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以南13公里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在西南部山腰,有一座巨大的摩崖像龛,它南北宽约36米,东西进深40.70米。佛龛的正壁上,便是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通高17.4米,头高4米,光是一只耳朵就将近2米,这尊佛像便是卢舍那大佛。
大卢舍那佛像是唐高宗皇帝下旨所建,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22岁的李治即位。成为了唐朝的第三位皇帝、而他的妻子正是中国著名的一代女皇——武则天。
就佛像艺术造型的个性特征来观察,卢舍那大佛的形象凝聚着中国女性的容貌气质、那么、这尊由皇帝李治下旨雕凿的佛像,究竟有着怎祥的故事呢?我们还要从一个在洛阳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说起。
相传,有一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居住在东都洛阳的皇宫中。一天清晨,武则天正在梳妆,唐高宗在一旁夸赞道:“皇后相貌端正,雍容华贵、有菩萨之仪态。”
武则天听罢,心中暗暗高兴,可一转脸,又立刻抹开了眼泪。这一来,可把高宗皇帝吓坏了,怎么说皇后好看,倒把她招哭了呢?
只听武则天抽泣着说道:“眼前纵有千般好,可百年之后还不是一堆枯骨,有谁能知道我的模样呢?”
高宗一听,立刻明白了武则天的心意,安慰道:“这有何难?孤命画工为皇后作幅精美的画像,传诸后世,如何?”之后,画工立刻进殿,足足花了一上午,才把武则天的画像画好。
高宗拿起画像交给皇后,本以为这样一来就能让武则天高兴起来。可不想,武则天看后却哭得更凶了。她带着哭腔向高宗说:“画像虽好,但也不过是薄纸一张,皇上能让这幅画流传千古吗?”看来,自以为很懂皇后心思的高宗又想错了,武则天撒娇可不仅仅只是想要一张画像。那么,武则天到底想做什么?这张画像又和龙门石窟有什么关系呢?
高宗一下子被武则天问住了。的确,一张画像怎么能够流传千古呢?这时,武则天又破涕为笑,向高宗撒娇道:“陛下说臣妾有菩萨之像,何不在龙门山上开窟造像?”原来,武则天是要为自己开龛造像。唐高宗恍然大悟,决定在龙门山修建大佛。并和武则天商定,将大佛命名为卢舍那,是梵语“光明普照”的意思,正好和武则天自己名字的含义“日月当空”相同。
后来,高宗下旨找来了司农寺卿韦机、高僧善导和尚等人。对他们面下敕令说,新册封的武皇后智慧普照四方,与佛同等,令于洛阳龙门为其开窟造像。虽然高宗没有明确佛像要按照武则天的模样刻凿,可群臣对此不但心领神会,而且乐意遵从,立刻开始了刻凿大佛的工作。
由于时代久远,传说究竟有多少属实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卢舍那大佛和武则天的关系的确非同一般,《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佛身通光座高八尺……粤以咸亨三年壬申之岁四月一日,皇后武氏助施脂粉钱二万贯。”
由此可见,建造卢舍那大佛,应该正合武则天的心意。那么,武则天究竟为何要把自己的样子变成佛像,她有什么目的呢?
还是请龙门石窟研究院温玉成先生,来揭开卢舍那大佛的谜底:“武则天,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很有作为,在艺术上,在龙门石窟也可以看到她的极大的影响。出于政治的需要,曾经有一批以薛怀义为代表的高僧,曾经利用《大云经》里面有一句话,女主要在支那出现。这句话,对于想当皇帝的武则天来说,是一个神禅,一个禅语,对她极为重要。那么,一批高僧就推崇《大云经》,武则天后来就以弥勒佛降世来自命。”看来,卢舍那大佛的建成,和武则天在唐朝的政治地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佛建成后,唐高宗还在附近修建了大奉先寺,直到宋元时期,该寺仍然香火不断。历经风雨,虽然现在大奉先寺已经消失了,但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依旧带着永恒的微笑,面对着世人。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