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对于整个人类的命运而言,过多的欲望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需要说明的是,我在这里所说的欲,主要是指盲目的物欲。因为佛教将欲分为善、恶、无记三类,并非所有的欲望都是不合理的。
欲望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能量,就在于它永远都处于发展进程中,如果不从根本上对治它,铲除它,它就会无休止地驱使我们为之效力。现代人非常重视个人自由,我们总是在抱怨环境的束缚,抱怨家庭的束缚,事实上,即使外在环境没有给我们制造任何压力,我们的心灵也未必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
因为欲望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控制,将自己的主权拱手相让。欲望又是永无止境的,一个欲望得到了暂时的满足,新的欲望又会接踵而至,向我们提出更多的要求。当我们有了一千块的时候,就希望得到一万块,然后我们就必须为完成这九千块的目标努力;当我们有了一万块的时候,就会希望得到十万块,然后我们又必须为完成这九万块的目标努力。常常是,我们拥有得越多,反而感觉自己缺少得越多。一个只有一千块的人,认为自己只缺九千块;可一个有一万块的人,就会认为自己还缺九万快。
既然世上已存在拥有亿万家产的人,我们希望得到的一万和十万似乎并不是过高的要求,希望得到百万和千万似乎也不是痴人说梦。且不论我们最后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向谁去索取这一切?不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负担最重会落到自然的身上,因为大自然才是生产资料的唯一提供者。而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过多的欲望能够阻碍他的解脱,《佛遗教经》中,佛陀这样告诫他的弟子们: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馀,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所以,古今中外的宗教家和智者们都将少欲知足作为人类的美德,作为人格升华的基础。在佛教修行中,同样以此作为理论和实践的准则。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