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很多师兄是没有听说过大通智胜佛的,大通智胜佛又作大通众慧如来、大通慧如来。而关于大通智胜佛的记载是在法华经中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法华经中的大通智胜佛。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城[5],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
“不也,世尊!”
“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末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世尊就开始讲宿世因缘,这要从一尊过去佛说起。
从现在往过去回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一尊佛,号为大通智胜如来,国名好城,劫名大相。因为这是极为久远的过去,世尊为了方便弟子们理解,就说了一个譬喻:比方说,我们现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这个银河系),把这个银河系中所有的地大种(也就是所有的固体)磨成墨。然后,往东方经过一千个大千世界,用墨点一个微尘一般大的点;再往东一千个世界,再点一点;这样一直点,直到把墨用完。之后,把所经过的所有国土的地大种,全部磨为微尘,将每一个微尘都视为一劫。这个时间已经相当长了,但从大通智胜佛灭度到现在,所经历的时间比譬喻的劫数还要长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真是长到无法想象!
“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虽然大通智胜佛的佛世离现在这么久远,但以世尊的知见力,就像看今天发生的事情一样清晰无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佛的宿命明已经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而且佛陀的神通远不只这些,还有十力、四无所畏和十八不共法。所以,如果现在有人说自己已经成佛了,我们就要看他到底有没有这些不可思议的神通。如果没有,就说明他根本不是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边劫,
有佛两足尊, 名大通智胜。
如人以力磨, 三千大千土,
尽此诸地种, 皆悉以为墨。
过于千国土, 乃下一尘点,
如是展转点, 尽此诸尘墨。
如是诸国土, 点与不点等,
复尽末为尘, 一尘为一劫。
此诸微尘数, 其劫复过是,
彼佛灭度来, 如是无量劫。
如来无碍智, 知彼佛灭度,
及声闻菩萨, 如见今灭度。
诸比丘当知! 佛智净微妙,
无漏无所碍, 通达无量劫。”
这个重颂的内容也是前面经文的大意,最后几句比经文讲得详细。“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诸比丘当知!佛智净微妙,无漏无所碍,通达无量劫。”佛的智慧无漏无碍,通达无量劫的过往。其实这里说的如来,也可以理解为佛的第八识。往昔的事情都以种子的形式收藏在第八识中。第八识是真正无漏无碍的。成佛之后,第八识的这些功能就得到圆满的显现。其实我们每一个有情的第八识都无漏无碍,都通达无量劫的过往。它遇缘时会现起应该流注的识种,没有丝毫错乱,只是我们现在不知道具体的原理和细节。成佛之后,第八识的功能完全显现出来。因此,无论多么久远的往事,在佛看来都和当场目睹一样清晰。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加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
世尊开始讲述这个往昔因缘。大通智胜佛的佛寿有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在他已将成佛所要修集的福德及法与次法都修学完成,并且将一切的烦恼魔、五阴魔都已断除,而安止于即将成佛的时节,按理说,接下来就会成佛了;然而,属于成佛当要具有的妙智、十力等法,却迟迟没能发起。他就以菩提树下为道场,结加趺坐端坐不动,这样经过了十小劫。这期间,诸天的天人们都恭敬供养着菩萨(这里我们暂时称还没成佛的佛为“菩萨”,表达起来通顺一些),殷切地等待如来的出世——忉利诸天先为菩萨在菩提树下铺好高一由旬的师子座;梵天王不断在师子座周围方圆的一百由旬内降下天华;四天王天的天人击天鼓,其余诸天演奏天伎乐来供养佛——这样一直持续了十小劫。甚至后来大通智胜佛灭度时,天人们也用同样的方式恭敬供养。
“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这十小劫之后,菩萨终于成佛了。当初,他尚未出家时,是转轮圣王的王子,生有十六个儿子,大儿子叫智积。现在王子们听说自己的父亲成佛了,都舍弃自己的珍奇爱藏,要离开王宫去拜见佛。他们的妈妈边哭边送。祖父转轮圣王——也就是佛的父亲,与一百大臣及百千万亿人民,也都跟着这十六个王孙来到佛的道场,都想亲近、供养、赞叹大通智胜如来。到了佛前,大家都头面礼足,绕佛数匝,合掌瞻仰,并以偈颂来赞叹佛。
我们看这位大通智胜佛,寿命是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大劫,有这么长!先前看到的记述中,没有一尊佛的寿命有这么长,可见这尊佛很不一般。大通智胜佛虽然在道场就坐了十小劫,但跟他的寿命相比,十小劫根本算不上什么。从那个世界的时间比例看,是很正常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人寿就几十年。释迦牟尼佛的佛寿也只有八十年。所以当初他将要成佛时,不可能也坐十个小劫。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想想看。以前有人问:“人寿十岁的时候,岂不是人还没长大就死了,那怎么生小孩呢?”这个问题不用我们担心。《长阿含经》说“是时女人生五月行嫁”,女人出生后五个月就已经成人、出嫁了,男人结婚的年龄应该也差不多。也就是说,虽然寿命只有十岁,但成长的周期也会随之缩短。
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寿命特别长,不管做什么事都会特别慢,包括在师子座上悟道成佛。我们对比一下,破了魔军后,释迦牟尼佛坐一晚悟道成佛,大通智胜佛则坐了十个小劫,差别大成这样!但是跟佛寿比起来,这十小劫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另外,佛一家三代人,上有父亲转轮圣王,下有十六个儿子。经文说“诸母涕泣而随送之”,说明这些儿子不是一母所生,可见大通智胜佛在出家前是有妻妾的。这些眷属的寿命很明显也在十小劫以上。
“头面礼足,绕佛毕已”。“头面礼足”是以头部碰触受礼者的脚或脚下的地面,是一种表示尊敬的最高礼仪。“绕佛”,是围着佛右绕,也是表示尊敬的礼仪,其他还有绕塔等等,以“匝”为单位,匝即是圈。这个右绕,是以右肩对着对象而绕,也就是顺时针方向,不是从右边开始绕,这一点需要注意。
‘大威德世尊, 为度众生故,
于无量亿劫, 尔乃得成佛,
诸愿已具足, 善哉吉无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
身体及手足, 静然安不动。
其心常惔怕, 未曾有散乱,
究竟永寂灭, 安住无漏法。
今者见世尊, 安隐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 称庆大欢喜。
众生常苦恼, 盲瞑无导师,
不识苦尽道, 不知求解脱。
长夜增恶趣, 减损诸天众,
从冥入于冥, 永不闻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隐无漏道,
我等及天人, 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 归命无上尊。’
这个赞叹的偈子,是十六个王子代表大众所说,可分为两部分。开头到“称庆大欢喜”,是欢喜称叹大通智胜如来终于成佛了。之后的部分,是他们感叹自己终于有佛可以皈依,随学解脱之法,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非常庆幸欣喜。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法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
‘世雄无等伦, 百福自庄严,
得无上智慧, 愿为世间说。
度脱于我等、 及诸众生类,
为分别显示, 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 众生亦复然。
世尊知众生, 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乐及修福, 宿命所行业。
世尊悉知已, 当转无上轮。’”
王子们说完赞佛偈,就开始恳请佛转动法轮,为众生说法。偈中的“度脱于我等、及诸众生类,为分别显示,令得是智慧”,和前面〈药草喻品〉的主旨是相应的。“世尊知众生,深心之所念,亦知所行道,又知智慧力,欲乐及修福,宿命所行业。”众生的心念、种性、智慧深浅、有何欲乐、福德多少和宿命业行,佛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都属于佛的智慧力和方便力。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
世尊继续讲。大通智胜佛成佛的那一刻,这个好城世界十方的各五百万亿国土都有反应。十方,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和下这十个方向。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以好城世界为中心,辐射每个方向各五百万亿佛世界,一共是五千万亿佛世界。这五千万亿国土中,都发生了六种震动。国与国之间的幽冥黑闇处也被大光明照亮了。这些世界里的众生看到其他世界的众生,都非常惊讶:“虚空中怎么突然出现了众生?他们的国界、天宫,甚至梵宫,也出现了六种震动。这大光明普照世界,比天人身上的光还要明亮,真是稀奇!”
“其中众生,各得相见”,是指众生看到了原来看不到的世界,和《法华经》刚开始的“往东方照”差不多,只是这个范围更大。这里的“诸佛世界”、“国界”都是指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这尊大通智胜佛真是很了不得。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缘, 宜各共求之。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而此大光明、 遍照于十方。’”
这时,东方五百万亿国土中的梵天王,看到宫殿被不寻常的光明包围,都觉得非常奇怪,心里寻思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互相商量,想找到原因。有一位名叫救一切的梵天王,对其他梵天王说:“这种光明以前从来没见过,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定是有很重大的事情发生。我们要赶快弄清楚:是因为有大德出生在这天上?还是因为有佛出世?”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实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其所散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其菩提树高十由旬。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希有, 难可得值遇,
具无量功德, 能救护一切。
天人之大师, 哀愍于世间,
十方诸众生, 普皆蒙饶益。
我等所从来, 五百万亿国,
舍深禅定乐, 为供养佛故。
我等先世福, 宫殿甚严饰,
今以奉世尊, 唯愿哀纳受。’”
这些梵天王就以衣裓盛满天华,顺着光明的方向——也就是往西——去寻找源头。当他们来到好城世界,就看到之前经文所说的场景:大通智胜佛坐在菩提树下的师子座上,天龙八部等恭敬围绕,十六王子正在请转法轮。梵天王们也来到佛前,头面礼佛,绕佛百千匝,用带来的天华散覆在佛身上,供养佛和佛身后高十由旬的菩提树。天华堆起来,就像须弥山一样。然后,他们又用自己的宫殿供养佛,并同声用偈言赞叹如来,恳请佛纳受他们的供养。
前面讲过,梵天王是色界天中初禅天的天王。“与宫殿俱”,据说梵天的宫殿是随着人一起移动的,所以他们来找佛的时候,宫殿也在一起。“其菩提树高十由旬”,刚才说师子座高一由旬,这里说菩提树高十由旬,比例跟我们这个世界的差不多。偈文里的“舍深禅定乐,为供养佛故”,这个深禅定,应该是指无觉无观的禅定,属于二禅以上,不包括初禅。有二禅或以上定力的人,下坐之后仍然可以保持初禅。因为初禅是有觉有观的禅定,可以在生活中保持。这些梵天王也都住在初禅中。一般来说,习惯住在深禅定里的人,会觉得这种定境很好,不愿出定。但这里的梵天王都知道:现在有佛出世了,这种机会千载难逢,一定要离开深禅定来亲近、供养佛。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转于法轮,度脱众生,开涅槃道。’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世雄两足尊, 唯愿演说法,
以大慈悲力, 度苦恼众生。’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梵天王们说完偈颂,又分别向佛请法:“唯愿世尊转于法轮,为我们讲授佛法,广为众生开演解脱、涅槃之道。”而且再以重颂请求一遍。面对梵天王们的请求,大通智胜佛默然许之。
这一部分说的是东方五百万亿国土的梵天王。下面的经文依次讲述了东南 方、南方、西南方乃至下方、上方——即十方——的梵天王,也都这样来到佛前请法。我们就不逐字逐句解释了,只讲比较特别的地方。
“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是事何因缘, 而现如此相?
我等诸宫殿, 光明昔未有。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未曾见此相, 当共一心求。
过千万亿土, 寻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 度脱苦众生。’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圣主天中王, 迦陵频伽声,
哀愍众生者, 我等今敬礼。
世尊甚希有, 久远乃一现,
一百八十劫, 空过无有佛。
三恶道充满, 诸天众减少,
今佛出于世, 为众生作眼。
世间所归趣, 救护于一切,
为众生之父, 哀愍饶益者。
我等宿福庆, 今得值世尊。’”
东南方的情况与东方大体相同。不过偈文里特别讲:他们那五百万亿国土,在一百八十个大劫中没有一尊佛出世。照理讲,有没有佛出生,是一个个佛国土分开来看的,但这五百万亿佛国土却是在一百八十大劫里全都没有佛出世。所以他们现在来到大通智胜佛面前,已经算是拜见他方世界的佛了。这些世界里,因为没有佛的教导,世间修善法、修禅定的人都大量减少,所以天众越来越少,三恶道众生越来越多。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哀愍一切,转于法轮,度脱众生。’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大圣转法轮, 显示诸法相,
度苦恼众生, 令得大欢喜。
众生闻此法, 得道若生天,
诸恶道减少, 忍善者增益。’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这是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梵天王的情况。
“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 光明甚威曜,
此非无因缘, 是相宜求之。
过于百千劫, 未曾见是相,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难见, 破诸烦恼者,
过百三十劫, 今乃得一见。
诸饥渴众生, 以法雨充满,
昔所未曾见, 无量智慧者,
如优昙钵花, 今日乃值遇。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
世尊大慈悲, 唯愿垂纳受。’”
刚才的东南方是一百八十劫,这里南方的五百万亿国土是一百三十劫没有佛出世。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转于法轮,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唯愿天人尊, 转无上法轮,
击于大法鼓, 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 度无量众生。
我等咸归请, 当演深远音。’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这是南方的情况。
“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
然后经文说西南方乃至下方也是一样,省略了类似的叙述。也就是说,西南、西、西北、东北、北方和下方六个方向的梵天王也都是这样来到佛前请佛转法轮。
“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覩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今以何因缘, 我等诸宫殿,
威德光明曜, 严饰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 昔所未闻见,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下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花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花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善哉见诸佛, 救世之圣尊,
能于三界狱, 勉出诸众生。
普智天人尊, 哀愍群萌类,
能开甘露门, 广度于一切。
于昔无量劫, 空过无有佛,
世尊未出时, 十方常暗冥,
三恶道增长, 阿修罗亦盛,
诸天众转减, 死多堕恶道。
不从佛闻法, 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减少。
罪业因缘故, 失乐及乐想,
住于邪见法, 不识善仪则,
不蒙佛所化, 常堕于恶道。
佛为世间眼, 久远时乃出,
哀愍诸众生, 故现于世间。
超出成正觉, 我等甚欣庆,
及余一切众, 喜叹未曾有。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
今以奉世尊, 唯垂哀纳受。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最后是上方五百万亿国土的情况。
偈文里,“于昔无量劫,空过无有佛,世尊未出时,十方常暗冥,三恶道增长,阿修罗亦盛,诸天众转减,死多堕恶道”,上方的世界更惨,是无量劫都没有佛出世。这里也说到,没有佛的教化,三恶道增长(加上阿修罗道炽盛,等于是四恶道增长)。不仅人间的众生,就连天人死后也大多堕入恶道。
“不从佛闻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减少。罪业因缘故,失乐及乐想,住于邪见法,不识善仪则,不蒙佛所化,常堕于恶道。”没有佛的教化,众生常行恶事,所以他们的色力和智慧都渐渐减退。这个色力是指身体的健康。因为常做恶事,众生的贪欲越来越重,与邪法邪见容易相应,对善法、戒律却不知不闻,甚至毁谤嘲笑,所以他们常在恶道轮回,已经成了恶性循环。这里显示出善知识摄受的重要。能生到梵天,一定是曾经修学善法,甚至舍掉了欲界的一切贪爱,但没有善知识继续地摄受与教导,还是会下堕恶道。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白佛言:‘唯愿世尊转于法轮,多所安隐,多所度脱。’时诸梵天王而说偈言:
‘世尊转法轮, 击甘露法鼓,
度苦恼众生, 开示涅槃道。
唯愿受我请, 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 无量劫习法。’
这是上方五百万亿世界的梵天王过来劝请大通智胜佛说法的情况。
上面就是关于法华经中的大通智胜佛了。我们在平时念诵佛经和做善事之后,我们要及时回向,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平时一定要特别认真的修行佛法的。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