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指导 观行法门
参话头
参禅的认识
参禅这个法门,是禅宗祖师因应不同根器者所开立的方便法门。本来禅宗一脉,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诸祖师相传是以心印心,契悟而已。没有什么法可传,也没有什么法可得。古德云:「佛说八万四千法,人人各持一妙法,唯有祖师西来意,不在八万四千门。」所以禅宗一门的确不在八万四千法门之内。但是后来的人根器趋下,无法领悟玄妙的奥旨,契悟本心,所以祖师们在不得已之情况下,开出参禅一门,既有方便,又在八千万四法门之内了。所以古德云:「参禅念佛本来同,看破分明总是空,功到自然全体现,春来依旧百花红。」参禅是方便法门,所以对方便法的内涵就必须更清楚的认识与了解,纔能生出正信,有正信才会产生力量,有了力量纔能灵活运用这个方便法门,如驾车一样,平平稳稳地到达宝地。
话头与疑情
话头的种类很多,如「看拖死尸的是谁?」「看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本来面目?」「看念佛的是谁?」又如「看吃饭的是谁?」「看喝茶的是谁?」「看持咒的是谁?」「看诵经的是谁?」「看听法的是谁?」亦是相同。目的在以毒攻毒,以一念抵万念,这实是祖师不得已所立的法门。
什么是话头呢?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那一念不生不灭的心。如水有源头,树有根一样,找到水的源头,这股水就用不尽了。参禅就是要找到本心,本心当中具足如来智慧德相,也是无穷无尽的。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是头,简单的说,一念未生之际,就叫做不生不灭,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时时刻刻,单单的的,提起一念,反照这「不生不灭」的地方,叫做看话头,或称照顾话头,或称不离本参,更明白的说,就是观心。故云:「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心者沉沦诸趣。」所以参禅一法是即是参究心地。
看话头先要起疑情,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古德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如问「念佛的是谁?」大家都知道,是自己在念。但反问自己一下,是用口念?还是用心念。如果用口念,睡着了还有口,为什么不会念?因此不明白者便在「谁」上发起轻微疑情,但不要粗,愈细愈好,随时随地,单单照顾这个疑念,像流水般不断地看去,不生二念。
若疑念在,不要动着它,疑念不在,再轻微提起,一定要保持这个疑念。无论行住坐卧,只要「谁」字一提,就能发出这个疑念,不是经由考虑才有作用。故「谁」字话头,实在是参禅的妙法。但不是将「谁」字或「念佛是谁」四字,念个不停,也不是去东寻西找。念个不停不是话头,而是已成话尾;东寻西找,不是起疑情,而是打妄想。如果这样的参禅,还不如老实念佛。
博山和尚说:「做参究工夫不得起丝毫别念,行住坐卧,单单只提一个本参话头,发起疑情,一定要讨告下落。
」若起丝毫别念,古人所谓「杂毒入心」。岂但伤身命,更伤慧命。参禅受用以后,境界很多,但一切境界不出识心幻现,不要去理会它,便不碍事。若见妖魔鬼怪来扰,不起烦恼,也不起恐惧。若见佛来摩顶授记,也不自满,也不欢喜。楞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古德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总之,不管善恶境现前,始终不失本参觉照,自然太平无事。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