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王朝与长寿企业
一个企业如果仅仅是从利益中来,到利益中去,最终一定难逃衰亡的宿命,只有完成了从利益到文化的飞跃,才可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没有哪一家企业不梦想着基业长青,动辄要做“百年企业”。但是企业长寿的“养生之道”到底是什么?
日本就拥有3146家历史超过200年的企业,其中有7家企业历史超过了1000年。排在世界最古老企业前三位的都是日本企业。在这些长寿企业中,89.4%的企业都是员工不超过300人的中小企业,它们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而有着悠久传统和较早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国,除了距今337年的同仁堂、141年的北京全聚德、113年的烟台张裕葡萄酒,并无多少长寿企业。据一份最新的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4年,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为7~8年,低于12.5年的欧洲平均水平。
要弄清企业长寿的秘诀,需要先弄清企业遵循一个什么样的规律,沿着一条什么样的轨迹在发展变化,只有看清了轨迹,才能真正搞清楚企业或兴盛或衰败的关键环节,从而做出有效调整或补救。
什么样的社会组织能够长寿
作为社会组织的企业为什么不能够长寿?怎么样才能长寿?我们不妨先看看历史上企业之外的长寿社会组织。
目前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组织是宗教组织。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今有2500多年;基督教起源于公元前1世纪,有20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也有1400多年的历史。
再来看看大学。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是摩洛哥的卡鲁因大学(859年)。英国最古老的大学——牛津大学创立于1167年,而剑桥大学是1209年由牛津的部分师生创办的。
与牛津、剑桥不相上下的大学比比皆是,著名的有:美国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国巴黎大学;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葡萄牙的科英布拉大学;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其历史都在300年至800年。
我国的北京大学成立于1898年,清华大学成立于1911年,比较起中国企业而言,算是长寿的社会组织了。
从经营的角度看,宗教组织经营的是信仰,而大学经营的则是知识和文化,二者经营的都是精神产品和文化产品,而二者的寿命则可以超越地域、民族、国家,甚至可以超越历史一直存在下去。而王朝经营的是暴力或权利,企业经营的是财富或利益,经营暴力、权力、财富和利益的风险远高于经营信仰、知识和文化。显然,以经营权力和财富的组织的寿命远不如经营宗教和文化的组织。
企业与王朝为什么不能长寿
企业要长寿,难道非要办成大学或宗教,去经营文化与信仰,这与企业逐利的本质岂不背道而驰?既然企业与宗教不好对比,我们先找一个同样有生命周期的社会组织来对照,例如王朝。
企业有存亡,王朝有生死,两者有无可比性?
秦以前的王朝存在时间要比秦以后的长,也就是说小国寡民时代的王朝比大一统后的王朝平均寿命要长。再看看日本的长寿企业,89.4%的企业都是员工不超过300人的中小企业,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小企业更容易活得长。
小王朝活得长,小企业活得长,为什么?
中国古人认为,朝代的更替其实就如同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生发、收敛、收藏的生命规律,没什么大不了的。以60年为一甲子,以一甲子为一季,按春夏秋冬的规律运行,240年为一个周期,以第五个60年为新的开始,进入下一个周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什么可以播种的,这个王朝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王朝从表面上看经营的是暴力或权力,但其实经营的是人心,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失去人心,就会失去天下。
在秦以前,夏商周三代,王朝基本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社会,血缘关系天然的牢固性,使得王朝还可能进入第二个生命周期,完成新一轮的生长、生发、收敛、收藏的过程。但到秦以后,由于实行了一统天下,开创了家天下的格局,一个周期过来,往往人心尽失,到第二个周期来临时,再无人心可播种,此时王朝最容易覆灭。
自秦朝的快速灭亡后,以后的朝代都吸取了其极尽奢华和暴力的教训,在王朝建立的初期,都给予百姓以五六十年时间来休养生息。其实各个王朝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播种民心,靠初期经营的民心来支撑一个王朝的周期,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到,这个王朝很快就会倾覆。隋朝、元朝都是因为没有吸取秦朝极尽奢华和暴力的教训,所以连一个周期都没有完成,重蹈了秦朝的覆辙。
从各王朝年表历史统计来看,汉朝虽分西汉、东汉,但东汉几乎是各自为政、从头再来。最长的朝代宋朝,南宋、北宋加起来也才319年,而完全不间断的朝代唐朝、明朝和清朝,都没有能过300年的大限,在第二个生命周期开始的时候就土崩瓦解了。
从上可以看出,当王朝进入一统天下的帝国时代,基本都是靠吃第一个甲子的民心老本,当这个老本吃完,不能重拾民心,也就是他们垮台的时候。
其实,现代企业的兴亡,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也只有四十余年,而世界1000强只有30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都远远低于这个数字。于是,我们假定40年为一个企业的存亡周期。
在企业成长发展40年的历程中,按5年一小甲子来计算,正好经历两个春夏秋冬的周期交替。企业必须完成从经营产品服务到经营团队、从经营资本到经营品牌的两次飞跃,才可能为自己找到基业长青之路。其中,有两次组织的变革;第一次是为经营业务和利益的最大化进行的组织变革;第二次为资本和品牌经营而进行的组织变革。
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没有适合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不行,没有找到市场和客户的支持不行,没有优秀的团队不行。只有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企业才可能闯过这一道道的坎,最终从利益走向文化,从资本走向品牌,企业才可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在这个40年的轮回期中,企业通常朝着两条路径分化:
中国的企业更喜欢夏秋二季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而不知道需要春天的播种和耕耘的过程,更不知还有寒冬腊月、雨雪风霜的萧瑟和难忍。
大自然有阴阳和四季之变,人类社会同样有阴阳和四季之变。从大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到行业的整体发展,都有上下、左右起伏之变,这种变化就如钟摆一样,有其规律性和确定性。由于这种规律性的运动导致市场环境以及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春夏秋冬,需要企业在什么季节干什么事,在什么方位干什么事,这样才不至于出大错。
一个企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有着春夏秋冬的发展规律。企业在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要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生根发芽,快速获得市场资源的支持和补给;其后则是大发展的阶段,让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在经历快速的发展,必然要经历治理整顿阶段,规范管理,而进入收敛之期;随后就要迎接寒冬的到来,在这个时候要保存优势、保存实力、保存团队,等待时机,能不能活下去,要看仓库里有多少粮,口袋中有多少钱了。
中国的企业在第一阶段死亡率高,是因为准备不足,在资本中沉没了;企业在第二阶段的死,往往是因为疯了,一时之顺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第三阶段的死,是因为不懂得收敛和收割,不懂得八成熟十分收的道理,把一切可利用的人、财、物孤注一掷,一旦市场风变,全军覆没;第四阶段的死,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口袋里没钱了。
这需要企业家不断超越和挑战自我能力的极限,每当遇到挫折和困惑,要有站到最高处,用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最优秀的团队、最优秀的系统来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从宗教看企业:文化使企业常青
中华民族没有因为一个个王朝的覆灭而导致国家的灭亡,这在世界民族国家史上独树一帜。为什么?因为强大的文化。强大的文化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品牌,使任何企图取而代之的外来文化最终选择了被同化。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当企业做到一定时候,企业家对自己的企业和企业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有宗教般的虔诚。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电器集团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论述企业主如何管理企业时说:“当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到5万到10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
企业最终要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必须让自己的品牌得到消费者、市场、社会、政府的认可和信任,这就需要企业家要有这样的勇气:从没钱到有钱,从有钱到有人,从有人到有道。即走品牌和文化发展之路,勇敢地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最终把企业当作大学、宗教来经营,而不是当作王朝来经营。
一个企业的衰败往往意味着永远的覆灭,无论是谁如果仅仅是从利益中来,到利益中去,最终一定难逃衰亡的宿命,只有完成了从利益到文化的飞跃,让企业的品牌成为人类文化天空中闪烁的星星,这样的企业才可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