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二法门品
静波法师讲于新加坡
(第五讲 上)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校稿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
整理人 慧雪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炒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经文“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即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是第二十五位菩萨站起来发表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样一位菩萨他常观第一义空,这个空和我们所说的空有相对的空是不一样的。我们一旦认识到空就是空有相对的那个空。他不著罪福二相,超越相对,超越空有,他因为能够不执著罪福二相,所以他才教化众生不执著、自在,大智慧。堪作众生福田,所以皈依三宝觉、正、净,净是净心,不执著不挂碍,如果你自己执著挂碍那你就没有办法做为众生的福田,所以称福田菩萨。所以能够为众生做福田,众生能够受益,能够真正的法喜充满。
他站起来发表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说对于福行、罪行、不动性,凡夫与二乘人以为是二法。凡夫是谁呀,就是我们,我们执著有,我们执著是实在的,所以我们特别在意要种福田,我们要结缘,要发心,做好事,认为实实在在。但是二乘人以为是空,他说那个是没有用的,相对的那个是没有用的,没有主宰性的,没有实在性的,这两者之间都是极端的。所以要中道,就是中观,中观就是并观,照应有要照应空,照应空要照应有。因为照应有我要有下手处,照应空我心里没有挂碍,为了回报我来做福田的,我是感恩的,因为这样的法才使我真正的走出生命的局限,才能提升我生命的质量,真正的解脱。
所以说这样一位菩萨了不起,凡夫和二乘以为是二法,那么就实际而言,就他的本质,你不要去著相,你要去著相去看外表的相那你就会执著有。今天你要看本质,既不要执著凡夫的也不要执著二乘的。所以就实际而言,就从空性、诸法实相、如来藏、佛性、真如法性这样的角度,这样超越的角度去看,罪福不动都是缘起而性空,罪是缘起,你有贪嗔痴,于是你起心动念,于是你有行为。福也是一样,那么你去修福也有一种诱惑,于是你去供养,做福田,这个也是有相的,但是相对而言的是没有。所以他罪福不动性,都是缘起性空,不动是相对动而言的,比如罪福本身就是动的,就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对而言的,不动性也是缘起的,所以说空则没有福行,没有罪行,没有不动行。没有罪行,没有福行,没有不动行,你不要误会,我要回过头来我还要照应一下,我要把他压下去,但是我还要提直来。压下来是你的执著,提起来是你的下手处,你还要在有上去下手,你要有罪有福有不动,压下去的是你执著实在相,提起来的是你要有个下手处。否则你就断灭,灭断就不可以,只是你要超越不再执著有,不再执著空,但是你还要有一个下手处,我要回避众生不如意、众生不喜欢的事情我不去做,喜欢的我做,但是心里不留痕迹,这叫恒顺众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九,要恒顺众生,你要做,他喜欢你要做,他不喜欢你不要做,但是我心里没有这样的执著,这个福报是圆满的,福慧双修,就是菩萨的两足尊、佛的两足尊。福慧双修,在福上感悟到空性,在空性上,要面对当下要去实践要去承当,这样才是圆满的。
所以说没有福行没有罪行没有不动行,如是三行你能够感悟就是实行。佛母就是空行,只有空行才是自在的,佛母就是般若,只有般若才能生佛子,我们受了菩萨戒的人说“汝是菩萨否?”是,那就是菩萨的儿子了,是是有内容的,你要去感悟不二法门的。如是在此三行中而不生起,不生起就是不执著了,你没有挂碍,但是你还要面对,要去承当。如此就是入于不二法门,你就能证入不二法门,别着急,慢慢来,如果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是非常之不易。我们一直以来都著相,看到都是外表没有看到本质,如果你看到本质你就自在了,生死的问题就了了,不然的话了不了。阿弥陀佛因地的时候五劫身为空性,就是入不二法门了,那么入不二法站之后就真空妙有愿力。所以说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个殊胜的缘起,但是缘起又性空,性空又缘起,生者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在世俗谛上肯定上西方极乐世界,在真谛上只是转变观念已而,转变观念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相应了。当然你上东方也可以,都是可以的。
下面的经文“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是第二十六位菩萨站起来谈他自己感悟不二法门的经历。这样的一位菩萨他是以万行为因来庄严佛果。什么是华呢,华是文殊的智慧,文殊的智慧是空。严是普贤的行为,就是你要承当你要去实践要去感悟,你要把握当下。华严经就是文殊智普贤行,这样的历程。华严经,经是路,所以说这位菩萨很不了起,称为华严菩萨。
他站起来说,从我相而起人相乃至众生相,你站在你的角度有我,你不知道四大五蕴原来是没有主宰性和实在性的,但是你一直以我的角度来观照别人,于是人相,然后寿者相,我相人相还有众生相,不知道芸芸众生原来不过是众元所生,众元所生也会众元所散,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如此看来,凡夫二乘就以为二法,实际却是缘起性空,如幻如画,没有实在相的,包括你包括我包括我们的佛像,都是缘起如幻,刚开始你要执著,有能有所,训练、锻炼,最后没有能没有所了,因为都如幻如画,如幻如画就平等了,因为表相上是不平等的,所以你要训练自己去平等,必须要看到他的不实在性、缘起性,如此你就打破了这种局限这种观念,这样的结果就如同彻见我相、人相、众生、寿者相的本质,他到底是什么,原来你外表的相诱惑不了我,我知道你是什么,你怎么万变都不离其中,你怎么样粉墨登场,你怎么样把自己打扮的如何如何,你都是假的你都不是真的。我心里如如不动,我心里有抵抗力,否则我的眼睛不够用,我的心里也是打鼓或者贪欲,这都出来了。但是现在不这样了,我一下看明白了,我非常冷静,因为你看透了。
即如器相见金,器相万千,我一再说金的耳环、金的项链、金的戒指、金的手镯,无量无边的各种相,我看到的本质是金子,不是耳环、项链、镯子、戒指呀,我没有看到这些,我看到是本质。这个你就开悟了,你要训练自己去面对他,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无量劫以来我们就一直著相,通过相去感悟本质是不容易的,今天我们终于知道原来佛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走出轮回,因为你著相必然是轮回的,哪个不执著我相呀?都是这样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不执著你不正常,你是木头。但是你一直执著下去,你在这圈里就转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生不死,不死不生,你一下就明白了,不生才不死,不死才不生,不二才能走出来。即不起二法见,于是你看不到不两个了,看到是本质是一个。如果不住二法,就没有了分别心,所以你看到本质,你没有分别心了。如此既无能识,也无所识,什么叫识,分别呀,你一分别马上苦恼就来了,你不分别就没有苦恼,没有挂碍,可是你分别,但是现在也需要你分别,你有分别智,智慧一旦现前,你就一下自在了。所以你要完成这个分别智就必须要进入于不二法门,所以这个就是证入不二法门。所以华严菩萨很不了起,我们应该向华严菩萨去学。
下面的经文“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即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是第二十七位菩萨站起来他谈对于不二法门的感悟。这样一位菩萨他能够含藏三德秘藏,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般若即解脱,解脱即法身,否则这种解脱是不大可能的,所以称为德藏菩萨。而且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众生而言,有取有舍,这个舍往往是为了得。在我的寺院里经常会有人告诉别人,说舍一得万报,所以这种诱惑对于很多人来讲特别高兴,后来我告诉他赶紧把他拿下来,他愿意舍就舍,不愿意舍随缘好了,否则他舍完了没有得不就苦恼吗,有所追求有所奢望,无所奢望那当然他就自在,所以菩萨无希望。我不要求回报,这样才是最圆满的。我们曾经有一位居士,不是很明了佛法的一位佛教徒,那上面写着舍一得万报,舍得舍得。他一想比银行的利息要高多了,于是他拿了二十万块钱往那一放,回家就等着得了,等了一段时间没有得了,他急了跑到庙里来算账,你们不说得吗,别人也说不清楚,最后怎么办,好,你拿回去,因为因缘还没有成熟,你拿回去好了,不然的话你一直消化不良的,你一直会认为我们在说慌,我们不会说慌。你要算大账要高得一点,通过这个钱把我执给出来,把取舍也给出来,这是真正的佛法,因为你要练。刚开始你肯定是不习惯的,轮回习惯了,不轮回才不习惯呢,所以训练自己非常艰难。
他站起来说,对能证得和所证得的法相,凡夫、二乘以为是二法。能得、所得,能和所都是来源于我执的。如就器相彻见金性,你看到了那种外表的耳环、项链、戒指、镯子,你看到的是金子,没有看到外表那个相,于是就没有外表的相可得。即无所得处,无所得,当然你也就无所舍了,所以舍和得都超越了,要不在当你舍的时候你要有一个回报,当你回报的时候你又失去了,所以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这个从来都是缘起的。如果你心里没有牵挂才是一种超越,你心里有牵挂你超越不了,当你超越不了的时候你还没有脱离生死的局限,这是真正的佛法,不是我们杜撰出来的,佛说维摩诘经,这不是法师的,法师没有办法,佛法才有办法。则无取舍,而无取无舍,即是入于不二法门。平等了,原来不平等,心里不平衡,看见人家发财了不平衡,为什么不平衡,人家播种了人家就收获,你没有播种那为什么要攀缘呢贪求呢,非常公平,那你播种你也收获,一样。但是都是无常,得了也会失,都会是一个过程,没有主宰性,因为你都在这这里绕,耕耘了必将收获。但是这是世间法,佛法中说“来时欢喜去时悲”来的时候很高兴,一个孩子生到这家尤其是男孩,大家很高兴。去时悲,一旦离开这个世界,六亲眷属,又哭、又痛心、又烦恼,是很伤心,生离死别,为什么是苦呀,刻骨铭心呀.空在人间走一回。你看哪一个人临走的时候带走什么呀,存款单没有带走,美元没有带走,什么东西也没有带走。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什么是业,是你阿赖耶识的种子,就是你那个记忆,就是你的基因他跟着你,你没有办法,你将来投生就靠这个,当然你有智慧你不投生。空来人间走一回,不如不来也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没有来没有去就不二法门了。所以不二法门何等重要,真正的你看不破,你放不下,心里又执著,还是不行的,你念阿弥陀佛,能念所念融为一体,不念而念,念而不念,融为一体。风声雨声什么声音你念到什么程度都是在念佛,那个时候你才不二了。否则你一直分别,老琢磨,这阿弥陀佛怎么就看不见呢,他怎么不来接我呢。你有这种能所,有这种距离感,那又怎么可能呢。往生我们心里的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心可以做佛,心可以做魔。唯识宗讲“一心应四境”。这杯水呀地,狱恶鬼看到他是浓血是火焰,鱼看到说这是我的宫殿,人看到他是生命的源泉,天人看到他是珠宝、琉璃,都是一样的水,为什么感觉不一样呢,业力不一样所以就不一样。同样在这个世界,鬼就很痛苦,都是这个世界,但是感觉不一样,因为种子不一样,所以说我们要去改变我们的种子,所以无取我舍即是证入不二法门。
下面经文“月上菩萨曰:暗与明为二,无暗无明,即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暗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是第二十八位菩萨他站起来谈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智慧之光如皓月当空,没有一丝的云,没有一丝的障碍,皓月当空,所以称为月上菩萨。他站起来说,暗与明,什么是暗呀,就是诸惑就是烦恼就是障碍,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贪嗔痴,想不开看不开,烦恼、痛苦还抱怨是别人事,都是我们自己的事,都是我们自己的事。因为你有了诸惑有了障碍需要有有智慧去通达这个障碍是真的吗?不是的所以有人就以为这个迷惑、你的障碍和你的智慧、功名是两个东西。凡夫、二乘以为二法,凡夫人认为是有,有烦恼有解脱,有烦恼,烦恼是实在的,我没有办法。二乘人认识是空的、假的,一个偏空一个偏有,偏空不对偏有不行,都是错误的,所以这是一个二元对立的,哪有空哪有有呢,没有有就没有空,没有空就没有有,没有错,但是如果我再执著空那又错了,所以既没有空也没有有,才是真的入不二法门。
即暗时无明,明时无暗,你有烦恼的时候你就没有智慧,有智慧的时候你就没有烦恼,就是背道而驰,只是你一念之差没有的,你总比那些没有学佛的人强吧,你虽然也有烦恼,可能你的修行不够,但是你也知道他是假的,可能你当时没有看开,背后慢慢想一想释然了,这不都过去了,那我为什么来纠缠呢,为什么为过去的事情烦恼呢,说明你还挂碍还执著,既然那个事情已经过去了,我已不是那个人了,那为什么我还在挂碍呢,所以你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所以慢慢来,训练这个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人是不会长大的。凡夫、二乘以为二法,暗时无明,明时无暗。实际而言,就本质而言,如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没有烦恼你哪里有菩提,没有生死哪里有涅槃,所以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这里面说没有黑暗即没有光明,没有光明也没有黑暗,可见明暗互为因缘,相对而说的。你说人有生死,我们要解脱,解脱就是涅槃,就是你要不执著生不执著死,才是涅槃,因为生和死就是局限就是轮回。但是今天你不执著生死是不可能的,生死是缘起法,生死没有实在性没有主宰性,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执著呢。所以你要逐步训练自己不执著,所以互为因缘,没有明就没有暗,没有暗就没有明,原来是相对的,相对的东西可靠吗,你要去超越这个极限。所以且明暗迁流变化,你的烦恼你的智慧,相对的智慧相对的烦恼也会变化,不会停留下来,你昨天的感觉和今天的感觉都不一样。于是光明与黑暗是没有自性没有主宰性,如是则没有明没有暗,但是你必须要感谢明感谢暗,因为只有明暗你才会入手,才会真正的进入不二法门。所以说对于二而言你要突破他,否则的话一心不可二用。什么叫一心没有二用呢,一心本来是平等,你怎么能再去分别,再去分别你不就又轮回了吗。
下面的经文“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喜欢解脱,不喜欢世间法,那么有人自以为是,好像自己多有境界,其实自己还不究竟,因为你分别着),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是第二十九位菩萨发言谈他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以诸法实相印为手,宝印手表相表法的。就像孔雀表法的,表示佛母能消化,宝印手就是用手表表诸法实相,这个手是什么意思呢,诸法实相印,所以叫宝印手,而且他来自于一切法皆是佛法。《无量义经》说无量义者从一法从,宝印手就代表诸法实相,就代表空,所以代表实相印。常以方便智来提携众生,而不是我们挥来挥去,我们自己是没有感悟的,是一种习惯的动作,他是教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他一挥众生就配合,一挥手他马上就知道这是实相,这就是相应。当然我们两挥也不知道,今天可能就知道了,举手投足,都是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你说能不是吗,重要的问题是需要你在相上去感悟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宝印手菩萨用方便智来教化众生来改变众生原来固有的价值观念,所以称宝印手菩萨。
他站起来说,对于乐于涅槃和不乐世间。两边的执著,乐于涅槃就解脱,世间也就是世间法,一个是解脱的一个是没有解脱的,凡夫和二乘以为是二法,凡夫执著有的,这是两个,二乘人以为就是空的,那个有这个空,那个空这个有,所以佛法活,为执空者说有,为执空者有,事实上没有空也没有有,空和有只是教化众生的一种方便。如果你执著有错了,如果你执著空错了。但是你必须通过空有来完成空有,超越二元,打破中间的界限,这个就需要我们明白没有主宰性的有也没有主宰性的空。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释然了,不然的话你不甘心,你得到了高兴失去了烦恼,过程都在变化。
那么就实际而言,就真实而言,佛法真谛说的,真理上去讲、去探讨,诸法实相去探讨,如果不乐涅槃,涅槃是解脱,你对解脱都不贪,都不高兴了,如果不是这样,不厌世间,我也不厌离世间了,对世间法我认为那是机遇那是挑战那是锻炼,我不厌恶他了,因为我现在观念转变了。就像我们说的垃圾、粪便,你收藏一下,你把他转化一下可能发电,可能废物利用,可能更好。那个粪便你作肥料,去发酵一下你说是好还是坏呢,没有好没有坏。你善于转化就没有好没有坏。即心行平等。这杯水放在圆的杯是圆的,放在方的杯子里是方的,你非得说方的是有棱角的,圆的是圆融无碍的,二乘人执著那个空的,都是错误的,因为本来都是水,就是因为他在的环境不一样。你到圆的里他又变了,他本身就没有二样,本身是平等,所以这里面说心行平等则无有二法,没有两个,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如果有束缚,则有解脱,你被束缚得解脱,如果本来就没有什么束缚,那么是谁在寻求解脱呢?据说禅师,有个人找禅师说我要解脱,我要解脱。禅师说谁缚汝,谁把你捆上了呢,他想了想没有人缚我呀,那你已经解脱了,确实解脱了,你心里没有解脱和束缚的观念你说是不是解脱了,那你为什么束缚了呢,是因为你希望说我应该赚一万块钱,你现在就赚五千块钱就痛苦不平衡,本来就五千块钱的缘分吗,所以你就没有束缚,你明白这个道理,缘分是不固定的。如果我想赚一万,努力,努力就好了,你现在在那痛苦解决不好,可能你情绪不好,运气也 好,可能连五千你也保证不了,事实上是这样的,再说发牢骚,得病了,可能癌症了,连五千也没了。事实上是这样的,如果你多活一些年,五千块钱还是能保证的,所以很多事情是变化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当然你别误会,佛教怎么颓废消极,让你去努力,没有人不让你去努力,但是因为你的因缘你不能伤害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没有束缚,那当然就不需要解脱了。所以又问了,谁在求解脱呢,张三是假的,李四是缘起,没有这么一个实在的人,所以就没有解脱也没有涅槃,所以真正的就入不二法门了。这个是很微妙的,说起来是容易的,生活中你得练,自己历练,历事练心,机会来了,反醒自己我动没动心,动心没关系,没关系下次来,机会很多,所以你慢慢练,练来练去百炼成钢,如如不动,这不挺好吗。
即没有束缚自然也就没有解脱,如是也就没有了“乐涅槃”、“不乐世间”的观念。你不逃避了,所以佛法为什么说乘愿再来,来干什么,这世间很苦。为什么来呢,他心里不牵挂也不执著,他没有烦恼也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所以他来,来为谁为我们,我们现在还苦呀,还乐,还局限,钻牛角尖,他还帮谁,帮我们,当然也帮他自己,他要完成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在利他中完成自利,利已了才能利益别人。否则你自己还在那水里挣扎,你说我要度人,你度谁呀,你自己都要死了,你要有能力,你才会帮别人,当然你帮别人才会帮了自己,这就是入于不二法门了。所以证入不二法门,宝印手菩萨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学。
下面经文“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是第三十位菩萨站起来谈他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顶戴实相,如同珠髻。自己脑袋上有咎,所以他代表实相,其实这个咎是不是实相呢,没有主宰相他就是实相,表法的。但你不知道,他是这个东西,这个很美,那个不美,其实我告诉你无论美不美他都是表法的,他都是让你转变观念不要去著相的,否则的话诸佛菩萨来到世间干什么,他以众生心为心,然后去改变你的执著心,你看到很高兴很法喜充满,然后他就跟你有缘,然后你慢慢走进来,然后你的观念就改了,原来我是误会,他跟我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他是智慧我是分别,他是解脱我是轮回。当然你可能有这种相对的观念,但是到了最后你发现也没有解脱也没有轮回,于是你才会真正的感恩佛陀,感恩菩萨。这个是入不二法门了,所以称为珠顶菩萨。
他站起来说,对于正道和邪道,一般人以为是二法,正邪,正法,佛法讲大正道,胡说八道,你别误解胡说八道是正的,胡是外国的相对于天圆地方的中国而言,他属于非正统的,胡说,外国的讲佛法八正道,胡说八道。第一个是正见,如果你的破戒不可破见,如果你的见破了,那你的轮回非常可怕。所以在修行在学佛法的过程之中,正见是何等重要,不可不注意,不可不严肃对待。所以正见对于我们每一个佛教徒来讲,今天我觉得是最好的正见,不二法门中正观、中观。那么对于这样一位菩萨,他说对于正道和邪道一般人以为是二法,两个是对立的,所谓“住正道者不分别是邪是正”,即是明心见空性。不分别不是不面对,有游戏规则,大家念经,念《心经》,观自在菩萨,你在那掺和,你非得瞎念,那不行,那有规则,不是没有规则,只是你面对而不执著,练心,是心法,你不练心你怎么能成就呢。所以说这位菩萨他住正道者不执著邪不执著正,不执著邪不执著正。随缘说法,哪有固定的法呢,没有定法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没有固定的法才是无上正等正觉。《法华经》说“法无定法”,法没有固定的法,本身他就不固定,本身他就没有实在性,哪有定法呢。人应该活得很自在,但是我们活的不自在,所以从误区里要走出来,佛法教给我办法了,如果你不会用那你也没有办法,所以我们大家工作周探讨佛法,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