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
在佛教中十二因缘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很多人都在研究十二因缘,因为十二因缘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大智慧,所以我们大家要经常去了解下十二因缘的相关内容,接下来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佛教的十二因缘吧。
十二因缘(佛教解释)
缘起(梵文、巴利文:Nidāna)也称十二缘起支(梵文:pratītya-samutpāda-aṅga,巴利文:paṭicca-samuppāda-aṅga),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教将世间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即可解释关于社会中同类不相应现象,将一切串联其中以使人产生敬畏之心,达到超自然的,向往解脱生死心灵寄托。
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
(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此谓“无明”;
(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4)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
(7)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8)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
(10)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死),业力牵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
(11)生:即受生。以现在所作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
(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到老,无常转变必至于死,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
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什么是佛教的十二因缘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管我们在修行什么,我们都要用认真并虔诚的去修行,这样我们才能够收获到更多。
...查看更多
十二因缘是佛教中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所以在佛教中是占据着一定的地位的,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就会学到十二因缘,可以很好的帮助到我们,对我们的修行也起到了好的作用。那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十二因缘吧。
缘十二因缘是对缘起论的最好解释,关于世界的由来佛陀提出了缘起论,而在人生过程的形成和变化的具体问题上,佛陀在缘起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是按照缘起论来对人生进行分析,它将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条件或因果的环节:
一、无明,指心的无知,包括不明善恶、不明佛法教义,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二、行,因为无明而做出善或恶的行为。
三、识,因为过去的行为累积了一定的因果,从而投生于今世,成为新的生命。
四、名色,指由精神要素与物质要素和合而形成的身心。
五、六入,人在胚胎发育时,产生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能力。
六、触,人在出生后,对外界事物有所接触。
七、受,由于与外界事物的接触而产生苦、乐、忧、喜的感觉。
八、爱,对苦有强烈的憎恨,对乐有热烈的渴望,强烈的欲求或渴望,就是爱。
九、取,为爱努力地追求。
十、有,今生为爱产生诸多行为,成为下一世的果报。
十一、生,有了今生的业因,而受来生的生命。
十二、老死,有生必有死。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十二因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还会遇到问题,就需要大家去查阅一下相关资料,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去领悟到其中的含义。
...查看更多
佛教的十二因缘就是佛法的原理,也是释伽牟尼佛悟出来的基本理论,如果不是很了解十二因缘的人,是很难理解十二因缘的,所以有很多人并不了解十二因缘到底是哪十二个,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十二因缘也可以理解为,解释宇宙、生命现象的十二个环节,也就是说一切生死轮回,都需要经历这十二个环节,十二因缘也可以作为,支撑三世因果的理论依据。
因为十二因缘,就像中国易经中的六爻一样,虽有头有尾,实际上也是无头无尾的,一直轮回不止,所以我们从哪里分析,都是可以的。
既然前面提到了死亡,就从死亡说起吧,问题:人为什么会老会死?这是第一个因缘。
回答:因为老死是生引发的,先有了生,才会有老病死。问题:那么人为什么会出生?这是第二因缘。
回答:因为有,生是有引发的,这里的有,所指我们一生所造下的业,由身口意造了很善因或恶因,这些因需要赶果,所以我们才会出生,来为前世的因造果,并继续为来世的果造因,所以我们才会不断出生不断死亡。如果你相信因果,这段话很好理解,如果你不信因果,可能不会相信有前世来生一说,可无论你信与不信,因果就在那里,真实存在。
问题:那有又从何而来?这是第三因缘。
回答:有是取引发的,这里的取,所指一切执着、执取,取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因为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才不断的去索取,从而才引发了有的果。
问题:取又从哪里来?这是第四因缘。
回答:取从爱中来。因为有贪爱心,所以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贪爱世间一切自己认为是美好的东西,因而才要去索取,所以爱生了取。
问题:那谁又生了爱?这是第五因缘。
回答:爱从受中来。因为有了感受,身体与外界接触,才会受到外界的刺激,因而激发了生命的欲求,所以才有了渴望与爱。
问题:那受又是从何处来?这是第六因缘。
回答:受从触中来,因为与外界接触,才会有感受,如果没有接触,就不会产生受,所以触是受的因。
问题:触从何处来?这是第七因缘。
回答:触从六入来,六入也就是佛教中提到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因为六根的作用,我们才会与外界接触。
问题:那六根又因何而来呢?这是第八因缘。
回答:六入从名色中来。名色可以理解为色受想行识五蕴,名色也可以理解为,生命在母体时期的,身心组织与我们的肉体。如果没有这一时期,就不会产生后来的六根。
问题:名色哪里来?这是第九因缘。
回答:名色从识中来,这里的识可以理解为,我们出生之前的心识,也就是精神的主体,没有它就不会有名色。
问题:那识又从哪里来?这是第十因缘。
回答:识从行中来。行所指在这之前,我们所造的业,我们的心识是从过去的行为中来。
问题:那之前的业又从何处来?这是十一因缘。
回答:行从无明来,无明可以理解为在过去之前的种种。其实还是过去的业,不过这时的我们,是在不知意识的情况下,而造下的种种业。
问题:那无明又从何处来?这是十二因缘。
无明当然是从死中来,只有死后,才能进入无明的形态,所以十二因缘不断的轮回,永无休止。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十二因缘是哪十二个了,在我们在以后的修行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只要我们坚持去深入的了解,就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含义,并且还能够悟到很多的智慧,给我们的修行带来很大的帮助的。
...查看更多-
十二因缘十观是什么
十二因缘就是释迦牟尼佛悟出来的,所以在佛教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也会学...
-
十二因缘究竟讲了什么
十二因缘是佛陀悟出来的真理,所以在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十二因缘肯定是有十二个环节的,很少...
-
十二因缘都是什么
经过我们长时间的修行,就会发现佛教中有很多对我们有帮助的知识,并且还能够给我们的修行带来...
-
十二因缘的意义是什么
知道十二因缘的人,相信都应该知道十二因缘是由释迦牟尼佛悟出来的,并且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真...
-
十二因缘到底是哪十二个
十二因缘是释迦牟尼佛给世人悟出来的大道理,会给我们的修行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现在有很多人...
-
什么是十二因缘
修行过佛教的师兄们,多多少少是有听说过十二因缘的,但是没有修行过十二因缘的人是很难理解十...
-
什么是佛教的十二因缘
在修行佛教的道路中,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很多的知识,其中十二因缘就是非常重要的真理,它是由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