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的由来及习俗揭秘
每年的农历7月15日是民间的“鬼节”,在佛教中被称为“盂兰盆节”,这一天也是一年一度的“佛欢喜日”。
在古代印度,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开始,连续三个月都是当地的雨季,地面会有很多昆虫,稍不留意就会踩到,于是当地的出家僧人为了避免无意的杀生,便会连续三个月将自己的钵盂倒扣,不再出门化缘乞食,只在山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为了弘扬这种慈悲心怀,便有了“佛欢喜日”。 同时这一天也是一年一度的“盂兰盆节”,是赞叹、纪念目犍连尊者为了救度母亲等众生脱离饿鬼道的慈心孝行而流传至今的节日。这一天佛弟子更要恪遵佛制,举办盂兰盆法会,打斋供僧,以此功德回向现世父母消灾延寿,七世父母得以脱离恶道。佛教界更将此日订为“僧宝节”,以“供僧大会”来表达对僧众的恭敬供养。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在众多弟子中,其中一位名叫目犍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犍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喝全无,境况堪怜。 目犍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犍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告诉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犍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已逝的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至今,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就形成了后来的鬼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这一天中禁忌杀生,倡导食素静心。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