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管理好,世界也就好了
上课的时候,老师忽然对人生有所感慨,说了一句很多人认同的人生体验。她说:“小时候我们想管理世界,长大后,才发现,能把自己管理好就不错了。”同学们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我却冷静了下来。照常理而言,老师说的是不错的。年轻时狂妄自大,敢想敢作,觉得世界就是自己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谨小慎微,胆不如前,觉得世界并不全是自己的。
果真如此吗?自己和世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其实,能把自己管理好,也就管理好世界了。因为每一个人所认知的世界就只是自己做认知所感知的世界。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王阳明,他曾经与朋友谈论山中的花,《传习录》载:朋友问他,“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王阳明认为,花只有靠自己的心感知,才会存在于自己的心中,心若无感知,花自然与心无关;心若有感知,花的颜色等等便会“一时明白”起来。
对一个人来说,对世界的感知与对“此花”的感知是一样的,自己的心如果没有感知的话,世界与自己的心是没有关系的,自己也不会去用自己的心认识到世界;心如果去感知的话,整个世界在心中便会鲜活起来。因此,无心外之世界,也无世界外之心,它们一一交参,重重摄入。认识世界,管理世界,得先认识此心,管理此心。把自己的心管理好了,世界自然也就好了。
在佛教的认识系统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性的世界中,这一世界是由自己的“十八界”构成的。“十八界”即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通过见、闻、嗅、尝、觉、思等六中功效来构筑一个自性所认知的世界,佛教教义认为。我们人就在这样一个认知系统中来感觉世界,而这一感觉与心息息相关,同时又受业力的牵引,因人人业力不同,感知到的世界乃至苦乐感受又各不相同。因此,对世界的管理,就是对自己的管理。通过管理自己当前的心念,改变自己当前的心境,进一步改变自己当前所处的环境,自己所处的环境变了,世界自然会改变,这都是一种因缘法,由心而变的因缘法。周恩来总理曾经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其实也是一个道理,若真能扫一屋了,自然就能扫天下了。曾经一位老师讲课说,若人能在一天时间不动妄念,那就很了不得了。我说,如果一个人真能做到一天时间不动妄念,那他一辈子就可以做到了。这也让我想起夏天随腾讯佛学的“一万菩萨绕清凉”活动中,五台山北台顶的住持说的话:“每天其实只念一句佛号就够了,只要这一念足够清净,念念相续,自然清净”,诚哉斯言!
无论如何,我们要管理好自己,尤其是管理好自己的心,管理好自己当下这一念。把自己管理好,世界也就好了。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