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高僧故事:才女丧夫醒悟无常 出家受戒德化四方

发布时间:2024-03-01 09:41:51作者:大悲讲解
高僧故事:才女丧夫醒悟无常 出家受戒德化四方

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选自《比丘尼传》,主人公是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

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净检法师道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净检,俗家姓种,本名令仪,彭城人氏。父亲种诞,曾经出任武威太守。净检自幼聪敏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好经史诗文典籍,往往一卷在手废寝忘食,博学多闻,知书达礼,为邻里大众所周知。可惜命途多舛,出嫁不久,丈夫过世,伤心之余,深刻体悟人生变化、无常迅速。又因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常为官宦子女教授琴艺书法,以此维生。她听人演说佛法后,虔心信奉,乐于受教,只是苦于无处咨询请益。

后来有一位高僧名法始,精通佛法大义,于晋愍帝建兴年间,在宫城西门外立寺定居。净检就过去拜访他,法始开始为她宣说佛法,她也因此豁然大悟。净检想要趁着自己身强体健之时参经悟道,追求佛法功德利益,就从法始那里借来佛经诵习,并且很快洞悉经中深奥含义。

一天,净检对法始说: 佛经上说有比丘、比丘尼二众,我是女子,能否归依佛门,还请指点迷津!

法始对净检说: 正是如此,西域佛门中有男也有女,中原地区则不具备这种成法。

净检又问: 经书既然说佛门中应有比丘和比丘尼,难道我们这地方有甚么不同法门?

法始回答: 外国来华高僧说比丘尼有五百戒,而比丘仅有二百五十戒,这恐怕就是二者之间的差别。至于具体情况,我当为你去问另外一位和尚。

那一位和尚说: 僧与尼受戒大同而小异,倘若不得其法,也就定然不能受戒。尼有十条戒律,应当从大僧处受戒。但若没有大僧,尼僧就没有依止师。

法始回来告诉净检,净检就依那位和尚所说,剃发出家,从之受戒。当时共有二十四人与她志向相同,一齐受戒,在宫城西门共建竹林寺修行。由于当时晋土仅在此寺有比丘尼,没有其它尼师施教,因而她们一起请教净检,由此成就佛门功德利益。

法始所说那位和尚,乃是西域僧人智山。他住在罽宾国,秉性宽和,心智聪慧,素习禅诵。晋怀帝永嘉末年时来到中土,以化缘来维持生计,语必以弘扬佛法为职志。当时中原佛法初染,风化未全,信徒们体验都比较肤浅,还不知道向他请教佛理。东晋元帝建武元年,智山西行返回罽宾。嗣后,天竺佛图澄又来到中原,宣述智山和尚的道行与德业,听者无不为当初未能当面聆教而感到遗憾。

净检教化徒众,清雅而有节度。宣讲佛法,施行教化,宛如风行草靡,受教之人无不倾倒,获益匪浅。东晋成帝咸康年间,有僧建和尚在月支国中,得到《僧祇尼羯磨》及《戒本》。穆帝升平元年二月八日,他在洛阳将其译成汉文。当时,外国僧徒昙摩羯多在京都为僧尼设立戒坛。

晋僧徒释道场,根据《戒因缘经》的戒律条文,对昙摩羯多提出疑问,认为这样做于佛法有所不通。于是昙摩羯多浮舟到达泗河,因立戒坛。净检等四人也一起到了戒坛,在船上接受具足戒,史称 船上受戒 ,这样就正式成为比丘尼。中土有比丘尼,就从净检开始。

在净检进行受戒仪式时,竟有浓郁异香徐徐袭来,在场人人都能闻到,个个欣喜万状,惊叹不已。因为这件异事,净检就更受人们的景仰,她又善于修自己的戒行,诵习经典,孜孜不已。她得到的布施虽然很多,但却随得随散,常常先给别人、后给自己。

晋简文帝咸安末年,人们忽又闻到以前那种浓郁奇香,并且看到红光冉冉升起。人们又见一位女子,手执五色花束,从天空中翩然而下。净检见状,十分欣喜,对众比丘尼说: 你们好好处理未来之事,我现在先行一步了! 于是又和她们握手辞别,腾空而上,净检所行之路,宛若一道彩虹,直接天边,良久始散。往生之时,她已经七十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