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在佛教中的一种术语,在佛经中经常的出现,是代表着智慧。也是师兄经常学习的,因为坚持的学习才是对师兄有帮助。只有坚持不断诚心的学习才能获得智慧。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般若意义吧!
般若一词出自印度瑜伽,意为辨识智慧,在印度《瑜伽经/合一经》中有本词的完整解读。
《瑜伽经/合一经》片段截取:
I.48.这个辨识智慧中,充满了真相。
I.49.它所获得的直接知识,不同于推理和听来的那类知识,亦可涉及特殊对象。
II.25.消除无知,则可消除结合。由此,见者可得:解脱。
II.26.消除的方法:持续稳定的辨识能力。
II.27.这个辨识智慧通过七重分支,到达最后一重。
II.28.通过合一各分支的实践,不纯逐渐减少,知识之光将照亮辨识能力。
II.29.合一的八个分支:外律、内律、调身、调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
II.30.①外律:不伤害、诚实、不偷盗、不纵欲、不贪婪。
II.31.这些是普遍的伟大誓约,不限于生命的形态、空间、时间或场合。
II.32.②内律:净化、知足、自省、自学、顺从自然。
II.33.不伤害:如有负面思想扰乱时,培养反向思想来中和。
II.34.负面思想:如暴力等,无论是去实行、去煽动、去认同。它们源于贪婪、愤怒、妄想,
程度或弱、或中、或强,结果是无尽的无知和苦痛。因此,要培养反向思想。
II.35.建立不伤害的思想,便会放弃这些敌意的出现。
II.36.诚实:行为可得享果实。
II.37.不偷盗:一切珍宝将接近。
II.38.不纵欲:精力可得旺盛。
II.39.不贪婪:可得轮回原因的知识。
II.40.净化身体:使人不再依恋自身肢体,亦不再依恋他人肢体。
II.41.净化心灵:带来心明、欢喜、神凝、感官易控,以及认清自性的能力。
II.42.知足:可产生最大的快乐。
II.43.自省:去除不纯,身体和感官可得完美。
II.44.自学:与所望之神性相连通。
II.45.顺从自然:顺从自然本我纯精神,亦可得完美与合神。
II.46.③调身:姿势安稳舒适。
II.47.放松着力点,合体于无限。
II.48.由此,超越二元对立性的干扰。
II.49.④调息:调身稳定之后,调节呼吸的出入。
II.50.或出、或入、或停(三种):观察它们的方向、长短、频率。逐渐长缓、细微。
II.51.第四种:超越呼吸出入的现象。
II.52.由此:智慧之光的遮盖被消除。
II.53.由此,意识适合凝神。
II.54.⑤制感:意识脱离对象,感官也由此脱离对象。
II.55.由此,可得感官的最高顺从。
III.1.⑥凝神:意识凝注一处。
III.2.⑦入神:思想一直持续不断流入对象。(Dhyana:移入对象。旧译:禅那、禅)
III.3.⑧合神:由此,一直到只有目标显现,似乎自身无存。(Samadhi:合为一体。旧译:
三摩地、定)
III.4.以上三者一体:全神合一(总制/入定)。(Samyama:全部统合控制到一起。旧译:
三夜摩)
III.5.掌握此法,终极智慧出现。
以上就是对般若意义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学习时候一定要坚持用心诚心,只有这样不断的学习才是对师兄有帮助,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功德。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