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振兴扬州书院

发布时间:2019-11-11 09:07:39作者:大悲咒讲解网

行走在扬州的小巷中,你会发觉,十之八九的古老民房是乱砖垒砌的矮屋;参观风景名胜时,你会发觉“文物保护”牌上标明的建造年代,清咸丰年以前的古建筑凤毛麟角。究其原因,这都是清咸丰三年(1853)到同治六年(1867),太平军11次进攻扬州,3次进入扬州城,这13年中遭受极大的战争灾难,使扬州从一个世界级的城市,迅速下降为破败的小城市。不过你还会发现,若是建筑在清末的,很多写有“清同治×年,方濬颐重建”的字样。

\

方濬颐,字子箴,号梦园,安徽定远炉桥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同治八年(1869)授两淮盐运使,来扬州任职。当时扬州的形势是,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于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一日,从仙女庙出发进击扬州城,当天夜里被消灭在城东北之瓦窑铺,从此扬州地区进入和平年代。国家经过20多年的内忧外患,财政非常困难。身为大学士、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的曾国藩为军饷烦劳,他的幕僚、征粮台学士袁保恒提议增加盐价,以加价的部分充军费。曾国藩跟方濬颐商议。方向曾陈述:“江淮地区刚刚粗定,北方各省还在作战,大众生活艰难。食盐是民众最基本食品,食盐涨价,必定拉动其他物品涨价。百姓之望皇恩如久旱之甘霖,这无异于为丛驱雀,为渊驱鱼,为盗贼之巢驱赶百姓,万万使不得。”曾国藩听了他的话,认为有理,食盐加价的事也就作罢。 在很长时间内,湖南全境食用淮盐,湖南巡抚刘琨以永丰、宝庆两府地近广东,改食广东盐。方濬颐派人去调查得知,两府虽然地近广东,但交通不便。淮盐路途虽远,但交通便捷,运费较低,两府商民宁愿食用淮盐。方濬颐以这调查报告送达朝廷,得到朝廷批准,湖南全省仍然使用淮盐。    方濬颐又多方改革盐务,使盐税大增,有足够的经费供他为民办实事。    振兴国家首在教育。扬州在清代有好多书院,其中安定书院和梅花书院最有名,办学经费全部由两淮盐运中开支。这两个书院在战争中全被太平军烧毁,同治初年两个书院虽然已经易址复课,但大不如前。方濬颐到任后增加学生的数额和助学经费。据记载,当时两个书院的供给标准如下:    学生分正课生、附课生和随读(附读)生三个级别,在战争之前,3种学生各收100名,共300名。方濬颐任职后,合计收正课生、附课生320名,随读生没有定额。具体数字是:梅花书院有举人入学的正课生20名、附课生20名,两院有秀才、监生入学的正课生各50名、附课生各50名,童生入学的正课生各20名、附课生各20名。    正课、附课和附读这三种学生的待遇各不相同,附读生一般不发膏火费,正课、附课两种学生的膏火费的数额是:举人正课生每人每月银3两,附课生1.5两,随课生前20名每月银1两。膏火费之外,另有优奖银:正课生第一名1.2两,第二名至第五名各1两,第六名至附课生第一名各0.8两。    每月初二,方濬颐到书院给秀才、监生讲课,称官课,讲课后考试,成绩优异的给优奖银:正课生第一名1两,第二名至第五名各0.8两,第六名至第十名各0.6两。第十一名至附课生第一名各0.4两。    每月十六日,山长给秀才、监生讲课,称院课;讲课后考试,成绩优异的也给优奖银:正课生第一名2两,第二名至第三名各1.5两,第四名至第十名各1.3两。第十一名至第三十名各1两,第三十一名至附课生第一名各0.8两。    两个书院读书的童生膏火银的级别是:正课生每月2两,附课生每月1两,附课生前20名各0.5两。凡官课成绩优异的也给优奖银:正课生第一名0.8两,第二名至第三名各0.5两,第四名至附课生第一名各0.3两。院课的优奖银:正课生第一名1.2两,第二名至第三名各0.8两,第四名至附课生第一名各0.5两。另外,凡是在院的学生每月还发饭食钱50文。    据2001年9月6日《北京青年报》的《世纪沧桑——辛丑国耻百年祭》一文说,那时候1两银子合现在30美元。这样我们可以换算一下,知道安定、梅花两书院学生的助学金是多么的丰厚。    太平天国的建国理论是排斥传统文化,每占领一处的第一要务是烧毁书籍、学宫、庙宇(见《炎黄春秋》2005年第一期)。所以太平天国平定后,因为无书可读,各地纷纷创建出版社,如曾国藩创建的金陵书局,李鸿章创建的江苏官书局,马新贻创建的浙江官书局等等,这些书局在19世纪60年代都是很有名的。方濬颐到任之初就立即兴建淮南书局(在今东关街小学处),广揽四方贤士,校刊群籍。他们的业绩名留中国出版史。今天,何绍基校勘的《毛诗正义注疏》,陈立撰的《白虎通疏证》,魏源著的《书古微》等等古籍,学者一致说淮南书局刻本最好,这是方濬颐为出版事业作出的贡献。    盐运使的职责范围是食盐的生产、运销、收税,但是方濬颐他不限于本职,还配合地方政府劝民农桑。同治十年(1871),方濬颐在今工人疗养院至净香园处购四十亩地,置课桑局,栽桑数千棵。又去湖州购回桑苗十万株,劝民领种,为恢复战后的农村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扬州有两淮盐义仓,是为预防天灾人祸不时之需创建的。初建于乾隆九年(1744),额定贮谷327600石。经过这次战乱,义仓也没有了。方濬颐到任,认为义仓是应付灾变的有效设施。于是多方筹措,选址在蕃釐观后面建有仓屋十二,编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号。由盐运司库房拨款收购粮食贮存,由盐运司的盐经历和地方绅士中选派一名经理,每月由这两人轮流住在义仓里负责日常工作。    太平天国覆灭之后,扬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寺庙,像西方寺、准提寺、石塔寺等有数几个寺庙的大殿虽保留着,但佛像都没有了。佛教使人为善,给人以精神上的寄托。方濬颐到任的第二年即兴建天宁寺和大明寺。今天所说的大明寺其实是一组建筑群,细心的旅游者一定会发现大明寺中的平山堂、谷林堂、大明寺、平远楼、晴空阁的文物保护牌上都写着“清·同治九年,方濬颐建”的文字。虽然只是他大笔一挥,批个文,签个字,但要舍得在预算项目中付出一笔资金,是难能可贵的。    战争中的运司衙门化为焦土,曾燠建的题襟馆当然也不能幸免。方濬颐到任不久重建题襟馆,请书法名家何绍基书“题襟馆”匾额。方濬颐每天和饱学之士在题襟馆讨论文化精微和治民方略,定期有文化大家在这里讲学,安定书院和梅花书院选派高材生到题襟馆来听讲。方濬颐在扬州的政绩和风雅,《民国江都续志》说他是“卢见曾以后一人而已”。    东汉末期任司隶校尉(首都行政长官)的李膺(字元礼),道德文章为全国读书人所钦佩,民谣有“天下楷模李元礼”之说。读书人以能够和他谈话,曾被他接见,是无比荣耀的事,称作“登龙门”。当时方濬颐的名声远追李膺,近比王渔洋、曾燠(字宾谷)。在一次盛大的文人雅会上,寓住扬州的江阴名士何栻诗兴大发,灵感骤至,为题襟馆题写了扬州有史以来最长的楹联:    当年多士登龙,追陪雅集,溯渔洋修禊,宾谷题襟,招来济济英髦,翰墨壮江山之色。繄玉钩芳草,绿蘸歌衫;金带名花,香霏砚席。扬华摛藻,至今传宏奖风流。贤使君提倡骚坛,谁堪梅阁联诗,芜城续赋?    此日有人骑鹤,烂漫闲游,怅文选楼空,蕃釐馆圮,阅尽茫茫浩劫,园林剩瓦砾之场。只桥畔吹箫,二分月古;湾头打浆,十里春深。补柳栽桑,渐次庆升平景象。大都会搜寻胜概,我欲雷塘泛酒,蜀井评泉。    光绪二年(1876),方濬颐调任四川按察使,以后又到多处为官。他到过的如成都、广州都是大城市,但是他对扬州的感情最深厚,退休后没有回定远老家,而是回到他的第二故乡扬州,在湾子街住下,命名自己的家园为“梦园”,主讲安定书院多年,一直活到75岁。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