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昨天我们学习了安士先生的注解,今天我们来看安士先生引徵的故事,来说明为什么不能够『恃富豪而欺穷困』。这是《感应篇注证》里头选出的故事,叫「不欺穷困」。这是讲到在麻城县有一位官员,他积累了千金的资产,结果有一天就想把二十年前卖出去的田产给赎回来。二十年前大概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所以把这些田产给卖出去,大概这个价格定好,可能是可以赎回的,赎回的价格也都是定好的。这位官员他的儿子只有十二岁,当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想要赎回二十年前的田产的时候,就问父亲,说得到我们家的田产的人有多少?他父亲就说,大概有二十多位。然后这儿子又问,那卖出田产之后我们能得到多少钱?他父亲就大约算了一下,就把这个钱数以及能够赚取多少的这个数目告诉他儿子。
这主要就是因为二十年来也有通货膨胀,这个田产二十年前的价格跟二十年后的价格当然是不一样,这位官员如果用二十年前的价格把它赎回来,无形中就等於赚了差价,而且这个价格悬殊还挺大的。这个儿子听了之后就慢慢的对父亲说,这样看来,我们赎回田产,那些买了我们田产的人不就吃了大亏?如果真要赎回,我想这可能会损阴德。我们家现在还是很有钱的,还要担心没有田产吗?如果真的要田产,我们可以另外再买地。如果现在一定要争回这二十多家的养命田,我们怎么能忍心?因为这些小家庭得到一点家业很艰难,不像我们那么容易,如果他们现在把田卖回给我们,拿我们赎回的这个钱再去买田,恐怕连一半的亩数都买不到,更何况我们要了这些银钱,转手很快也就花掉了,何必要做有损伤阴德的事情?你看这儿子很懂事,真是「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结果他父亲听了以后,沉默了半晌,觉得自己的儿子讲得很有道理,於是他就打算不再去赎回这二十多家的田产。但是他说有一处的田产是在我们家的祖墓旁边,有十八亩,这个我们必须要赎回,这样我们扫墓祭祀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儿子就说,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应该以现在的价格来跟他们买下来,不要用二十年前的价格去赎回。於是父亲也就听从儿子的劝告这么做了,结果全乡的人都很感激他,特别是那些买了他们田产的那些小家户,他们都非常的感恩,常常在他乡里面有一个猛将祠堂那里给他们向神祈福。
后来这个儿子长到十八岁,考试连连告捷,一直被部司提升到严州守。你看不到二十岁就当了大官。有一天这个儿子骑马过河,结果这马可能受惊了,在河里一下就跳起来,把这个儿子一下子就抛起来,落下来就掉到桥下的河里头。正在危急的关头,忽然就有一位猛将,一个神灵,用手把他扶在桥旁边,没有让他掉到河里。这个孩子才明白,原来暗暗之中都有神灵在庇佑他,包括自己仕途顺利,现在又化险为夷,都是乡人祈祷神灵得到的感应。这个孩子最后享年八十多岁,很长寿,可以说富贵、长寿,世间人所希求的福报他都俱全了。善果必定有善因,就是因为这个孩子存心良善,不欺穷困,而且还劝告他的父亲不要去欺负这些穷苦人。本来按照契约,把田产赎回来,世间人看起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所谓违法这些事情发生。但是这个孩子非常难得,你看小小年纪就能够这样替别人著想,能够看出这里面深层次的道理,能够这样深层的替别人来减少忧苦,这个修的福就大了,自然得到神明的敬重,他自己的福报自然就长久。所以在人间我们看起来似乎是有道理的事情,我们要不要做还要三思而后行。为什么?在人世间好像有契约、有合同这都是合理的事情,但是如果这么做了使人陷於困境、使人产生烦恼,这个事情也不宜做。所以文昌帝君后面也讲到,「作事须循天理」,不是只看人间的道理,还要看符不符合天理、顺不顺人心,这样才能去做,这就是积阴德的地方。
摘自:《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四十二集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