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三毒里的贪欲

发布时间:2023-11-07 14:42:42作者:大悲讲解

佛门中是有一些事情要多加注意的,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要排除掉,这些是对师兄是比较好的。除了用心坚持念诵佛经以外,我们还要多加了解佛门中的事情,这样是对师兄是非常好的,那师兄你知道佛教中常提到的三毒是哪些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中常提到的三毒是哪些

人生不如意常八九,我们没有谁从一下生就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连我们的出世,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

人生的种种不容易,让我们感觉特别的委屈与焦虑,我们就会觉得上天对我们自己不公,由于这种认知,便会产生种种的情绪和心态。

也许有的人看似儒雅大度,有的人尖酸刻薄,其实这些并不全面,每个人都要多面性的。

而产生这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东西,被称为三毒,这三毒就是贪、嗔、痴,因为某件事,某个事物,贪嗔痴不断的相互作用在我们的心灵上,便出现了不同的情绪。

贪、嗔、痴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去运作呢?这三者可以单独运作,也可以相互配合,让我们神魂颠倒,丑态百出。

贪婪一段已经不可能的情或者不属于自己的财,然后便会去行动,往往这种行动都带有极大的不自然行为,而且结果也大部分都与我们背道而驰,于是我们便会嗔怒,勃然大怒,怒火攻心,就像是热恋中的男女一样,满眼都是对方的好,或者对于某件事盲目自信,觉得自己成功指日可待,就会很执着,八匹马拽不回来的那种,最后呢,必然会让自己一败涂地。

这三毒,最先是佛教提出的,那就用佛法来对治我们自己的这三种毒。

01贪贪,既贪婪,在佛教中,往往用鸟来比喻贪婪。

贪欲的表现是由渴望到追求,由追求到占有,然后占有欲又继续增长、扩大。

贪欲的基本渴求有两种:一是感观享受的渴求;二是生命延续的渴求。除此之外,贪还有一个最要紧的功能,就是思想意识中对追求的贪执,这种烦恼的危险更大。

这个贪婪最明显的就是奸商,他们用尽办法来敛财,甚至不择手段。

用马克思《资本论》里的一句话来说,“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贪婪,又有很多种表现,贪财只是一个方面,还有的贪色,品味高的呢,喜欢那种年轻漂亮的姑娘,甚至是那种多才多艺的尤物。

那品味低的就可能,庸脂俗粉残花败柳都觉得是天仙美女。

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贾琏吧,王熙凤的老公,人称琏二爷。这个贾琏就特别的色,用他奶奶贾母的话来形容他,“那凤丫头和平儿还不是个美人胎子?你还不足!成日家偷鸡摸狗,脏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为这起淫妇打老婆,又打屋里的人,你还亏是大家子的公子出身,活打了嘴了。”

这贪财,贪色都是低级趣味的东西,但是有些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也属于贪婪的范围,这种我最有发言权了,因为我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

对于知识如饥似渴本来不是坏事,可是有个词叫做“贪多嚼不烂”,有的时候,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焦虑,总是什么都想学,可是又什么都没学到精髓,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浪费时间。

正确的学习态度,应该好学,但不该“贪多嚼不烂”,也不该“欲速则不达”,应该是一种很舒服的学习状态,心里也不感到焦虑,而且学习上效率也很高。

其实贪表现在很多种地方,《黄帝内经》说,“无欲则刚”,“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等,有助于我们戒掉贪。

02嗔嗔,既是嗔恨,我们因为种种的不如意,表达出来的愤怒,不开心等,佛经中归纳了好多种,这里分别是,忿、恨、覆、恼、嫉、害就是对嗔恨形态的概括。

嗔恨,佛法很形象的将其比喻成一条毒蛇。

我们愤怒的时候,面目可憎,就像是一只发怒的野兽,带有非常强的攻击性,就像是一条毒蛇一般。

现实中,我们也往往见到很多易怒的人,这种人脾气非常的暴躁,就像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一样,一不小心就会爆炸。

其实是人都有脾气不好的时候,只是有的人心胸宽广,而有的人心胸狭隘。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常有君子小人之分,称赞君子温润如玉,说小人阴损如毒蛇。这个形容是非常的恰当的。君子把修身养性当做日常的功课,所以很有涵养,即使是非常的不顺利,乃至自己受到非常大的痛苦,也不会怀有嗔恨之心,只会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或者是认为是上天对自己的考验,胸怀坦荡,不会表现不满。

而小人则不然,每天都在盘算利益得失,倘若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或者自己想要的利益没有得到,即使不表现在脸上,那也是会放在心中,这种嗔恨,是最可怕的,倘若能表现在脸上的那种,是最容易防范的,但是这种放在心中的嗔恨,不仅无法防范,甚至一旦要攻击别人,根本毫无征兆。

佛教中常提到的三毒是哪些

不过这种嗔恨的人,他们不仅给别人带来了不快乐,也给自己带了不快乐。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这种不快乐,就像是被火灼烧一般,一点都不亚于地狱中的火焰。

03痴痴,既是愚痴,也就是不知道,不明白的意思,虽然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大智若愚”,但是,这里的愚痴就是愚痴,并非大智。

那大家肯定知道了,算错的人是愚蠢的,但是跟愚蠢的人辩论的人,浪费了时间,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个傻瓜似的。

那愚痴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无明。这种人不尊重客观规律,不尊重文化知识,总是以自己的意志和喜恶行事,不明事理。而且有时候,还觉得非常的聪明。

无明有两种,一种是完全不懂;另一种则是一知半解,或者是错误认知,更有甚者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

无知和错误的认知,使愚痴的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还有一句咱中国的老话,“一叶遮目不见泰山”,也是来形容愚痴的,可是这些人,被一些知见所迷惑,别人再说什么都不会相信。

佛教中常提到的三毒是哪些

以上就是对佛教中常提到的三毒是哪些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我们在学习佛经的时候,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去念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领悟其中的含义,让自己内心得到解脱,让自己可以轻松的生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