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精读 辨析三昧》(4)
题记:要是正如经中所说“本来无有世界众生”,那么我所追求的那份成功其实是不可以有观众的。
——离生别苑我对经典作出与以往大德不尽相同的解读,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吸引眼球,而是为了灭我见,息邪缘。——周襄
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先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这一段经文讲述了阿难遭遇摩登伽女的娑毗迦罗先梵天咒,将毁戒体。
阿难为什么会遭遇此劫呢?
答案是,因为阿难一向多闻而未全道力。
为什么阿难一向多闻却未全道力,这个以后经中会有阐明。这里先只提疑问不作分析。
听闻过佛陀亲说的那么多佛经,阿难却不能从中得到受用。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因为阿难不够聪慧吗?
应该不是。因为阿难过耳不忘,多闻第一。这是何等的聪慧啊。
难道是因为阿难的福报不够?
应该也不是,因为阿难示生佛陀之弟,具三十相好。那得是多大的福报啊。
难道是因为阿难没有明师指点?
这更不是了,因为阿难随侍佛陀十多年,得佛陀之教诲。佛陀可是无上的明师哦。
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唯”有,不应该是只有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在后面的经文中有“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注意了,这里用的是只。房融那么有学问的人,不可能在同一段佛经中用二个字来翻译同一个意思的词汇。因为这会让人产生歧疑的。这个“唯”字,个人认为应当是:听从。听从而让阿难先受别请。所以我认为这个情节应该是如来的安排吧。请阿难去做什么呢?一定是请阿难去讲经法的吧。因为阿难听闻而且记住了佛陀说的许多经法。阿难会讲吗?照搬佛说应该是会的吧。可是讲法的效果呢,会有效果吗?肯定不会有佛陀讲的那般效果。为何呢?因为当时给阿难的定位是阿难还未开悟。还未开悟,以众生为实有,又怎能转得法轮而两处解脱呢。
都说开悟的楞严,那么悟什么呢?是悟而成道,悟而成佛吗?
是悟到,当以戒为师!
当戒滥胤恭敬,贪慕功德。(这个是当下的佛教界最需要重视的问题)
戒分两种,一种为上座之戒,一种为阿阇黎之戒。上座之戒为有相之戒摄其身意。阿阇黎之戒为无相之戒,摄其心性。(阿阇黎一词没有翻译是为了指明无相之戒。)
阿难入城循乞时,可也没忘了佛陀的教诲,却怎么就应了恶缘呢?
法执难除,当以劫破。
为什么会有法执呢?聪明有余,智慧不足。因此呢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提奖”:以无上智慧劝导之意。
为何为法执?法不当机,失于方便,法法成执。
于时世尊顶放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圆觉经》有云,起幻法以化幻众。咒者,当机而无相之谓也。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2018 07 21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