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浅释(2)

发布时间:2024-12-20 14:24:56作者:大悲讲解

  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

  在四生中,佛独说讲人道胎生。因欲令人知所从来。人是从哪里来的?都是从爱欲而来。这个爱,谈情说爱是男女都喜欢的,尤其是你们美国人更喜欢。其实爱欲就是生死之根本,没有爱欲才能了生死。注意爱欲,亦能了生死,这是怎么说呢?因人皆从欲爱而生,亦由欲爱而死。好像而所的粪虫,从厕生,从厕死。欲爱从哪里来呢?从无明来。欲爱令人昏迷,能注意便能明白,能明白便能看破,若海无边,回头是岸。看破欲爱,才能早日了生死。

  【见明色发,明见想成】:中阴身投胎的时候,只见大地一片黑暗,什么都看不见。但父母有缘处,就见有一点点光,这是妄见和无明所发之色相。即乘光趋外投胎,因妄明见妄境,就生出欲想。

  【异见成憎,同想成爱】:男见父,女见母,皆为异见,就生憎心。男见母,女见父皆是同想,就生爱心。

  【流爱为种,纳想为胎】:这个想及爱流入于父精母血中,就成为受生的种子在父母方面接受这个想及爱,就于赤白二谛内,结成为胎。

  【交遘发生,吸引同业】:以父母交媾为助缘,因缘和合,就能吸引过去同业感而入胎。如磁吸铁,虽相隔千万里远,亦能吸入。

  【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以想爱为亲因,以父母交媾为助缘,有这因缘遂能结合成胎,就生起羯罗蓝和遏蒲云等。

  胎的长成:初七日名羯罗蓝,译作凝滑,即由父精母血凝结成柔滑。二七日名遏蒲云,译作泡,成为泡状。三七日名闭户,意是软肉。四七日名羯南,意是硬肉。五七日名体罗奢怯,意是形位,亦即枝节,四肢枝节具备。

  纳想为胎这个想字,即第八识,亦即中阴身。中阴身前身是人就现人形,中阴身前身是畜生就现畜生形,人生时第八识最先到,无明一动,则无论相隔千万里,都可以即刻到有缘的父母身上投胎。死时第八识最后去,要完全离开,身体才冻硬,所以说:“去后来先作主翁。”

  按十二因缘来说,男女问题是最初因。为何男女会生欲爱,这便是一念无明。什么是无明?无明是无光明,迷惑了不知道。在迷惑不觉中生了欲念便是无明。无明缘生,行就是交媾行为。行缘识,即中阴身投胎之第八识。识缘名色,即形色四肢具备。名色缘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入缘触,即触觉。触缘受,即领爱。受缘爱,有领受就发生情爱。爱缘取,有爱便有取。取缘有,取为己有。有缘生,有有所以要生。生缘老死,有生便有老死。如是相续,生而死,死而生,轮转不停,都在十二因缘里,滚来滚去。如明白十二因缘,便不被生死转。故要了生死,最紧要斩断欲爱。欲爱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十二因缘有顺生门及还灭门,这是还灭门。缘觉观十二因缘,深知人之来源,种子不净,因缘不净,所以怕生。但断无明,无明断,生死亦断,这是斩草先除根的顺序。

  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

  这胎卵湿化四生,是各随他们所应感的业因,而应以业果。胎生的乃因欲爱迷恋之情,所以成胎。卵生是因乱思不定之想,感而有生。如母鸡孵蛋,终日坐在卵上,一刻不离。湿生则系湿气和暖气而生。化生以厌旧喜新,离此托彼,自有变无,自无化有而生。四生因缘,亦各有多少不同。如胎生有三缘:父、母和己业。卵生四缘:父、母、己业,再加暖缘。湿生只业、暖两缘,即己业和日光温暖之缘。化生只有自己业缘而己。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这情想合离曰生,皆因业感多少而受果报,更相变易即互相变化迁易。情变为想,想爱为情,或舍合为离,或易离为化,彼此变易不定,没有主宰。只是随业而受报,随善恶之业,而受升沉之报。如善业则上升为天为人,恶业则下沉为鬼为畜。以这因缘,四生转换,三界升沉,死此生彼,相续不断,没有停息之日。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富楼那,妄想和情爱结在一起,就生欲爱不能舍离。即是说,同想成爱,乃是结缚之因。由想爱既深,如胶似漆,就不能摆脱。既然深结生缘,所以世间的父母子孙,递代相生,没有间断。这一类众生是以贪欲为其受身之根本,因同想成爱。爱则生欲,欲则受身。故贪欲为受生之本,就代代相生不断。

  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

  由于贪爱而有身命,既有身命,大家都要找有营养的东西来滋养身命,所以就贪不能止。只知滋养,不顾残忍。故在世间,卵胎湿化四生之类,都是以强欺弱,弱肉强食。大鸟吃小鸟,大兽吃小兽,大鱼吃小鱼,大虫吃小虫,互相吞食。又如夏天时蛇吞老鼠,但冬天时蛇常冬眠,就反为老鼠所吃。这类皆以杀贪为其生死不断的根本。

  佛在世时,有大鸟名大鹏金翅,其翅长三百由旬,每一由旬等于四十里或六十里或八十里。它最喜欢吃龙,逢饥饿时,便把翅膀一扇,将海水扇开,然后啄吃海龙。当时海龙几乎被吃光,故龙王到佛处求救。佛同情所请,即招大鹏金翅鸟至佛前,告诉它说:“以后不要再吃龙,以免断绝龙种。”大鸟说:“若不吃龙,则必饿死!”佛说:“不会的。我和我的弟子,以后每逢吃饭时,都给你送饭。”故佛教里,僧众们每午餐时,一定念变食真言,然后将少许饭(七粒米)送至外边,这便是送给大鹏金翅鸟吃。并念施食偈曰:“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

  人食羊肉,羊岂甘心为人食呢?等到宿业还完后,就会托生为人。食羊之人,又岂得世世为人呢?等到恶业成熟的时候,就堕落为羊。人羊转换,互偿旧债,互来相食。不独人之与羊,乃至十类众生。(十类众生是:胎、卵、湿、化、若有想、若无想、若有色、若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共十类)亦是这样。生生死死,辗转报复。我杀你,你杀我;我食你,你食我。这恶业是与生俱来,寸步不离的。这是以盗贪为本。不予而取叫盗,杀羊而食其肉,是犯盗贪戒。有人不信这理论,如不信不妨试试,只可惜一堕落畜生,就不容易闻法修道。所以佛经说:“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又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所以要趁做人的时候,赶快修行。佛法难闻,好像在美国来说,有多少人能讲楞严经,又有多少人能听楞严经。

  在梁武帝的时候,佛法甚盛。无论家有喜庆哀丧,皆请法师念经,来说几句吉祥话。当时有一富翁,娶孙媳妇,就请志公来念经。志公一进门便说:“古古怪,古古怪,孙子娶祖母。”什么原因呢?因孙儿两岁多的时候,祖母病重将死,就拉著孙子之手说:“我什么都不挂了,只有这个小孙子放不下,将来有谁人照顾他呢?”拉著小孙子之手而死。死后见阎王,阎王说:“既然你这样挂念孙子,就放你回阳间做他的太太吧!”所以她就投胎为女身,长大后,遂被孙子娶回来做太太。为何志公这样说呢?因志公有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能知道前生的事。他又望里面看,就说:“女食母之肉”。原来有个女孩正在吃猪蹄,是她前世母亲,而今生投胎为猪而被杀。又往鼓乐房看,说:“子打父皮鼓。”有人在打鼓,鼓皮正是他父亲前世做驴之皮。又往炕上看:“猪羊炕上坐”。前世都是猪羊,现在却转生为人,坐在炕上。又往锅里看,“六亲锅里煮。”前生是六亲眷属,今世却堕落为畜生,为前世之猪羊来烹煮。所以志公禅师叹道:“众人来贺喜,我说都是苦。”众人都来贺喜,我则说都是痛苦啊!这就是众生互相啖食,互相残杀的例子。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负即是欠,你欠我命,你就要还我命。我欠你命,我亦要还你命,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必定要互相偿还。就是今世侥幸不还,但千百劫后,怨仇相遇,亦一样要还清。因此之故,众生时常在生死苦海中,不能出离。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爱心生出就是无明,你爱惜我的心,我亦怜惜你的色,这是无明惑业为因,现行为缘,想爱永结同心,不愿分离。就经百千劫,都被欲爱所缠缚,不得脱离。男女痴爱缠绵,山盟海誓,永不分离。甚至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即是百千万劫,如胶似漆,不能分离。

  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业果的由来,皆因杀生、偷盗、淫欲,这三种贪习种子作为根本。有这种因缘,所以业果就相续不断,没有停止的时候。

  业果相续支持众生相续;众生相续,支持世界相续;世界相续,又回来支持业果相续,来回不息。如果觉得这个花花世界是好,就在这里玩乐,如果觉得不好,就赶快回家。家在哪里呢?就在佛的常寂光净土。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富楼那!如上面所说三种相续——世界、众生、业果——皆是颠倒妄相,从真起妄而有,亦是觉上加明,而变为无明。从无明便生虚妄的了知性,因而发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既从妄见来,终而复始,没有停息之日。

  所以一切有为法都是从无明所生,无明是有为法之母体,故我们要破无明,才能见到佛性。不破无明,就不能见佛性。

  古语说:“生时糊涂去时迷”,人生便是这样,生时不明白从何而来,死后更不知往何处而去。一天到晚,为名为利,为衣食住,忙忙碌碌,有何意思!人生最多不至一百岁,所以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先除少年后除老,,中间所余无多时,又有一半睡著了!”少年即十五岁之前,无多大作为。年老即临死前十五年(此指一般人,不包括意外夭折者。)老年时,身体龙钟,眼花耳聋,牙脱发白。故除了十五少年及十五老年,中间再除睡眠、穿衣、吃饭,所以最多只有廿多年可做事,时间是很短促的。

  这使我记得一个公案。从前有三位老翁,大家大过年时聚餐谈话。其中一位六十多岁老翁说:“今年酒席筵前会,不知明年又少谁?”意思是今年大家在一起,不知明年谁先死。一位七十岁老翁说:“你说得太远了。我则以为,今晚脱了鞋和袜,不知明天穿不穿。”即是今晚脱鞋袜睡觉,不知明天还能不能起来穿鞋袜呢!最后八十岁老翁则说:“你们都说得太远。我则以为这一口气出去,不知那一口气能吸回否?”即是随时都会死。他们都为生死而担心,但是否能了生死,还是一个谜。除非遇明师善知识,指点他们了生死之路,才可以解决生死问题,才不致在生死轮回中流转。

  又有人死后向阎君诉说:“何不先通知,使我可先预备。”阎君说:“已通知你很多次了,好像你邻居小孩出世而夭,这是第一次告诉你,人命是无常的。又你之眼花、耳聋、牙脱、发白,皆是屡次警告你,时日无多,死期将至。但你还执迷不悟,还来怪我不先通知。你既然这样愚痴,又吃太多肉,现在业果成熟。就打发你去投胎为猪吧!”

  业果相续的问题,真是危险,诸位应该早日反省,怎样才能了生死,不再轮转生死海中。有人说:“我要出家修道,才能了生死。”要出家,便要真心出家,如法持戒,专诚修行,不是说出家便出家这么容易。有人说:我现在才觉得,人生真无意思,不如早点死更好。这是愚笨的思想,就如上边所说,太愚痴,便会堕落为猪,不知何时才能转生为人。你们现在学楞严经,楞严经是开智慧的宝典,要好好地学,便能彻底明白世界、众生、业果相续的道理,渐渐与它脱离关系,冀得早日解脱。如果和谁都无关系,岂不变成孤立吗?不会的,你已和佛有关系,和菩萨做亲戚,和阿罗汉做兄弟,怎会孤立呢?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富楼那听完佛说明三种颠倒相续因缘之后,又再问佛:假若这个本来就是妙觉,根本就是妙而觉明的,即是等于如来藏性。不增不减,在佛的份上也不多一点,在众生的份上也不少一点。佛具足本妙觉明,众生也是具足本妙觉明。既然是这样,为何无缘无故又生出山河大地以及种种有为之法相呢?

  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富楼那生起一种怀疑心来,怀疑众生的因性,即佛性是有开始。但佛的果位是否亦有终了的时候?即众生有开始做众生的时候,佛是否亦会终了不成佛,再做众生呢?所以再问佛,如来现在已得到妙空明觉,已经反妄归真,没有习漏亦没有迷惑了,但不知山河大地,以及种种有漏习气——将来会不会再生出来呢?就是说如来现在已证果成佛了,但将来还会不会再生出无明来呢?

  众生是由无明生出来的。成佛之后就没有无明。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烦恼是从无明生的。等觉菩萨,只是等于佛的觉悟,还没有证到佛的果位。佛的果位称做妙觉,因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

  富楼那以为山河大地都是从无明生出来的,都是依真起妄,依真觉而生出无明来。那么成佛后,习漏已尽,是否将来还会生出无明来呢?佛听富楼那这样问,就告诉他:譬如一个迷途的人,在一个聚落,即大家居住的地方,迷失了方向,把南方当作北方,那么他是不是失去北方呢?不是的,南方依旧是南方,北方依旧是北方,只是他迷失方向和本觉,就生出无明来。你认为这个迷惑是因迷而生出来,还是因悟而生出来呢?

  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富楼那答:像这个迷人,一定不是因迷惑而生出迷,亦不是因觉悟而生出迷,为什么呢?因为迷本来是无根的,迷根本没有种子,怎会生出迷来,好像草有根有种子,就会生出草来。既然已经觉悟了,更不会再生迷惑。因迷和悟是相对立的,有悟便无迷,有迷便无悟。怎可说迷是因悟生呢?

  其实人本来就没有无明,若背尘合觉,就无无明。背觉合尘,就生无明。在光明方面,就有智慧;在黑暗方面,变成愚痴。无明就等于一个影子,一面镜子反照出来的影子。镜子本来无影,只因外影的影像而映现出来。即是在真觉上不能生出无明,无明只是依真起妄,而生出来。好像影子,依本身才有影子。

  这里的迷喻无明,悟喻本觉,既然已是无明,怎会再生无明呢?既然已觉悟,当然不会再生无明。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焂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

  迷人把觉当作迷,把迷当作觉,所以失去方向,以为南是北了。聚落本是众人聚居之村,这里则指如来藏性。迷人指众生生出错觉妄念。南北相反则表示真和妄相对应。

  好像人们任性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是对。遇到人家顺从你,对你好的时候,便生欢喜。人家反对你,对你不好的时候,便大发脾气。这便是颠倒,便是惑南为北。

  佛告富楼那,那个正在迷失方向的人,忽然有开悟的人指示他正确的方向,引导他反迷归正,走回正觉之路。那么,你的意思如何呢?这个迷途的人,得善知识指点其正路后,是否还会更生迷呢?富楼那答:不会再迷了!世尊。

  我们在迷时,就如在作梦,但自己不知道。梦见升官发财,甚至做皇帝,享尽富贵荣华。若有人告诉你,你是在作梦啊!可是作梦的人,怎样也不肯相信。等到梦醒的时候,才知道刚才确实做了一个美梦,还依依不舍地留恋回味,好像吕洞宾做黄粱梦的时候,也不相信自己在作梦。当他醒过来才说:“啊!我才作了一个好梦,为何醒得这样快呢?”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终日忙忙碌碌,跑东跑西,为名为利,患得患失,生出种种贪嗔痴执著。等到开悟了才知道,以前所做的事,都是颠倒。既开悟了就明白以前之颠倒,不像作梦时,醒后还留恋梦境。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

  佛说: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就像迷人一样,得到悟人指点正路,便不会再迷,为什么不会再迷?因为迷本来是无根,迷的性毕竟是空的。在以前根本没有迷,只是一种妄想,好像有迷之感觉。一旦明白了,觉悟了,这个迷就会消灭,哪里还有迷呢?既然觉悟,亦不会再生迷,好像佛已经觉悟,就不会再生无明。

  人,谁没有妄想?妄想纷扰,没有停息,但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当你的妄想一生起时,便立刻溯本求源,找出妄想的母亲。但妄想根本没有母亲,既然找不到,就不会再生妄想了。

  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

  又好像眼睛有毛病,生了翳障的人,看见空中有很多美丽的华。虚空为什么会有华?就因为眼生翳障才看见,如果翳病医好了,空华也就不见。可是有些愚痴的人,还想在空花消灭的地方,来等待空华再生出来。

  这里“翳人”譬喻无明的众生,以无明力转换本有的智光,成为能见的妄见。“空”,指真空。“空华”,喻山河大地,各种有为相。虽是无明灭,万法空,但万法本来是空,不必等无明灭才空。肃有无明妄见的时候,身心世界,何曾实有?亦正如空华,不必等医好翳病,才知空华消灭。当翳眼看到空华的时候,应知道这不是真实而是虚幻。正像如来已证妙空明觉,没有无明的疑惑,哪会生出无明的幻相呢?

  汝观是人为愚为慧。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

  佛问富楼那,那个站在空华消灭的地方,等待空华再生的人,人说他是聪明还是愚痴?富楼那言,虚空根本就没有华,只不过眼病才妄见空华。看见华在虚空消灭,已经是颠倒执著,还要等待华再出现,(敕即命令之意思)。这样的人,实在是颠狂,怎可说这种狂人聪不聪明呢?

  “狂”就是颠狂,所谓:重阳者狂,重阴者颠。重阳就是火气太大,重阴就是水分太多。亦可作贪名的人叫做重阳,贪利的人叫作重阴。世界上其实只有二种人,一种贪名,一种贪利。贪名的人最喜欢人家给他戴高帽子,喜欢人家赞叹他。其实戴高帽子的人,叫做无常鬼。人死了,无常鬼就来捉他,无常是不吉祥的意思,所以还是不要戴高帽子了。至于贪利的人费尽心机,不择手段的赚钱,甚至想尽办法去骗人家的钱。一旦死了,只是两手空空,不能带分文归去。所谓“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

  佛说:好像你解释的道理一样,为何你反来问我,诸佛已证到妙明真空的本体,怎么还会生出山河大地呢?诸佛如来亦和众生一样,给善知识指示后,觉悟证果,就不会再迷了。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

  又如金矿里的金,在未开矿之前,是混杂不纯的。等到开矿锻炼之后,除去杂质,便成纯金。既成纯金,便不会再有沙土混杂。又如木头可以烧成灰,但灰就不可以再成为木。

  这里的木喻烦恼,灰喻涅槃。木不能自成灰,必须经过火烧。火喻智慧,用智慧断除烦恼,出离生死,才得证涅槃。证了涅槃,便不再生烦恼,如灰不重为木。

  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十方诸佛,皆已证得菩提正果,涅槃妙德,了却烦恼,而成真明。就如纯金不再变成沙土,灰不再成为木一样的道理。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富楼那,你以前曾问,地水火风四大的本性,我已告诉你,四大的本性是圆融,周遍法界的。但你仍然怀疑,水火两性不能相容。你要知道,水火虽然是没有思想,可是也有它们个别不同的性质。水有水性,火有火性,肉眼是不能看见的。它的性是充满虚空,周遍法界,如对太阳就可以取出火,对著空气,就可以取出水,这就是因为虚空具足一切性,什么性都包括在虚空里。你又疑虚空及大地,一碍一通,怎能充满法界而互相容纳。你以为虚空是空的,就不应该有大地;大地是实的,就不应该有虚空。有空就无地,有地变无空。既有地又有空,怎可说是周遍法界,互相容纳?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富楼那,我现在举个比喻给你释疑。譬如虚空的本体是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没有一切诸相,可是虚空是不会拒绝所有一切相,自然地发挥它们的性能啊!

  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什么原因呢?富楼那,在太虚空里,太阳的光照出,就有明相;有乌云聚集的时候就有暗相;风吹起的时候就有动相;雨后天晴就现出清相;地气凝聚的时候就现出浊相;尘土纷飞、土和风混合便现出霾相;水澄清就现出映相。(水清而有光辉叫映,尘土纷飞、随风雨而下叫做霾,雨后天晴叫做霁。)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

  你的意思认为怎样呢?这些不同方式的尘相,是因日、云、风、雨而显现呢?还是因虚空而有呢?若说是依从日、云等缘所生,则堕因缘。若说从虚空而有,则堕自然。富楼那,假若说从彼诸缘所生,那么日照的时候,光明既从日生,则十方世界虚空,应当同属日光的颜色,为什么在虚空里,又看见一个圆圆的太阳?若从虚空生出光明,空性是恒常的,那么当时常有光明,为什么在半夜,有云雾的时候,又看不见光明?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你应当知道,这种光明,不一定从太阳而来,也不一定从虚空而有,但又离不开虚空和太阳。究竟从哪里来?是从如来藏性发出来的。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

  从形相上看起来,像前面所说的,一个日影变成二个日影,这都是虚妄尘影,循惑发现,似有而非真,无可指陈的。就像空华,本无所有,若再追问它的陵灭,好像要求空华再生,结为空果,真是迷上加迷。怎可以问它互相欺淩毁灭的意义呢?

  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你观如来藏性里面,本来是真的,并无一切妄相。这个唯一妙觉圆明真心,本来没有地、水、火、风等相,只是如来藏性里,具足一法,一切性能。虽然具足一切法,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和一切功能,但是都能相安无事,各得其所,不会互相陵灭。你怎么还不明白,还要追问不相容纳的道理!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

  这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真妙觉明之心,和虚空不拒群相的道理是一样,也是不变随缘,圆融无碍的。

  【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这五句是说,地水火风空,这五大有时候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发现。后两句“若俱发明,则有俱现”,是指同处同时,皆可发明。这个明字是指循业之意。汝字则包括九界众生。“汝以空明”者,就是菩萨循净业,即现虚空身。凡夫循染业即现空无边处等。如果以“地明”,则菩萨循净业现实报庄严土,凡夫循染业则现有漏秽土。如若水、火、风明,则菩萨现慈风遍拂,廿露遍洒,毫光遍照。凡夫则有水火风三种灾厄。“若俱发明,则俱显现”,如天人见水似琉璃宝地,可以履之而行。凡夫见水是水,可以取为饮料。饿鬼见水是火,虽渴而不能饮。这皆是循业所感而显现出来的。

  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

  怎能一起发现出来呢?富楼那!好像在水中现出自影,有两个人站在一起,一同观看水中日影,则只看见一个日影。如果二人分开行走,一个向东,一个向西,那么,日影也就跟著他们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好像变成二个太阳一样。可是太阳根本只有一个,而且没有准确实在的地方。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你不应该强辞为难地发生疑问说:这日影只有一个,为何东西分行就变成二个?但为何在水中又只有一个,这样辗转反复来说一个和两个,无非都是遍计虚妄,究竟没有真理可作凭据呢?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富楼那!你等以为色和空,在如来藏里面,互相不容,互相争斗!不会的,因如来藏的本体,虽然不变,但它会起随缘之用,与妄心相应,就生起粗境。因此色和空之相是周遍十方法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