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境界之殊胜
今天,受翠峰寺的中兴住持寂德法师的邀请,荣幸的在这里跟大家见面。华严法会已经正式开始。阵阵的诵经声在我们山间回荡着。早上我是坐在后山的山洞,听到这边敲出的第一声鼓音。下午坐在前面的石头上听到朗朗的诵经声,和优美的华严字母的梵呗。我坐在那边,云雾一阵阵地升起,内心里面也有种种的感想。 释迦佛陀在自证的境界中,在自体的法性当中,在一阵玄静之中说:离一切言说的、而流出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一旦流出,人间便有了这样解脱的音声,有了这样无上的庄严。 经典里也有说:“佛音所在之处,即为有佛”。我坐在这里,听到诵经的声传到耳边的时候,仿佛听到释迦牟尼佛金口所宣的这样的真理。
远在一百年前,普照大法师、月霞大法师两位贤首宗的祖师,在这里开演华严,三年多讲解华严的境界似乎又重现在眼前。
过去,有修行人去五台山参学文殊菩萨。文殊菩萨问:南方佛法如何?师父对他说:南方或三百、或五百人聚集一处。文殊菩萨又问,修行情况如何呢?师父回答:修行情况 “龙蛇混杂”。
师父又问文殊菩萨所化现的这位长者,说此地佛法如何?长者跟他说:“此地佛法前三三,后三三”。这位师父听了就摸不到头脑。什么叫“前三三,后三三”?文殊菩萨讲的就是华严境界。
华严的境界是一可以摄多,一可以摄无量,无量可以摄一。犹如地蛛罗网,地幢网的珠子,那个网是可以用一颗颗珠子编出来的。就像我们供在佛前面的水晶珠一样。那水晶珠虽然只有一个,但里面所含摄的、外面所折射进去的光,是“悉皆摄入地珠之光”。
所以地珠所摄,遍尘刹于一毫端,乃至现在也遍摄于三界。三世,叫无边刹海,一念所含盖。
在《普贤行愿品》当中,有“我于一念见三世”,所以很多人就对文殊菩萨这句话,成为千七百公案里面的一则,“前三三,后三三”。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我们每个人坐在什么境界当中?我们也是坐在“前三三,后三三” 境界里呀!我们都坐在华严境界之中啊!
佛在华严会上,除了贤劫千佛无量的诸大菩萨之外,也包括我们。所以经的一开始就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这个“一时佛在”,这个“一时”,是什么“时”?现在就是!现在佛有没有在?毗庐遮那佛有没有在?我们塑的这个佛像是表法,不是因为塑了这个毗庐遮那佛这个佛在,没有塑毗庐遮那佛也在。
华严境界同入毗庐性海,我们一天要唱多少次呢!大家打着法器同声高唱,“八难三途同入毗庐性海”,这不是唱给八难三途听的,我们自己也是啊!我们当自庆幸,当生欢喜。 在这里,我们住的、吃的,肯定是比不上家里的舒服。
我们师父们为了这次法会,特意搭建这样一个斋堂出来,虽然简朴,但是这几天在这里的日子,是值得给我们自己发证书的,自己要给自己留下纪念的。一生当中,是我们生命中无量无边劫的善因资粮。这都是仰仗华严功德,仰仗我们毗庐遮那佛的清净的、周遍的光明。
“毗庐遮那”叫遍一切处,光遍一切处,体遍一切处,又叫大光明遍照,而且我们这里供奉的有普贤王菩萨,文殊菩萨,这都是《华严经》当中的上首菩萨。在我们的《华严经》当中,普贤菩萨只不过是教导我们行于因地,普贤菩萨虽然是倡导之首,但是还是属于因地,为众生开一个成佛的因,在这个经典里面,文殊菩萨是因中之因,所开显出来的,就是由《楞严经》当中开根本智,所以我们为什么早课的时候每天都要念:“大众熏修希胜进,十地顿超无难事”,大众为什么要精进修行?“顿超十地”,不是很困难的事。由文殊菩萨开根本智,然后通过普贤菩萨的行,让我们能够很迅速地积累起无边资粮。
所以“不读华严,不知身价贵”,我们佛门里有这样一句话。不学华严不知我们有多富贵,所以这两天大家在学习《华严》的时候,(就会体会到)我们修行人身穷道不穷。
像今天上午,我在山洞里面,也顺口作了几首偈颂,这边我也可以念一点给大家听。第一首:“九华有古道,无有牛马踪。庭前茂林处,白云常自游”。就是说我们修行的人这个世间有了生脱死之道的、离苦得乐之道的,但是我们不能以凡俗的心,不能以世间的心。“牛马踪”是指低俗的状态,不能贪求世俗的状态。如果一个人走在这条道上的话,繁林茂树以为庄严,白云悠悠以为自在,有多快乐啊!
第二首:“我家徒四壁,青苔几万年。座上无高客,心内有神仙”。我非常穷,家徒四壁,但是虽然家徒四壁,青苔都是好几万年哦!值多少钱都是不卖的。虽然没什么大富翁,也没有什么高官到我家里来作客,但是我内心里特别的富贵,犹如神仙一般。我们修行人是不是这样? 第三首:“洞中不知年,月深观潮平。紫气缕缕来,直上九重顶”。这是我们《华严经》圣观的境界,在圣观之中是没有年月的,没有时间的感受的,但是境界来的时候,我们还是稳坐紫金莲。
“月深”代表外在的境界和内在的境界,“观潮平”就是八风吹不动的意思,潮水还是波不起澜,水不扬澜心自平这种状态。如果是这样安住了,那就是紫气缕缕来,这有点像告假的,但这指的是我们真正的法,真理是一种法,就犹如金如涌泉一样。
紫气指的就是这个,一遍一遍得到受用,像我们《华严经》不起波浪一样。紫气也是指法喜,一阵阵的法喜直上九重顶,“九重顶”就是“毗庐性海”,就是毗庐点上行,我们修行人所讲的那个。这三首偈也正好构成了戒、定、慧,有这三个含义在里面,第一首是侧重在远离世俗有漏之法,第二首是安住在清净的禅定之中,第三首是甚慧的内观。
所以今天来翠峰寺,耳畔听着朗朗诵经声,眼前看着袅袅白云,我内心里也有这么一些妄想,虽然是妄想,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一个因缘,在这里供养给诸位。
下面我们要做的是蒙山烟供这样一个海陆空无遮普度的一个法会。借我们华严法会的功德力,借我们在座诸位菩萨的善根,也借我们大九华金色地藏菩萨的大悲愿力,我们面向四生六道、九幽十类,乃至我们中国的万姓宗祠,以及全世界各民族,各个文化流域,所有一切众生的历代宗亲、历生父母、累劫的冤亲债主,所以我们今天要发如是广大的心,不仅要面对我们安徽、中国,还要面对全世界。
全世界不单是今天的世界,还有过去古代的世界,还有我们未来的崭新的世界,都以佛超越三世的利益,用我们的心来这样观想。
有的菩萨要问了:为什么这么好吃的要来烧呢?观想不是一样可以吗?大家知道,这身、口、意这三业如果相应的话,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通过俗谛的观,乃至胜义谛的观,这个力量也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末法时代,修行人比较懒惰。这个时代的修行人也带着这个时代众生的繁重的业力,在作观的时候,手不与口相应,口不与心相应,这个三业难以清净。
这个方法是佛为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既有仔细的观想,也有实物的供养,如果观想不到位,通过念诵时这种咒语的加持,众生还是可以得到的。
如果是没有实物,仅仅是靠七粒米来观想,就会出现诸如“哦,下雨了,我衣服没有收进去呢”,这不是七粒米了,这是一大堆衣服,那众生就吃不到了;衣服还好,有的想,“我鞋子还没有收进”,这糟糕了,这就变成鞋子了,这些鬼要生气的;观想米,怎么突然变鞋子了。
在佛教界里,我们出家人看到过很多很多的情况,放焰口、放蒙山,那些众生不高兴了,把法台都掀翻,当场摔死,这种出家人都有。纵使我们现在没有观想到七粒米变成四十九粒米,乃至尽虚空遍法界,但是我明明已经把这个食物烧得尽虚空遍法界了,“充满天地虚空界,无尽安乐此大藏”,那都已经可以受用了,这个方法是两全齐美,它又是吃得到,我们法师也是很安心,越安心越是容易观想,他们也是能够得利。
所以蒙山里说,这些众生是“扬眉抑目而来,鼓腹讴歌而去”,打着饱嗝,唱着歌也就回去了,至少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再加上我们如果有慈悲心,我们有传承上师的加持,我们念佛菩萨名号和咒语,那朵朵莲花开了,吃饱了之后,“愿得饱满舍悭贪,树登优明生净土”,这是双保险,我们法师也安心。
没有法力,没有功德力也不要紧,先吃起来,这个是佛菩萨慈悲,给我们这个方法,这不是我们某些人想出来的,这是我们佛菩萨制定的,用烧食把食物的香味,就可以作供养。上可以供养天龙护法、上师本尊,下施与六道的众生,这个道理大家要知道。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