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3)

发布时间:2024-11-14 13:13:17作者:大悲讲解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真信,即中道纯真之信。用此纯真智慧,了达阴入处界,原无实我实法,故得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得宿命通,不但现生应断习气,忆念无遗,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生,一仞习气,皆现在前。因其见惑已断,思惑显现,三界九地,每地九品,九九八十一品思惑,名之为一切习气。亦即俱生我执,从二信位,渐断思惑,直至七信,方能断尽。今此劝行日深之善男子,皆能忆念,无量劫前,以及未来舍生受身,俱生无明,故名念心住。

\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初句重按信心住,虽中道纯真,然未得真精发化。今由中道纯真,加功策进,发挥中道妙理,销化思惑俱生我执;如汤销冰,冰尽成汤,故无始思惑习气,通一精明。至此唯如如智,照如如理,曰:惟以精明,进趣真净。一心三观,观于一境三谛。精而无妄,进而不退,名精进心。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由精进心,如智照如理,惑尽习除,纯一止观,恒住慧中,名慧心住。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纯智则慧多定少,易生摇动,必须以定持慧,故曰执持智明。若无定助慧,则寂湛不遍,今以定力执持智明,令寂湛之境,得以周遍,寂妙得以常凝,寂而照,曰寂妙。照而寂,曰妙寂。如是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运水搬柴,不失定心;迎宾送容,不离止观,谓之常凝。因定力坚固,外境不牵,内惑不动,名定心住。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定谓寂妙常凝,光谓纯是智慧;至今定慧均等,因定发慧,谓之‘定光发明’。慧得定助,定力愈深,慧力愈明,照理愈真。深入圆理,念念向前,进而无退,名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由定慧均等,安然而进,如顺水行舟,不假用力,而能保持定心不失。十方如来,指法身如来,因定力任运前进,证如来藏心,与如来法身理体,气分相接。法身如来,有真谛气分,俗谛气分,及中谛气分。今行者三界惑净尽,证真谛理,能与十方如来法身,真谛气分相接。内护心法,外护佛法,名护心住。位与通教七地,藏教四果,别教七住齐等。但藏通二教,不知无明,别教十回向,方伏无明;圆教初信,已圆伏五住,故位虽等而实超。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以其觉慧增明,得以保持不失;故能以不可思议妙力,回自所证真谛实智,向佛之权智。出空入俗,修佛之无缘大慈,广学利生之方便,曰回佛慈光。虽入俗利生,然悟万法唯心,以其自性法门,虽学而无所学;自性众生,虽度而无可度;自性佛道,虽勤求而无可求;以自己之权智,而向佛之实智,曰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喻从实起权,从权入实。以实智照权,以权智照实;回权向实,回实向权,日其中妙影,重重相入;权实相向,故名回向心。位在第八信心,修习假观,初伏尘沙。若约从空出假,尘沙是众生之烦恼,众生烦恼多如尘沙,谓之尘沙烦恼。菩萨能观机设教,不为众生烦恼所障,名伏尘沙。若得四无所畏,观机设教,名破尘沙。其次是菩萨,不达法界皆空,名法界见思;不达法界皆假,名法界尘沙;不达法界皆中,名为无明,皆是菩萨烦恼。今位在八信,但观界内机,未能观界外机;故但伏界内尘沙,至第九信破界内尘沙,能为界内众生说法,至第十信破界外尘沙,能为三乘圣人说法,方尽尘沙烦恼。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心光即权实二智,实智是般若,能破惑显理;机智是方便,能观机设教。于菩萨四弘愿中,第一愿是权,第二三愿是实。修行人能履俗而观真,是回权向实;观真而履俗,是回实向权。又前三愿是因,第四愿是果觉;今回因心,向于果觉,心光与佛光冥应,谓之心光密回。佛是能证之人,常凝无上妙净,是所证之法。常凝是法身,无上是般若,妙净是解脱。佛所证三德,即众生本具,因迷不觉,今以观行力深,本具三德,现于定中。心光佛光,凝然不动,安住于无上妙净戒体,无作无为,恒持不失,故曰得无遗失。法身具众德,即摄善法戒;般若照空,无作无住,即摄律仪戒;解脱妙用,广利群生,是饶益有情戒。三德理体,与三聚净戒之戒体相应,故名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缘,名曰心住。

住戒,即安住定中,与戒体相应。自在,即从三德之体,而起三聚净戒之用。持戒利生,所向无敌,谓之住戒自在。十方国土,上有诸佛,下有众生,菩萨上求下化,游于十方,随愿即至,故名愿心住。此即前文:‘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前十信位,与别教十向齐,唯修证各殊。圆教十信,圆修三观;别教十向,则先空,次假,后中。至于藏通二教,尚不知其有圆教十信,况起修乎。

阿难!是善男予,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庚三分证转依号分五。辛初明十住

以一心三观,破三烦恼,成三智,证三谛,虽未究竟,然随分断,随证分,名分证转依号。即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成涅槃。自初发心,至今分证,于中经历无量劫修行,不如分证位中,一日行道;然分证共五十一位,后后胜于前前。仁王般若经云:‘入理般若名为住,住生功德名为地。’即入佛理,生佛家,为佛子,依秘密藏,无住而住,其位有十,故名十住。

是善男子,指十信位满之修行人。真方便,指先开圆解,次起圆行,戒乘俱急,修行有效。亦即依耳门圆通修证,故能发明前十信心之妙明。心精以下,是释初住境。由于十信位止观,纯属定慧,更无妄想参杂,故奢摩他空观成,发一切智光。三摩钵提假观成;发道种智光。妙禅那中观成;发一切种智光。谓之心精发晖。十用,指前十信心。前十信心位,浅深不同。今以三观成,任运破一分无明,将前十心,涉入本位,圆成一心,十心一心,其体无二,曰十用涉入,圆成一心。以其观闻性,通真实,空观成,破法界见思,了因慧心发,住般若德;观闻性圆真实,假观成,破法界尘沙,缘因善心发,住解脱德;观闻性常真实,中观成,破法界无明,正因理心发,住法身德。三观成,破三惑,三心圆发,圆证三德,名发心住。位在大乘见道,已证行、位、念、三不退。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初句按前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依此妙心,而能发明妙智,如净琉璃,内现精金。则但见精金,不见琉璃。琉璃如所观境,精金如能观智,正显心境一如,境观圆融,以前妙心,指发心住,位在大乘见道;履以为地,谓以真智契真理,依真理起真修,履践真如实际理地,以成进趣后位之地,名治地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心谓三观妙智,地谓三谛理地。以理发智,是地涉心;以智照理,是心涉地。理智互相鉴照,若理若智,俱皆明了,谓之心地涉知。游履十方,约所证之理,竖穷横遍;得无留碍;约能证之智,广大无边。广大无边之智,照于竖穷横遍之理,故清净妙理,任运现前,得无留碍。能于一身现无量身,同时周遍法界,上求下化,广修自利利他之行,大作梦中佛事,名修行住,此即法华经所云:‘随顺行大道。’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