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钟茂森: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发布时间:2024-11-24 09:46:41作者:大悲讲解
钟茂森: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这里讲,就是与朋友交往要存一个什么样的信念?这一章讲“信”,你看刚才讲的,所羡慕的是德学才艺,而不以饮食衣服为忧,这就是一种信念。下面这条跟朋友在一起,我们都希望跟善友在一起,能够提升自己,但是你要有真正的善友,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为什么?假如我们心里没有很好的态度,往往善友在面前都当面错过。问题出在哪儿?这一条就是个问题,“闻过怒,闻誉乐”,听到人家说我们的过失,就发脾气,发怒了,心里非常的不舒服。甚至有时候可能你为了表现修养,听到别人给你劝谏,你表面上没有表现出生气的样子,但是内心里已经起了瞋恼。

当我们听到别人的赞誉,“你修道很有功夫,念佛能够念上一天一夜都不睡觉,好厉害”,“你讲经说法讲得很好听”,赞誉你的声音,你听了就沾沾自喜。这样的话谁会来靠近你?那些不会批评你过失的人他们来,来跟你阿谀奉承,来都是赞叹你很好很好,让你沾沾自喜的人,他们都跟你聚在一起。那些真正给你直言相劝的朋友,帮助你提升道德学问的那些益友,他们就退却了,他们不会跟你在一起。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劝诫你不能接受,而他们也不会去奉承你,他们当然就离开你。谁最后受影响?还是自己受影响。所以听到过失,古人讲“闻过则喜”,这非常重要。听到自己的过失,正是我应该改的时候。别人如果不是至交,不是真正的真实慈悲,他不肯告诉你过失,费事得罪你。所以对他感恩戴德都来不及,怎么可以发怒?

发怒很麻烦,发怒决定影响我们的健康。美国一个生理学家叫做爱尔马,这位科学家他就研究人在发怒的时候,他是怎么样研究?他就拿了一个试管的水,冰水混合在一起,正好是零度。在零度水的时候,当一个人发了脾气之后,向这试管里吹气,结果颜色变成一种紫色的沉淀物,很可怕。要知道我们身上血液都是水分,人身体百分之七十是水分,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原来这些水都变成紫色的沉淀,你想想身体怎么会健康?所以发一次的脾气,对身体的亏损就非常大,吃多少营养都补不回来,身体带上了毒素。印光大师在他《文钞》里就讲,那些如果发了脾气的妇女,不可以给孩子喂奶。因为她发了脾气,这身上的奶汁都带有毒素,小孩吃了以后,他甚至严重的会死掉。这位生理学家爱尔马,他就是把这个生过气的人吹的气的水给那些小白鼠喝。结果只是注射到,把这些生气水注射到这些小白鼠身上,几分钟之后,小白鼠就死掉了。可见得生气有多大的害处。

所以当我们闻过发怒,对身心都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时候往往那些小人、那些损友都聚集起来。什么是损友?《论语》上对损友有个定义,三种人是损友。第一种,“友便辟”,就是指善于奉承、巴结的人,这种损友;另外一种,“友善柔”,就是善于献媚、讨好你,说些花言巧语来蒙骗你;第三种,“友便佞”,就是他能言善辩,很有口才,甚至把那些是非都说颠倒的,假的变成真的那种人。这些都属于小人、损友,决定是把你拖下水。所以应该是什么?交益友,“益友”是什么?也有三种,一种是“友直”,“友谅”,还有“友多闻”。友直就是正直的人,为人正直的,那是君子,他来做你朋友,你的道德学问就提升了。友谅就是他诚实,讲信用,还能够宽容,这是谅,下面讲的“直谅士”的谅也是这个意思。还有多闻,博学多闻,很有学问的,这些属于益友。

所以真正身边有没有善友,我们的菩提道上能够一帆风顺,善友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还有良师、益友关键取决不在他们,而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善友。当听到他们直言相劝的时候,应该闻过则喜,马上去改进自己。听到赞誉,这是“闻誉则恐”,很害怕,别人赞叹,怕什么?名不符实,心里有一种戒慎恐惧的心理,受宠若惊。这样的人他自然良师益友就多了,道业长进就会特别快,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