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顿悟《六祖坛经》里面的这10金句,助你过上智慧的哲学人生!

发布时间:2024-05-22 14:18:46作者:大悲讲解
顿悟《六祖坛经》里面的这10金句,助你过上智慧的哲学人生!

《六祖坛经》是一本佛经、同时也是一部哲学书籍。

当你迷惑时,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有很多的佛法智慧可以带领自己走出迷津。

比如以下10句话,当我们能顿悟当中的内涵,并学以致用,迷茫、焦虑一定会远离我们。

1、“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很多人都听说过哲学的三大问题,但却不知道哲学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哲学的本质很简单,就三个字:“爱智慧”。

那怎样才是爱智慧的表现呢?

哲学家会告诉你,其实就是“反思、改过”。当我们能不断反省并精进,智慧就会从我们的内心生出来了。

然而,患了懒癌末期的众生喜欢逃避问题而不去改过,因为有这种护短的思想,心内又如何能贤惠呢?

2、“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很多人都想修功德,却不知道从何修起。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告诉了我们最简单的修功德方法:“保持内心谦下,外行于礼”。

这是最难做到知行合一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却做不到。

你真的做到谦虚了吗?真的做到彬彬有礼了吗?

正因为还没完全做到,所以我们才需要不断修这个功德啊,修好了才真的是功德无量啊。

3、“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哪里是佛土?

很多人以为“佛土”,一定是在有佛像的寺庙这些地方。

其实佛土无处不在。

当我们的心皈依清净,自生福田,福田就是佛土,心净一切皆静,所以佛土也静。

4、“随所住处,恒安乐”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伊壁鸠鲁曾说过:“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

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大道至简,能遵循大道的人恒安乐,不遵循大道的人常戚戚。

5、“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在深圳,每逢初一十五,到弘法寺求神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拦都拦不住。

他们求财、求姻缘、求生子、求平安等等,但其实他们心里都知道怎么可能会有求都必应呢。

我认识一个老师,他去拜佛时,大师送了他这句话:“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他当下就顿悟了,比如说求财,来求神拜佛的人绝大部分都希望自己能发大财,但能最终能做到的只有寥寥几人。

这几个人会有什么共性呢?

他们的共性之一,一定都是“行动派”,因为赚钱不是光靠想就能赚到的,还要靠脚踏实地去做。

佛法叫你莫向身外求,不是叫你完全不求金钱物质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叫你要懂得明心见性,修炼好自己,你会找到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并最终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它们。

6、“若与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很多人都陷入一个误区,以为修行就得到寺庙去。

如果到寺庙才能修行,那一般人的普通生活不就都成了业障了吗?

所以,六祖惠能直接指出“修行,在家亦得”。

我们每一个行为,其实都是在修行。

7、“心平何劳持戒?”

传统的佛法提倡要遵守各种各样的戒律清规,但戒律太多,往往也会让人无所适从。

比如碰到像老和尚那样是否要背女人过河的场景时,死守戒律的人如老和尚的徒弟就会认为:“背女人过河就是破戒”。

对此,心平如止水的老和尚告诉他,自己已经放下。

如果老和尚被戒律所束缚,不帮助这个女人过河,这才是罪过,之前的修佛也是白修了。

可见,当我们能做到心平气和,不需墨守陈规也能自然修佛。

8、“行直何用修禅?”

“修禅”,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心有所安放的一种修行方法。

然而,能令你的心真正安定下来的最佳方法并不是“修禅”,而是“行直”。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幸福,来自心思诚直和智慧丰硕”。

当你怀有一颗直心,因为没有邪念心自然定,拥有了这种大智慧后,何须一定要修禅呢?

9、“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世间最美莫过于一个“和”字。

而“让”则是“和”的前提,当然我们这里所指的“让”不是一味的退让,而是像孔融让梨那样的“让”。

让,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如果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都停滞不前。

而“忍”则是远离众恶的最好方法。

你越不能忍,众恶越是缠身。

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成大事者,都能忍。

10、“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相信你一定忘不了那些年喝过的比黄莲还苦的中药,然而药虽然苦,见效也快。

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我们都不想再被爸爸妈妈、老师等长辈的思想控制,所以把他们的话当作耳边风。

然而在进入社会,跌跌撞撞、摔跟头摔到怀疑人生时,暮然回首我们才发现当初那些听起来一点都不顺耳的话,原来都是对的。

佛法无边,哲学无界。

《六祖坛经》将佛法和哲学完美结合,在书中畅游,我们能领略到无尽的智慧。单是能顿悟以上10句话,已经足以让我们过好这一生了!

对于佛法和哲学,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面发表你的看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