以佛法和世间法不一样,世间上这些名利,五欲的境界,你成就了,你心里还是不安。我们没有钱的人,有人来叫门的时候,我们心里面没有事,心里什么事也没有,你若财富多了,有人半夜来敲门,你心就惊。所以这个财富,世间上的欲,人之所欲,但是也使令你心里苦恼,你若修学佛法,心安,你修学四念处、三十七道品这样修行,你心安,土匪来了,心里面没有事,什么事也没有,这性质完全不同,所以佛法是个安乐的方法,不是令你苦恼的。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四众弟子,各式各样的身份得度者,即现其身而为说法,因为这样子对于众生有真实的利益,不是假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前后这两大段,前一段是为我们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这是暂时性;那么后一段,为我们说法,这是根本的解决问题。这两种情况,都是由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所发出来的,由观世音菩萨那种清净无分别的慈悲心发出来的,这话什么意思?就是完全是正确而没有错误的,我们可以全部的发起信心的,不要说相信一部份,还有一部份,我不相信,不需要。人说的话靠不住,佛菩萨的话是应该相信的。我们能够,还是我刚才说的这句话:「我们是佛教徒,我们应该非常的庆幸,我们和非佛教徒一样,也有很多很多的灾难,但是因为是佛教徒,我们有希望解决这个灾难的问题,使令我们得到安乐自在,也一样的可以转凡成圣,也可以做大菩萨,也可以成佛的,这样子,我们就不辜负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了。观世音菩萨这么的慈悲我们,我们还不觉悟,那就是辜负了。

  我就讲到这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