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二十一

发布时间:2019-06-04 16:50:51作者:大悲咒讲解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二十一    碣三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

六触生爱(出阿毗达磨发智论)

触即触着亦对也。

【一眼触生爱】谓眼能触对一切世间所有青黄赤白等种种之色贪爱不舍是名眼触生爱。

【二耳触生爱】谓耳能触对一切世间所有丝竹歌咏等种种之声贪爱不舍是名耳触生爱。

【三鼻触生爱】谓鼻能触对一切世间所有栴檀沉水等种种之香贪爱不舍是名鼻触生爱。

【四舌触生爱】谓舌能触对一切世间所有珍羞美馔等种种之味贪爱不舍是名舌触生爱。

【五身触生爱】谓身能触对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及世间所有种种上妙衣服等贪爱不舍是名身触生爱。

【六意触生爱】谓意能触对一切世间所有色声香味触等种种之法贪爱不舍是名意触生爱。

六垢法(出华严孔目并显宗论)

垢秽也谓此六法皆能秽污真心故名为垢。

【一诳】诳虚妄也谓以不实之言欺己欺人也。

【二謟】謟佞也谓以巧言取悦于人使其亲厚于己也。

【三憍】憍慢也谓重己轻人而无谦让之德也。

【四恼】恼侵挠也谓其无利乐之行常怀侵挠之心使人不安其所也。

【五恨】恨怨恨也谓有一言忤意即起瞋忿之心常怀怨恨也。

【六害】害伤害也谓无慈悯之心而行??毒之行伤害于物也。

六漏(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漏即失也落也谓因烦恼惑业漏落三界生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漏自性】谓六根对于六尘而起贪瞋痴等烦恼诸惑由惑造业遂招三界生死是则惑自性业为有漏之因是名漏自性(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漏相属】谓有漏之法属心心所及眼等诸根相应而有是名漏相属(心心所者心即第六识心心所即受想行也)。

【三漏所缚】谓有漏善法相续不断招后世生是名漏所缚(有漏善法即天人所修五戒十善等法也)。

【四漏所随】谓如在欲界天人生死中亦为余界诸有漏法之所随逐是名漏所随(余界者即十界中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五漏随顺】谓虽为有漏烦恼所随然能顺于正道决择对治建立无漏是名漏随顺(无漏者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六漏种类】谓阿罗汉现世惑业虽已断尽尚余有漏五蕴之身亦由前世烦恼所起是名漏种类(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依正无碍六句(出华严经?)

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者盖言诸佛居常寂光土而于果后示现下三国土及九界身化诸众生以不思议神通之力或身中现土土中现身身土圆融变现自在故名依正无碍(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有漏业者谓六道众生由所作业漏落生死也无漏业者谓二乘菩萨由修戒定慧清净之业不漏落生死也常寂光土者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也下三国土者同居土方便上实报土以对上常寂光土故云下也九界者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一依内现依】依内现依者谓于一国土复现一切国土也如成就品偈云一一尘中难思刹随众生心普现前一切刹海靡不周如是方便无差别是也(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今略言刹即国土也)。

【二正内现正】正内现正者谓于一身中复现一切身也如僧只品偈云于一微细毛端处有不可说诸普贤如一毛端一切尔如是乃至遍法界是也。

【三正内现依】正内现依者谓于一身中复现一切国土也如经偈云于一微细毛孔中不可说刹次第入毛孔能受彼诸刹诸刹不能遍毛孔是也。

【四依内现正】依内现正者谓于一切国土复现一切身也如现相品偈云一切刹土微尘数常现身云悉充满普为众生放大光各雨法雨称其心是也。

【五依内现依正】依内现依正者谓于国土微尘中现无数佛身复现一切佛刹如现相品偈云一一尘中无量身复现种种庄严刹是也。

【六正中现正依】正中现正依者谓于自身中即现诸佛之身复现诸佛国土如成就品偈云一切刹土入我身所住诸佛亦复然汝应观我诸毛孔我今示汝佛境界是也(所住诸佛即现正也示佛境界即现依也)。

六种震动(出华严经?)

六种震动者动起涌三种是形震吼击三种是声于形声中各举一种故言震动六种中复各有三相遂成十八种震动之相也。

【一动】动者摇飏不安之谓动有三相一方独动名动四方俱动名遍动八方齐动名普遍动。

【二起】起者自下渐高之谓起有三相一方独起名起四方俱起名遍起八方齐起名普遍起。

【三涌】涌者忽然腾举之谓涌有三相一方独涌名涌四方俱涌名遍涌八方齐涌名普遍涌。

【四震】震者隐隐出声之谓震有三相一方独震名震四方俱震名遍震八方齐震名普遍震。

【五吼】吼者雄声猛烈之谓吼有三相一方独吼名吼四方俱吼名遍吼八方齐吼名普遍吼。

【六击】击者砰磕发响之谓击有三相一方独击名击四方俱击名遍击八方齐击名普遍击(砰披萌切磕克合切水激石曰砰石相筑曰磕)。

六种动相(出大乘同性经并大智度论)

相即涌没之相涌谓涌起没谓隐没也以东西南北中边互而言之故有六种焉亦名六种震动。

【一东涌】谓于世界东方而涌也。

【二西没】谓于世界西方而没也。

【三南涌】谓于世界南方而涌也。

【四北没】谓于世界北方而没也。

【五中涌】谓于世界中间而涌也。

【六边没】谓于世界边际而没也。

六根(出首楞严经)

根即能生之义谓六根能生六识故名六根。

【一眼根】谓眼能于色境尽见诸色瑜伽论云能观众色是也。

【二耳根】谓耳能??闻众声瑜伽论云数由此故声至能闻是也。

【三鼻根】谓鼻能嗅闻香气瑜伽论云数由此故能嗅于香是也。

【四舌根】谓舌能尝于食味瑜伽论云能尝众味数发言论是也。

【五身根】谓身为诸根之所依止瑜伽论云诸根积聚是也。

【六意根】谓意于五尘境界若好若恶悉能分别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六根功德(出首楞严经)

六根功德者六根所具之功德也而此功德虽具于六根之内而涉乎世界而成故有一千二百之数量所谓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三世四方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是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四方者东西南北也宛转十二者以四方涉三世三世涉四方而成十二也流变三叠一十百千者乃以三世迁流变易之数而成三叠也初从三世涉于四方叠成十二之数一叠也又以此十二之数变一为十则叠成一百二十二叠也复以此一百二十之数变十为百则叠成一千二百三叠也故云流变三叠一十百千也)以此方世一千二百之数而成乎六根功德者盖由众生六根织妄相成世界相涉而所缘境量不出三世四方故也然此六根功德以体具言之则各有一千二百以了别功用言之则优劣全缺不同是故眼鼻身三根惟有八百功德耳舌意三根则具有一千二百也(织妄者根尘相织妄有诸相也)。

【一眼根八百功德】谓众生一身方位具前后左右四方若以一千二百功德定其数量则四方各具三百之数共成一千二百今眼根惟八百者以眼但能见前方三百左右各二百五十共成八百之数也所谓三分言功一分无德故知眼根惟八百功德。

【二耳根千二百功德】谓耳能周??随彼声之动处虽则有近有远耳若静??则十方无遗故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三鼻根八百功德】谓鼻能嗅闻通出入息息出则能取香息入则能闻香出入之中无能故曰而阙中交所谓三分言功而缺中交一分之德故知鼻根惟八百功德。

【四舌根千二百功德】谓舌能宣扬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言说虽有限量其理则无穷尽此怚论其言说不论尝味以其尝味之功劣言说之德胜故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五身根八百功德】谓身能觉触了知逆顺苦乐之境以其与物合时则有知觉与物相离则不知觉所谓三分言功一分无德故知身根惟八百功德。

【六意根千二百功德】谓意根静默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无不包容故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世间法即人天所修之法出世间法即三乘人所修之法)。

六根互用(出楞严经)

六根互用者谓眼等六根更互而有其用也如涅盘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尔余根亦然此真六根互用也若据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明谓人以持经力故得胜根用虽未入初地亦能一根具五根用此相似六根互用也若此言阿那律陀无目而见等为六根互用者经云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是也(明不循根者谓真妙觉明不循根境即不逐缘生不因境起了然自觉也寄根明发者谓真妙觉明不依根尘而始显发特寄于根尘而显发耳由此寄故互相为用也)。

【一阿那律陀无目而见】梵语阿那律陀华言如意谓其于过去世以一食施辟支佛感九十一劫受如意乐增一阿含经云佛在给孤独园为众说法那律于中眠睡佛以偈呵曰咄咄何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那律闻已达晓不眠遂失眼根获天眼通观三千世界犹如掌果故云无目而见(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掌果者掌中之果也)。

【二?难陀龙无耳而??】梵语?难陀华言善欢喜谓其能护国土雨泽以时瓶沙王年为一会以报之百姓闻皆欢喜故也以其无耳能??故云无耳而??(梵语瓶沙又云频婆娑罗华言模实以身模充实也)。

【三殑伽神女非鼻闻香】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河名谓此河源自雪山顶无热恼池流出故也此女即主河之神遂以为名以其无鼻能闻故云非鼻闻香。

【四憍梵钵提异舌知味】梵语憍梵钵提华言牛呞法华文句云昔五百世曾为牛王牛若食后常事虚噍盖其余报未除舌尝味时亦事虚噍故人称为牛呞以其异舌而能尝味故云异舌知味。

【五舜若多神无身觉触】梵语舜若多华言虚空即主空神也纂要云但无粗相之身亦有微妙之色经云如来光中映令暂现其质如风以其无身而能知触故云无身觉触。

【六摩诃迦叶圆明了知不因心念】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饮光谓其修灭尽定意根已灭虽灭意根而能了知一切诸法故云圆明了知不因心念(灭尽定者受想心灭身证此定也)。

龟藏六(出法句譬喻经)

佛在世时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中想念不除六根贪染曾无宁息不能入道佛知其可度化作沙门至彼寄宿须?月明有龟从河中出来至??下复有水狗饥行求食便欲啖龟龟乃缩其头尾及与四足藏于甲中遂不能啖于是道人问沙门曰此龟有护命之铠水狗不能加害沙门答云吾念世人不如此龟不知无常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即说颂曰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梵语沙门华言勤息六情即六根也)。

【一头喻眼】头喻眼者谓龟以头藏于甲中以譬众生收摄眼根不令观色则不被一切色尘之所害也。

【二前左足喻耳】前左足喻耳者谓龟以前左足藏于甲中以譬众生收摄耳根不令闻声则不被一切声尘之所害也。

【三前右足喻鼻】前右足喻鼻者谓龟以前右足藏于甲中以譬众生收摄鼻根不令嗅香则不被一切香尘之所害也。

【四后左足喻舌】后左足喻舌者谓龟以后左足藏于甲中以譬众生[(冰-水+〡)*ㄆ]摄舌根不令尝味则不被一切味尘之所害也。

【五后右足喻身】后右足喻身者谓龟以后右足藏于甲中以譬众生[(冰-水+〡)*ㄆ]摄身根不令觉触则不被一切触尘之所害也。

【六尾喻意】尾喻意者谓龟以尾藏于甲中以譬众生[(冰-水+〡)*ㄆ]摄意根不令知法则不被一切法尘之所害也。

六识(出法界次第)

六识者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识也谓依五根能见五尘而为五识于五尘境而起分别为第六识。

【一眼识】谓眼根若对色尘即生眼识眼识生时但能见色而未起分别也。

【二耳识】谓耳根若对声尘即生耳识耳识生时但能闻声而未起分别也。

【三鼻识】谓鼻根若对香尘即生鼻识鼻识生时但能嗅香而未起分别也。

【四舌识】谓舌根若对味尘即生舌识舌识生时但能尝味而未起分别也。

【五身识】谓身根若对触尘即生身识身识生时但能觉触而未起分别也。

【六意识】谓意根若对法尘即生意识意识生时即能于五尘之境分别善恶好丑也。

六种味(出阿毗达磨俱舍论)

谓凡调和饮食之味各有所宜无出此之六种虽进修道行之人不尚于味然滋益色力亦由于此所谓身安则道隆故有六味之须也。

【一淡味】淡薄味也味之淡者是受诸味之体也。

【二咸味】碱盐味也其性润能滋于肌肤故味之调者必以盐为首。

【三辛味】辛辣味也其性热能暖腑脏之寒故味之辣者为辛。

【四酸味】酸酢味也其性凉能解诸味之毒故味之酢者为酸。

【五甘味】甘甜味也其性和能和脾胃故味之甜者为甘。

【六苦味】苦苦味也其性冷能解腑脏之热故味之冷者为苦。

六入(出法界次第)

入即趣入之义谓六根为六识所依能入六尘故名六入。

【一眼入】谓眼根为识所依能入于色故名眼入。

【二耳入】谓耳根为识所依能入于声故名耳入。

【三鼻入】谓鼻根为识所依能入于香故名鼻入。

【四舌入】谓舌根为识所依能入于味故名舌入。

【五身入】谓身根为识所依能入于触故名身入。

【六意入】谓意根分别五尘能入于法故名意入。

六尘(出涅盘经)

尘即染污之义谓能染污情识而使真性不能显发涅盘经中称此六尘名六大贼以能劫夺一切善法故也。

【一色尘】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

【二声尘】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声等是名声尘。

【三香尘】谓栴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四味尘】谓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五触尘】触即着也谓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及妙衣上服等是名触尘。

【六法尘】谓意根对前五尘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

六种力(出增一阿含经)

【一小儿啼为力】谓小儿欲有所求不能言语唯事啼哭故名小儿啼为力。

【二女人瞋为力】谓女人柔弱有所争说必依瞋恚而起故名女人瞋为力。

【三沙门忍为力】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沙门常以忍辱为心而能御诸恶境无所瞋恚故名沙门忍为力。

【四国王憍慢为力】谓国土威势尊重天下归伏故名国王憍慢为力。

【五罗汉专精为力】罗汉梵语具云阿罗汉华言无学谓罗汉修行精进勇猛心不放逸故名罗汉专精为力。

【六诸佛慈悲为力】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佛运慈悲之心弘益一切众生无所障碍故名诸佛慈悲为力。

六种梦(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正梦】正梦者谓内心无所感动而自形于梦也。

【二噩梦】噩梦者谓因内心有所惊愕而形于梦也(噩韵会作愕)。

【三思梦】思梦者谓因内心有所思惟而形于梦也。

【四窹梦】窹梦者谓因昼有所见夜则形于梦也。

【五喜梦】喜梦者谓因内心有所欣喜而形于梦也。

【六惧梦】惧梦者谓因内心有所怖惧而形于梦也。

六种身风(出显宗论)

【一入息风】谓诸众生处胎??位时先于?中有业风起穿身成冗如藕根茎复有外风渐从口鼻相续而入名入息风。

【二出息风】谓入息风适至身内有风续出名出息风。

【三发语风】谓风从脐中生流转冲喉鼓动唇舌由此势力而能发声名发语风。

【四除弃风】谓有别风蠲内秽物心生苦受欲除弃之以风引出因此风力令身安稳名除弃风。

【五随转风】谓有别风遍随身支诸毛孔转名随转风。

【六动身风】谓身动转皆属于风名动身风。

舍由六缘(旧名舍心由六出俱舍论)

【一由受心断坏故舍】谓心先受一切恶法今或得戒得定作是念言我从今时弃先所受是名由受心断坏故舍。

【二由势力断坏故舍】谓由净信力故烦恼势力自然断坏如弓放箭势力尽时便止是名由势力断坏故舍。

【三由作业断坏故舍】谓如所受恶法作诸恶业由改悔故后更不作是名由作业断坏故舍。

【四由事物断坏故舍】谓所施诸物及所施为等事皆悉断坏无常是名由事物断坏故舍。

【五由寿命断坏故舍】谓所依寿命有断坏故是名由寿命断坏故舍。

【六由善根断坏故舍】谓起加行断坏欲界一切非色善法是名由善根断坏故舍(非色善法者谓非色界善法乃欲界之善法根断即上生色界也)。

六种论(出瑜伽师地论)

谓决择是非议论得失故名为论。

【一言论】谓以一切言说决择是非辩论得失故名言论。

【二尚论】尚高也尊也谓世间一切事理随所尊尚随所应闻决择是非辩论得失故名尚论。

【三诤论】诤止也谓以言论互止其失也或因诸欲更相侵夺而起或因身口恶行互相讥毁而起或因有无等见彼此执着而起皆由未离欲界贪瞋痴惑坚执缚着更相发忿而起斗诤兴种种论故名诤论。

【四毁谤论】谓人怀恨发愤或以粗恶语或以不逊语或以不实语等更相毁谤故名毁谤论。

【五顺正论】谓人随顺正法为诸众生研究义理决择是非令断疑惑故名顺正论。

【六教导论】教即教训导即导引谓决择是非辩论得失教导于人令其开悟真实之智心未定者令心得定心已定者令得解脱故名教导论。

僧用六物(出僧只律并翻译名义)

【一僧伽??】梵语僧伽??华言合又云重谓割之合成而重叠也此衣于说法时着。

【二郁多罗僧】梵语郁多罗僧华言上着衣谓加于安陀会之上也此衣于入众礼诵时着。

【三安陀会】梵语安陀会华言中宿衣谓于宿睡及作务时着。

【四漉水囊】会正记云西方用白?东土宜用密绢若是生绢小虫直过可取熟绢为之此护生之具故比丘用之(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五钵多罗】梵语钵多罗华言应器发轸钞云应法之器也谓体色量三者皆须与法相应体有二泥及铁也色者熏作黑赤色或孔雀咽色鸽色量者大受三斗小受一斗半故名应器。

【六尼师坛】梵语尼师坛华言坐具或云坐衣业?云长四尺广三尺是也。

七佛(出翻义名义)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三佛现在贤劫中四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卜多贤人也)。

【一毗婆尸佛】梵语毗婆尸华言有四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佛之首也。

【二尸弃佛】梵语尸弃华言火又云持髻谓无分别智最为尊上处于心顶也过毗婆尸佛三十劫后而成正觉(无分别智者即根本智谓为众智之本也)。

【三毗舍浮佛】梵语毗舍浮华言遍一切自在谓烦恼断尽于一切处无不自在而为庄严劫中千佛之最后一佛也(烦恼者无明也)。

【四拘留孙佛】梵语拘留孙华言所应断谓断一切烦恼永尽无余于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减至六万岁时出世成佛为千佛首。

【五俱那含牟尼佛】梵语俱那含牟尼华言金寂谓金则明现寂则无碍也大智度论又名迦那迦牟尼华言金仙人谓身金色故也人寿减至四万岁时于阎浮提出世成佛(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六迦叶佛】迦叶梵语具云迦叶波华言饮光谓身光显赫能饮蔽一切光明故也人寿减至二万岁时出世成佛。

【七释迦牟尼佛】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以寂默故不住生死以能仁故不住涅盘悲智双运利物无穷故立此号也人寿减至一百岁时出世为贤劫中第四佛。

婆伽婆七义(出涅盘经)

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伽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多含义故即五种不翻之一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故云能破烦恼。

【二能成就诸善法】谓如来于往昔无量劫中恭敬父母和尚诸师上座乃至修行六度四无量等一切善法故云能成就诸善法(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四无量者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之四心也)。

【三善解诸法义】谓如来于无量劫中修习信进念定慧善根常为法利不为食利若读若诵而于诸法义理无不通达晓了故云善解诸法义(信进念定慧名为五根亦名五力谓信则信于正道助道之法进则于正助之道精进勤修也念则观想思念正助之道也定则摄心在定慧则内性自照也)。

【四有大功德无能胜】谓如来于无量劫常修出世间心及出家心无为之心无诤讼心而能成就无上大菩提心故云有大功德无能胜(梵语菩提华言道)。

【五有大名闻遍十方】谓如来能具十力四无所畏常乐我净之德大千世界无不闻知故云有大名闻遍十方也(十力者是处非处智力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诸禅解脱三昧智力诸根胜劣智力种种解智力种种界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天眼无碍智力宿命无漏智力永断习气智力也四无所畏者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也常乐我净者不迁不变名常离生死苦名乐自在名我惑尽名净也)。

【六能种种大惠施】谓如来于无量劫中常为众生而行布施乃至衣服珍宝头目髓脑无所吝惜故云能种种大惠施。

【七无量阿僧只劫吐女根】梵语阿僧只劫华言无数时吐者不受之义即出离也谓如来于初阿僧只劫尸弃佛时已离女身永不复受故云吐女根也(梵语尸弃华言火又云持髻)。

如来七胜事(出优婆塞戒经)

【一身胜】谓如来身真金色相好光明而自庄严一切无比众生乐见无有厌足是名身胜。

【二法住胜】谓如来既于诸法自得利益住于真如法位又复怜愍一切众生皆欲令其安住于此与己无异是名法住胜(真如法位者谓一切诸法皆以真如理性而为位也)。

【三智胜】谓如来所具智慧无量无边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智胜。

【四具足胜】谓如来于行命戒见四者无不具足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具足胜(行者六度梵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命者清净正命也戒者大小戒品也见者清净正见也)。

【五行处胜】谓如来所修百千三昧九种大禅一切胜行具足圆满非诸声闻缘觉菩萨所及是名行处胜(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九种大禅者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烦恼禅此世他世禅清净净禅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六不可思议胜】谓如来所有神通道力万行圆成诸法具足声闻缘觉菩萨不能测其少分是名不可思议胜。

【七解脱胜】解脱者离诸系缚自在无碍也谓如来一切烦恼惑业净尽无余自在无碍超胜一切故名解脱胜。

七种无上(出菩萨地持经)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三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也八十种好一指爪狭长二手足指圆三手足各等无差四手足圆满五筋脉盘结六两踝深隐七行步正直八行步威容齐整九行步安平十行步有仪十一回身顾视十二支节殊胜十三骨节交结十四膝轮圆满十五隐处妙好十六身支润滑十七身容教肃十八身支坚固十九身支安定二十身相端严二十一身有圆光二十二腹形方正二十三脐深右旋二十四脐厚妙相二十五肌肤匀净二十六手掌充满二十七手文深长二十八唇色红润二十九面门圆满三十舌相长广三十一发声威震三十二音韵美妙三十三鼻高修直三十四诸齿方整三十五诸牙明洁三十六目广清净三十七眼相修广三十八眼睫齐整三十九双眉修长四十双眉绮靡四十一双眉高朗四十二耳厚修长四十三两耳相好四十四容仪端丽四十五额广圆满四十六身分殊胜四十七首发修长四十八首发香洁四十九首发齐整五十首发坚固五十一首发光滑五十二身分坚实五十三身体庄严五十四诸窍清净五十五身力充美五十六身相严好五十七面轮修广五十八颜貌舒泰五十九面颜光泽六十身支严净六十一毛孔出香六十二面门出香六十三首相妙好六十四身毛纤柔六十五法音圆辩六十六顶相高妙六十七指网分明六十八行不履地六十九神力自持七十威德远震七十一音声和雅七十二观机说法七十三一音演说七十四次第说法七十五等观有情七十六先观后作七十七相好具足七十八顶骨坚实七十九颜容奇妙八十胸臆妙好)。

【二道无上】谓如来以慈悲之道自利利他度脱无量无边诸天世人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道无上也。

【三见无上】谓如来以正戒正见正威仪正命之法成就其身如此之见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见无上也。

【四智无上】谓如来具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故能遍知一切诸法辩说融通了无凝滞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智无上也(法无碍者谓通达诸法分别无滞也义无碍者谓了知诸法义理通达无滞也辞无碍者谓于诸法义理随顺众生为其演说也乐说无碍者谓随顺众生所乐闻法而为说也)。

【五神力无上】谓如来神通之力不可思议世出世间所有神力无有超过其上是名神力无上也。

【六断障无上】谓如来能断一切烦恼业障永尽无余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断障无上也。

【七住无上】谓如来本住大寂灭定而复有三种住一者住圣人之位二者多于天中住三者多于净土中住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住无上也。

如来有七种语(出涅盘经)

【一因语】谓如来于现在因中说未来果如云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地狱果报若不乐杀生乃至不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天人果报是名因语。

【二果语】谓如来于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如云贫穷众生颜貌丑陋不得自在此之果报皆由是人前世破戒嗔妒无有惭愧之心而为其因若见众生多财巨富诸根完具威德自在此之果报皆由是人前世持戒布施精勤惭愧无有嗔妒之意而为其因是名果语。

【三因果语】谓如来说众生现在六入触等之果乃由过去之业为因如来亦说六入触等能起惑业为未来之因而招未来之果是名因果语(六入者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也)。

【四喻语】谓如来说法为众生根钝非由譬喻则不能领解如师子王以喻佛身乃至大象王大龙王波利质多罗??七宝聚大海须弥山舡师导师若是等喻皆名喻语(梵语波利质多罗华言圆生以其枝叶四布也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砗磲玛瑙赤真珠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五不应语】谓如来说法必依真俗二谛之理真则言一切法离性离相皆即中道俗则言世间出世间之法法法宛然不可断灭如是说者无不于理相应言不应者如云天地可合河不入海如是等说于理不应故名不应语。

【六世流布语】谓如来随顺众生凡所演说即同世间流布之语如说男女大小车乘房舍乃至城邑僧坊之类是名世流布语。

【七如意语】谓如来于诸众生凡所教诫悉如其意方便而说如云我所诃责毁禁之人令彼自责护持禁戒乃至说诸众生悉有佛性为令不放逸故之类是名如意语。

周行七步(出涅盘经)

周者周匝四方上下四维也经云如来于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毋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天人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随顺世间众生法故示为婴儿也(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林微尼或云蓝毗尼华言解脱处摩耶梵语具云摩诃摩耶华言大术佛母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婴儿者小儿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南行七步】南行七步者示现欲为无量众生作上福田故也。

【二西行七步】西行七步者示现生尽永断老死是最后身故也。

【三北行七步】北行七步者示现已度诸有生死故也。

【四东行七步】东行七步者示为众生而作导首故也。

【五四维行七步】四维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也四维行七步者示现断灭种种烦恼四魔种性成于如来应正遍知故也(四魔者天魔阴魔死魔烦恼魔也正遍知者即如来十号之一也)。

【六上行七步】上行者谓升虚空而行也上行七步者示现不为不净之物之所染污犹如虚空故也。

【七下行七步】下行者谓从虚空而下也下行七步者示现法雨灭地狱火令彼众生受安隐乐为毁禁戒者示作霜雹而能净洗其故也。

华严七处说(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三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一世主妙严品二如来现相品三普贤三昧品四世界成就品五华藏世界品六毗卢遮那品也(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又云无恼梵语阿兰若华言闲静处菩提场者如来成道之场也)。

【第二处普光明殿】普光明殿者谓其殿众宝所成光明映照也又佛于中说法普放光明故也此处凡三番聚会共说十八品经初于此处说十信等法门共六品经一如来名号品二四圣谛品三光明觉品四菩萨问明品五净行品六贤首品次于此处说等觉法门凡十一品经一十定品二十通品三十忍品四阿僧只品五寿量品六菩萨住处品七佛不思议品八十身相海品九如来随好光明品十普贤行品十一如来出现品后于此处说离世间法即经中离世间品也。

【第三处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即须弥山顶帝释所居之处也此处说十住等法门共六品经一升须弥山品二山顶偈赞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发心功德品六明法品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今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第四处夜摩天】梵语夜摩华言善时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也此处说十行等法门共四品经一升夜摩天品二夜摩偈赞品三十行品四十无尽藏品也。

【第五处兜率天】梵语兜率华言知足谓于五欲境上知止足故也此处说十回向等法门共三品经一升兜率天品二兜率偈赞品三十回向品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第六处他化天】他化者诸欲乐境不劳自化皆由余天所化而自在受用故也此处说十地法门即经中十地品也。

【第七处逝多林】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即给孤独园此处说入法界法门即经中入法界品也(给孤独园者即给孤长者买只陀太子之园以奉佛也)。

华严经题七字义(出华严经大?第三卷)

【一大】大即当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三际横亘十方也(三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

【二方】方即就法得名轨持为义谓双持体相十界常规能令一切众生师轨而生解也(双持体相者体即是性谓持性与相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三广】广即从用得名包博为义谓称性而周用无有尽包容法界普遍十方也。

【四佛】佛即就人得名觉照为义谓觉斯玄妙开解一切悟大夜之重昏朗万法之幽邃也。

【五华】华即从喻得名感果严身为义谓行敷荣心华开觉万行圆成众德备体也。

【六严】严即功用得名资妆为义谓旷劫修成众法悉备资广大之体用妆真应之佛身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七经】经即能诠得名贯摄为义谓蕴无穷之性相注无竭之涌泉贯玄凝之妙义摄无边之海会也。

观心释华严经题七字(出华严经?)

【一大是心体】大即常也遍也体即心体也谓此心体含容法界称性周遍平等广博不变不迁无外无际故云大是心体。

【二方是心相】方即方法相即轨持也谓无边法相恒沙性德皆由此心轨持含摄故云方是心相。

【三广是心用】广即包博用即业用也谓此心业用广博无际而能出生万法应用无尽故云广是心用。

【四佛是心果】佛即觉也果即菩提之果也谓能离诸烦恼觉了万法具一切智而得无上菩提乃是证此心之果非从外得故云佛是心果(梵语菩提华言道)。

【五华是心因】华即喻也因即行也谓以种种万行之因华皆由此心而能开觉故云华是心因。

【六严是心功】严即庄严功即功用也谓能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体皆由此心运用之功故云严是心功。

【七经是心教】经即能诠之名教即言量也谓于一文一句诸法众理行布圆融地位法门皆由此心诠量该通故云经是心教。

七种立题(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陏天台智者大师谓一大藏经题不出人法譬三者而已因以单复具足不同遂立为七种也。

【一单人立题】单人者如佛说阿弥陀等经是也谓释迦佛为能说之人阿弥陀佛为所说之人此经以两土果人立名故云单人立题(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两土果人者释迦佛为娑婆国土之果人弥陀佛为极乐国土之果人也)。

【二单法立题】单法者如大般涅盘等经是也谓大般涅盘以法立名故云单法立题(梵语般涅盘华言灭度谓大患永灭超度生死是究竟之法也)。

【三单譬立题】譬者比喻之义如梵网等经是也谓梵网以譬喻立名故云单譬立题(梵网者谓梵天宝网其目不同以譬戒律之目亦各各不同也)。

【四人法立题】人法者如文殊问般若等经是也谓文殊是人般若是法以二者合言故云人法立题(文殊梵语具云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五法譬立题】法譬者如妙法莲华等经是也谓妙法是法莲华是譬以二者合言故云法譬立题。

【六人譬立题】人譬者如如来师子吼等经是也谓如来是人师子是譬以二者合言故云人譬立题。

【七具足立题】具足者如大方广佛华严等经是也谓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譬也以三者具足故云具足立题。

法华七喻(出法华文句)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三界谓三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也)。

【二穷子喻】谓二乘之人无大乘功德法财之所庄严犹贫穷之子缺乏衣食之资以活身命故以穷子为喻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大乘功德法财者即六度万行也)。

【三药草喻】药草者譬三乘人根性也草有三种谓小草中草大草小草喻天人中草喻声闻缘觉大草喻藏教菩萨药草虽有大小不同若蒙云雨沾润皆得敷荣郁茂能治众病以喻三乘之人根器虽高下不同若蒙如来慈云法雨润泽则能成大医王普救群品故以药草为喻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四化城喻】无而忽有名化防非御敌名城以喻涅盘能防见思之非御生死之敌也谓如有人欲至宝所而于中途退还有聪慧导师权化作城暂止息然后令其得至宝所以譬二乘之人初闻大教中即忘失流转生死故世尊权设方便令其先断见思烦恼而暂证真空涅盘以为稣息然后到于究竟宝所故以化城为喻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见思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也宝所者喻实相之理即究竟大涅盘也)。

【五衣珠喻】衣珠者衣中之珠也谓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亲友即以宝珠系其衣内而不觉知自受贫苦后因亲友告言汝身衣内自有无价宝珠何为衣食乃至如是其人于是得珠受用无极以喻二乘之人昔于大通佛所曾下大乘之种因无明所覆不能觉了后因如来方便开示遂乃得证大乘之果利乐无穷故以衣珠为喻也。

【六髻珠喻】髻珠者轮王髻中之珠也轮王喻如来髻喻二乘权教珠喻一乘实理珠在髻中犹实理为权所隐也此谓如来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授记二乘而得作佛犹轮王解髻中之珠以与功臣故以此为喻也。

【七医子喻】医喻如来子喻三乘人也谓诸子无知饮他毒药心即狂乱父设方便令服好药以瘥其病此譬三乘之人信受权教不得正道如来设诸方便令服大乘法药速除苦恼无复众患故以医子为喻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