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散善义九品往生章的经文和疏文的义理,这是《观经四帖疏》的第四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是阐明净业三福作为正因,净业正因。第二是阐明九品往生以为正行。那么,分这两个层次。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净业三福的文句: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这段文句不在九品往生章的里面,是在序分义里面,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作为往生之处之后,就恳请释迦牟尼佛教导往生的方法,在那个时候的韦提希心里就在思惟,往生到西方净土那样清净庄严的地方,一定要有很高的修行功夫,也就是要有定性、定善才能往生,她就请教我思惟教我正受,而释迦牟尼佛却是观机施教,知道阎浮提的众生烦恼习气非常厚重,大多数众生的心都是散乱动荡,如果不能舍去分别攀缘之心,那么思惟正受的清净境界是不可能显现出来的,所以就不能仅仅是宣说定善之门了,就要为适应更多的散动众生的机缘来开显一个方便。
所以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开三福之行,因为韦提希夫人并没有请求这样的三福,她请求定善,然而释迦牟尼佛却宣说了散善的三福,这里有一个用意,就是众生对西方极乐世界信心缺乏,难以建立的原因就在于智慧的不足,为了培植众生的智慧,给他一个过渡,一个桥梁,先让他修福,容易下手,修福修到一定程度,它就能转化为智慧,福至心灵,有智慧他才能相信念佛往生净土一法。那么直接从信心契入,这对于少数宿世善根深厚的众生有可能性,但对于大多数众生来说,很难去契入,所以要先修三福。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