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首愚法师:六祖的印证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8:06作者:大悲讲解
首愚法师:六祖的印证

为了觑破生死 修行不怕苦 我们住山闭关有一个非常好的名词,叫“长养圣胎”,这“长养圣胎”是悟后起修,依据佛法的理趣,修行人都弄清楚了,藉住山闭关的一切放下破除身心五蕴的束缚。虽然大家在这里只有一个礼拜,也可算是一种尝试性的小闭关,但不是真正的闭关。
真正的闭关是孤伶伶一个人的,现在有些教派动不动一个礼拜的共修也叫“闭关”,也不错了。大家要尽量把握时机在此把身心放轻松,天气冷热这也是加行练功的一种,尤其练武功的人,天气愈热愈要练,天气愈冷也要练,最冷最热都要练,对色身的转化会更快。这也是考验我们的道心,考验我们的耐烦,这叫“藉境练心”,很重要的。
所以大家有一个礼拜,把握一个礼拜,有二个礼拜就把握二个礼拜。在十念法门里头,第十个叫“念死”,这是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出家、在家,都要有这种“生死”极迫切的认识。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一个死字本来就都立在每一个人前头,大家岂可草率浪费了能好好参究生死的当前这一刻光阴。当我们一口气不来时,怎么办?何去何从?这就是禅宗祖师用来参话头的“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跟另一个话头“父母未生我之前,什么是我本来面目”旨趣相通。
实际上,生前死后我在那里?这是个大问题,生死事大,我们学佛就是要了生脱死。所以当我们想到生死,那热呀!冷呀!都不是问题。好比一个人得到肝癌、肺癌各式各样的重症,那种痛苦、挣扎,会比我们热还轻松吗?那不但没轻松,还不知道痛苦多少倍!如果没有正念,有的人一听被医师诊断是癌症,整个人就变形,精神就崩溃了。为什么?平常没有修为,没有念死,没有心理准备,所以对生死很挂碍,不晓得死后到那里去。
对生死看得很透彻、很达观的庄子,他太太死了,他还在击盆而歌,好像在庆贺一样,这种生死观表现在行为上,一般人是很错愕而难以理解的。古哲用两句话赅之:“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唉呀!生只是暂时的来一下,死可要回归于本来啊!记得我父亲八十岁左右经常跟我讲:“大概快回去了”!他经常有心理准备,“快回去啰!”一天到晚,他老都很开心!一点也没为快要死了而好像很悲哀。“心静自然凉”不是一句口头禅所以,你修行想到这“死””的确不是问题,那其他就好办了。比起那些被病魔缠身者的那种痛苦!那现在你受的这点热算得了什么?而且,你了解这个热的本身,功夫作得好,有助起动﹁暖﹂相,正好助长你色身转化,多好呢!各位!好比一壶水,什么时候才能煮沸?温度高到一百度才能煮沸开来,那我们色身什么时候才能转化?“暖”相还没出现,转化不了的。而冷时暖相照样起来,那才算数。我们一般凡夫的习性,喜欢好环境、好饮食,安逸惯了,修不了行。有的人比如当老师的,如果他心想好好的暑假,怎么不放假,还跑来这边受苦,那这一想什么行都修不了了!这等于在一开始的地方就错,结果必然满盘皆输。因此大家一来这里,先要能认同它,这对我有好处的,对身心转化有帮忙的,那你就打从内心欢喜接受,你没有跟它对抗,那一切便“心静自然凉”了,这便有真功夫了,所以千万别被外境骗!“心静自然凉”,对我们好像只是一句口头禅,想得到,做不来,境界现前就垮掉了,这是“看得破,忍不过”,我们第一堂在这上面要先互相打气。 比对三Q与华严四法界,现在社会上不少学科或生活上的用语,与佛法的观念颇能相通。比如现在大家时常听到的IQ、EQ、AQ这三Q。IQ是指一个人的理性度,头脑清晰的智力,现代的医学又发现IQ与左脑有关。EQ指一个人情绪的处理和感性的发露,与右脑相应。这IQ与EQ也跟我们修行有关系,用佛学名词来讲,IQ就是理法界,EQ是事法界。有的人与生俱来,多少累劫熏习来的,一些儒释道的书籍,他一看就懂,也很会讲,这种人就是IQ高。但是讲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道理很会讲,境界现前,就垮掉了。有的人不大会讲道理,但是他情绪非常平和,当事境现前时,情绪非常好,人际关系也处理得好,但你要他讲道理,他讲不来。这是EQ高。
IQ高的人并不代表他EQ高,EQ好的人并不代表他IQ好,每个人多生累劫的习性不同,脾气不同,能够想得到,也做得来,这想得到就是IQ,做得来就是EQ,两个能综合均衡发展,即是AQ好。AQ以佛学来说,是心能契合理无碍与事无碍。我们修行,看经听经希望佛学道理能够了解,了解了并不代表佛法修完成了。了解了,理念清楚了,正好拿来用在做人处事上面,来历练我们EQ的事法界,让理法界、事法界能不断交融,让理性与感性达到均衡点,这在佛学上,叫悲智双运。智就是IQ,悲就是EQ,悲智要双运才能进到佛法修证的最高境界。
IQ、EQ、AQ的说法可跟佛法华严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法界、事事法界的四法界方便对照,但是二者中间能不能加上等号,但看你个人的融通,二者之间有浅有深。这可从佛法的翻译上晓得,比如“般若”,为什么不能全从“智慧”上来翻译,因为世间法的智慧有“世智聪辩”之嫌,还是表层的,所以般若翻译不直用智慧,就怕它混淆。因此这IQ、EQ、AQ相对于华严四法界还是比较表面的。我们一般人听经,好像懂了,看看经,好像悟了,却往往还是表层的一种IQ的反应而已。

大家如果有看过《六祖坛经》,这里头有很多人物对比的镜头,你可从中看出一些端倪。比如大家最熟悉的神秀大师跟慧能大师。神秀大师他学问非常好,学问好,并不代表智慧,但是佛学的理念他很清楚,只不过一对上“般若”,他就糊涂了,悟不了道。所以跟大家拿IQ、EQ来对比佛法,晓得大致上是这么一回事,就可以了。千万不能就完全把它们当做是彼此相等,造成一种执见,那就又出问题了。
从医学、生理学的观点来说,我们人类脑部的开发的确非常有限,因为开发非常有限,所以它的智慧非常浅,福德也非常浅,无法与由般若得到的开发相比。又比如佛法以“阿赖耶识”来统括我人的身心和行为,这包括了世间法的心理学、生理学和伦理学,在根本上更有深度,更能探索生命的玄奥处,不限只像在生理学上讲,多动左手 ,对右脑有助益,多动右手,对左脑有好处,这种层面的发现而已。看看现在有关健康保健的书籍都是这么讲的,初步是没有错,运用的确有它立竿见影的效果。多走路,多摇呼啦圈不错,但摇过度,也会出问题的。
我们准提法的共修是用金刚念诵来持诵准提咒。大家所发的咒音此起彼落,有绵延不绝彼此互助增上的效果,如果你一个人自修自念的话,就念不出来这么好的,大致上会念念停停。所以自修时,往往可能就要穿插金刚念诵和瑜伽念诵,两个交互使用。
基本上一起念诵,大家要在法上都已很纯熟,那一起合起来念,定慧的基石就比较能奠定得深厚。况且金刚念诵的效果好,对身心转化比较不同,所以个人闭关中,习惯用瑜伽念诵,比较轻松,但是大众共修机会难得,金刚念诵最派得上用场,一试便知其的确不同。我们再修一段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